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史官說帝王,得國最正的皇帝,軍事能力能進中國古代前三的朱元璋

明史記載: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

朱元璋

那麼,明太祖朱元璋究竟是何方神聖,以至於能使得豪傑盡願意依附於他,願意跟隨他南征北戰——十五載成帝業呢,讓我們撥開歷史迷霧,共同來探索朱元璋的傳奇人生。

我本淮右布衣

大元末年,天下鼎沸。出身貧寒的朱元璋自幼不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家中貧寒也無法給朱元璋提供一個文質彬彬的名字,彼時的朱元璋名叫朱八八——因為他排行老八,由於天災人禍,朱八八很快就父母雙亡,為了活命,朱八八與兄弟姐妹們分散逃命,後來不得已出家為僧,在朱八八看來,至少在寺廟裡,可以暫時填飽肚子,可是他沒想到,寺院也養不起如此多的和尚,於是主持將他們這樣的和尚全部趕走了,這一年,朱八八剛滿十七歲。

少年朱元璋

朱八八來不及感慨和咒罵,只得沿路乞討,一路上見識到了什麼叫人間地獄——百姓們無不掙扎在死亡線上,艱難求生。而富人們和元朝統治者勾結在一起魚肉剝削百姓,朱八八的乞討生涯非常之長,足跡也遍佈河南、淮西,對於他的性格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他變得堅強、勇敢,這番遊歷增長了他情感當中的負面影響。

在當時的社會中,現實的殘酷史確確實實的,一般的善良人是活不下去的,所以朱八八在遊歷乞討中養成了殘忍果斷、猜忌疑心的習慣,這些養了三年的習慣從此入跗骨之蛆,再也改不過來了。經過長達三年的遊歷乞討生活,結束後的朱八八,已經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了,他回到了曾經出過家的那間寺廟。

明王出世,普度眾生

朱八八回來了,繼續在那間寺廟裡混吃混喝了五年,這五年,寺廟裡面每天都是那樣無趣,為了一點點糧食成天大打出手,而此時外面的世界已然天翻地覆,明教與白蓮教這種宗教裹挾著饑民正在向統治者發動著衝擊——轟轟烈烈的元末紅巾軍起義,他們說“明王出世,普度眾生”,他們還說“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皇覺寺出家

朱八八在寺院裡收到了發小發來的信件,邀請他參與起義,朱八八還沒做出決定的時候,就得知自己已經被人誣陷打算造反了,朱八八沒有驚慌,三年的遊歷經驗使得他極為冷靜的做出來了應對——去參加起義。

朱八八去投奔了附近的大帥郭子興所屬的紅巾軍,朱八八靠著敢打敢衝且心思玲瓏等優點,很快就成了起義軍的一個頭目,並被大帥郭子興引為心腹,還給朱八八說了個媳婦,從此再沒有人敢直呼朱八八的名字了,而在軍中粗通文墨之後,朱八八也替自己改了個名字——“朱元璋”,意為誅殺元朝的那種武器,對於元朝朱八八殺意洋溢。

加入起義軍

成為朱元璋之後,朱元璋真的勢如破竹,很快就脫離郭子興自己出來單幹了,單幹後的朱元璋招收了許多能人異士,其中大量都是昔日的同鄉好友,此後朱元璋很快就在外打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基業,軍隊也很快就發展到一個相當可觀的資料。

在當時,紅巾軍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是小明王韓林兒,韓林兒看到朱元璋實力發展迅速,於是對朱元璋委以重任——輔佐郭子興兒子的重任(此時郭子興已經死了),朱元璋當然不會屈居人下,反過來兼併了郭子興的餘部,成為了浙西地區紅巾軍實質上領導。

北伐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浙西駐守的時間,朱元璋選擇了穩中求發展的戰略,這種戰略之下,朱元璋大都選擇悄悄發展自身實力,對於元朝軍隊,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必要時刻也可以向元朝服個軟,說說好話,絕不亂出風頭,就這樣,朱元璋迎來了他的勢力一個大發展的時刻,而這期間,其他高調的起義勢力紛紛遭到了元朝的重點打擊。

元末局勢圖

此後勢力大成的朱元璋著手於統一江南,面對兩個強敵,朱元璋做出了正確決定——先平陳友諒,再滅張士誠。這無疑是極為明智的,陳、張授首之後,朱元璋躊躇滿志。

日月重開大宋天

1368年,小明王韓林兒落水而亡,吳王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稱帝,此為洪武元年。同年,朱元璋將目光移到北方,看著曾經不可一世的元,朱元璋決心誅殺。正式決定北伐中原,朱元璋不但從軍事角度北伐誅元,更是殺人誅心——釋出《諭中原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這兩手準備打得北方大元那是手忙腳亂,朱元璋的軍隊在北方民眾的積極配合下,取山東、進河南、下潼關,山西、陝北、關中、甘肅皆一鼓而下傳檄而定,自此淪落胡塵百年之久的北方,再度迴歸漢土,眼看著徐達的軍隊就要兵困大都了,元朝皇帝嚇得不得了,由於擔心重複北宋徽宗欽宗舊事,直接放棄了大都,逃亡草原。

明初

至於其餘蒙元手握重兵勇於內戰的各路勤王軍閥,一看到元朝皇帝都跑了,瞬間喪失信心,全部逃亡蒙古草原老家。元大都拿下,相對應的,曾被石敬瑭割讓、大宋朝思暮想的燕雲十六州全境光復——在它們淪落胡塵四百年後。

武定禍亂,文致太平

做皇帝之後的朱元璋,是一個工作狂,在他做皇帝的三十一年當中,沒有一天有休息娛樂的時間,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可怕的記錄: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究其原因,當然是朱元璋對國家的負責,他總會想起當年在淮西遊歷的那三年,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而官員總是不作為。後來朱元璋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明朝

朱元璋的勤儉節約也是開國君王當中較為特殊的,由於他出身貧寒,對於很多奢靡之物,天然就非常抗拒,例如,他的皇帝專用的步輦,按例都是要描金乃至鑲珠嵌玉的,他卻讓工匠都用銅代替,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而是為人君者,要做表率;朱元璋曾得意洋洋的給臣子們展示他的一塊被單: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喜不自勝的說:“此製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如此君王表率,實在世間少有。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從民間而來,非常能夠體會民間疾苦,經常擔心擾民,所以對於貪官汙吏尤為憤恨,制定了無比嚴厲的處罰標準並貫徹落實——貪汙六十兩就剝皮。

正是在朱元璋如此盡心盡力的施政行政中,原先被元朝禍害到幾乎赤地千里的中華大地,又重新繁華起來,朱元璋的影響自明到清,對於中央官制的變革,廢除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度,使得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又因為朱元璋一生最重要的功績是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在明史當中,被蓋棺定論總評為“武定禍亂,文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