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你知道“春秋戰國”為什麼被叫做“春秋”嗎原因都在這裡!

所謂春秋和戰國,實際上就是東周的兩個時期。

周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關係就像東漢和西漢,北宋和南宋一樣,當年西周覆滅,眾諸侯擁立廢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平王東遷,定都洛邑(洛陽),這就是東周了,這個名稱是根據地理位置來定的。

先了解一下東周

東周的前半段為春秋時期,時間是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始,到公元前476年,共歷時295年。當然了,這個說法是比較有爭議的,也有說是止於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還有說是止於前403年,三家分晉。

這個問題我們不用深究,幾十年的差距在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麼。

春秋名稱起源

春秋時期一開始並不叫春秋,當年,魯國史官致力於收集發生在各諸侯國的重大事件和娛樂八卦,並把這些事情按照年、季、月、日記錄下來,整理成了一部“編年史”,又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所以就把這部書起了個名字叫《春秋》。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魯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大事。

前面我們說了東周的前半段這一時期是從前770-前476年,你再看《春秋》這部書記錄的起始時間,是不是大體上與這個時期的發展相符?

所以,後代史學家為了方便敘事,就根據《春秋》這部書,把那段時期也命名叫“春秋”了。

後來,孔子將《春秋》整理修訂,成為了儒家經典,就是我們現在能讀到的《春秋》版本。

從春秋到戰國

戰國時期,一般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就是從春秋末到秦滅六國,但是我們前面說過,春秋時期的時間是有爭議的,所以春秋到戰國,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還是那句話,前後不過幾十年的差距,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不算什麼。

春秋雖然是一個戰亂紛爭的時期,但相對戰國來說,還是“和平”多了。春秋中期,諸侯國之間一直在打,終於有一天大家都累了,於是14個相對較強的國家就坐在一起開了個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我們要和平”,會議後大家簽訂了停戰條約,史稱“弭兵之會”。

老實人當然就停了,有野心的那幾位,內部悄悄發展實力,先後稱霸,把老實人吊起來打,成為天下共主,周王室名存實亡。

這幾個霸主裡面,有個叫晉國的同學,後院起火,於是韓趙魏三家貴族聯合起來反了,並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這樣一來,原本的五個霸主,滅了一個,新崛起了三個,成了七個國家,分別是“齊秦喊趙薇演出”,不對不對,是“齊秦韓趙魏燕楚”。

關於名稱,值得注意的一點

春秋,原本是一部書的名字,後世為了便與研究,才把這個時期稱為“春秋”。

戰國一開始也不是一個時期的稱謂,《戰國策》中說:

“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有7個戰國,其中燕國最弱。

所以你看,戰國一開始的含義是對這7個強大諸侯國的稱呼,大家都可以叫做戰國,直到西漢末年,劉向編寫《戰國策》一書的時候,才把“戰國”作為了一個時期的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