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繪本導讀《月下看貓頭鷹》

繪本資訊

書名:月下看貓頭鷹

文:[美]珍·尤倫

圖:[美]約翰·秀

譯者:林良

適讀年齡:5-8歲

獎項:榮獲1988年凱迪克獎金獎

《月下看貓頭鷹》是一本具有散文風格的繪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靜而又抒情雋永,從頭至尾都充滿了一種純淨無瑕的美感,彷彿每一個字都被月亮那皎潔的清暉給照亮了。單看書名就已經夠詩情畫意了,封面顏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調雪中的情景。

這是一本關於父愛的書,我和父親一起看貓頭鷹的故事,展示了一個父親對於孩子的愛,一定要安靜、堅強和勇敢,這些都是看貓頭鷹需要的一些品質,同時也是貓頭鷹的品質,這是父親教給孩子的,卻是媽媽無法代替的,孩子與父親的相處可以學到很多母親不具備的品質,尤其對於男孩更重要。

圖片文字資料源於網路

《月下看貓頭鷹》是一本具有散文風格的繪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靜而又抒情雋永,從頭至尾都充滿了一種純淨無瑕的美感,彷彿每一個字都被月亮那皎潔的清暉給照亮了。單看書名就已經夠詩情畫意了,封面顏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調雪中的情景。

這是一本關於父愛的書,我和父親一起看貓頭鷹的故事,展示了一個父親對於孩子的愛,一定要安靜、堅強和勇敢,這些都是看貓頭鷹需要的一些品質,同時也是貓頭鷹的品質,這是父親教給孩子的,卻是媽媽無法代替的,孩子與父親的相處可以學到很多母親不具備的品質,尤其對於男孩更重要。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我跟爸爸出去看貓頭鷹,那時候已經三更半夜了,我們一直都沒睡覺。

外面沒有風,那些大樹直挺挺地站著,像一座座高高大大的雕像。

月光皎潔(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背後遠遠傳來火車的汽笛聲,笛音低沉卻拉得很長,就像一首歌,聽起來好憂傷好憂傷。

解析:

這是小女孩回憶的自述,以女孩的視野來描述在寒冷的冬夜和父親去樹林看貓頭鷹的過程,畫風很細膩,人物內心活動很清晰。

在一個寒冬的夜晚,當你和孩子正蜷縮在溫暖的被窩裡時,這對父女在明亮的月光下,踏著皚皚白雪去拜訪森林裡的貓頭鷹。

這是一個無風的隆冬夜晚,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當然在封面已經交代了),滿月和雪地映著如此的光亮整個天地,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低沉悠遠還帶著點憂傷,迴應這汽笛聲的是陣陣狗吠聲,而這一切的背後,整個的森林卻顯得象夢一樣的安靜。

《月下看貓頭鷹》文字是抒情詩歌,句子短促,文字有節奏感。開篇即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娓娓道出,配合著俯視的蒼涼的雪地畫面把讀者拉進故事的意境。

爸爸早把我的毛線帽拉低,蓋住我的耳朵。

但是隔著帽子,我還是聽得到聲音,農場裡的一條狗,跟著汽笛叫了起來,接著第二條狗也叫了。

火車和狗齊聲唱歌,唱了好一陣子。

鬧聲消失以後,四周靜極了,就像在夢裡。

爸爸,還有我,一直向樹林走去。

解析:

我在一個隆冬時節的三更半夜,和父親前往森林,就是為了一個美好的願望,月光下看貓頭鷹。從父親和哥哥的描述中,她頭腦中有了關於貓頭鷹的描述,所以我處在深深地期待中。盼望好久好久的這一天,終於來臨了,火車和狗,齊聲唱歌。狐狸在不遠的前方也接應我們呢!

父親把我全身裝扮成厚厚的、鼓鼓的,我心中也早已做好準備迎接寒夜的挑戰。

我們“沙沙沙”地踩著鬆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腳印。

地上拖著爸爸長長的影子,我的影子卻又短又圓。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幾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圓的影子,也跟著我跌跌撞撞。

但是我沒喊累,出去看貓頭鷹就得保持安靜,爸爸一直就是這麼說的。

我盼望跟著爸爸一起去看貓頭鷹,已經盼望好久好久了。

解析:

一路上女孩一點聲音也不敢有,因為爸爸不斷地提醒她:拜訪貓頭鷹一定要非常安靜才可以。空蕩蕩的雪地上,兩人就這麼一前一後地走著,只留下長短不一的腳印。爸爸和女孩如置身在夢境般的寧靜中,悄悄地追尋著貓頭鷹的行蹤。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幾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圓的影子,也跟著我跌跌撞撞。”孩子是跌跌撞撞,是奔跑的。父親並未慢下來的腳步,就是對孩子一種磨練,他教會孩子必須學會追趕強者,必須學會奔跑的人生狀態。

作者更以廣角大視野的表現方式,將冬天靜謐冷沁的感覺,真實地呈現出來,更把父女相互依存及傳承的感覺表現無遺。

白雪皚皚,三更半夜,森林深處,一個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前行。雪地上有著一大一小兩排深深淺淺的腳印,又長又細,又短又圓的兩個身影,一前一後艱難地前行尋找著盼望很久很久的貓頭鷹。這一切都沒有逃出枝頭的小鳥的眼睛。

這是怎麼樣的一段冒險?他們能否找到嚮往已久的貓頭鷹?

我們走到了松林地帶,在明亮的月色裡,一棵棵的松樹看起來黑黑的尖尖的,爸爸舉手做了個手勢。

我立刻收住腳步。

站在原地等著,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檢視空中的一張地圖。

月光使他的臉看起來像是戴上了銀色的假面具。

他開始呼叫起來,學的是大角貓頭鷹的叫聲。“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女孩一路觀察的很細緻,松樹是黑黑的,尖尖的。爸爸停住腳步好像是找天上的星星,又好像是檢視空中的一張地圖,把父親的行為並客觀地、形象地表述出來。她又看到父親的臉在月光下像戴著假面具。這一連串的比喻把父親的舉動盤活了起來。

說這篇故事是一首詩,而幼小的孩子就是那做詩的詩人。

他叫了一陣,又叫了一陣。

每叫過一次,他就會停一會兒,我們兩個都豎起耳朵,靜靜地聽一會兒。

但是什麼也沒聽到。

爸爸聳聳肩膀,我也聳聳肩膀。

我並不難過。

我的幾個哥哥都說過,貓頭鷹是有時候出現有時候不出現的。

解析:

爸爸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一個美好的願望,並陪伴孩子去實現這個願望。在實現過程中又要教會孩子坦然面對磨練。

這是一位成熟的父親,即讓孩子看到希望,又教會孩子坦然面對困難。

當這麼期待已久的夢想,快要無法實現時,“我並不難過“,因為有哥哥的心理鋪墊。但是我沒喊累,出去看貓頭鷹,必須保持安靜。“一定要安靜,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勇敢”,這些是實現願望必須要承受的各種規則和各種心理準備,父親和哥哥做好的預設,在女孩身上呈現出了不抱怨,堅強勇敢,去坦然面對各種磨練。

小女孩步履蹣跚,靜靜的夜裡,只有影子追隨著他們,她有些害怕,卻沒有喊出來,因為爸爸說了看貓頭鷹的時候要安靜。

你看樹幹中窟窿中的小鳥聽到了他們的腳步聲了嗎?

《月下看貓頭鷹》向我們傳遞了對信念的堅持,在追求願望的過程中,只要勇敢的一直前行,放下浮躁,放下喧譁,放下所有雜念,只要簡單執著的追求。而結果,就像“幾位哥哥們說過,也許會出現,也許不會。”

我們再往前走,我感覺得到天氣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

我的鼻子上、面頰上,裡熱外冷,凍得發疼。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話也沒說。

出來(去)看貓頭鷹,一定要安靜,一定要堅強。

解析:

我的帽子,我的臉,裡熱外冷,凍得發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話也沒說。出去看貓頭鷹,一定要安靜,一定要堅強。除了父親對女兒濃郁溫暖的愛,女兒身上堅強、勇敢的性格在書中表現地也十分鮮明。

看貓頭鷹的夜晚,爸爸與女兒多是一前一後在雪地裡躑躅前行,女兒小小的身影顯得那麼嬌小。爸爸並沒有一路噓寒問暖,冷不冷,累不累,而是一副“跟著走吧”的隨意。而這種態度,給了女兒極大的鼓舞,這是信任的力量。

小女孩的形象更是描繪得動人心絃,她的大半個面孔都被遮住了,畫家硬是藉助她那一個個奔跑、東張西望以及驚恐的肢體動作,傳神地勾畫出了她內心的驚奇與不安。

很多人在報怨這個世界越來越浮躁,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缺乏耐心和定力,缺乏堅毅和果敢。這個故事女孩的勇敢和堅定,不是靠父母在溫室裡培養出來,而是在打自然中錘鍊而來的。

我們走進了樹林。

那些樹影比我見過的任何東西都要陰暗。

遮掩了地上的白雪。

蒙在我嘴上的圍巾,溫溫溼溼的,毛茸茸的護著我的嘴。

深更半夜,會不會有什麼東西,躲在黑黑的大樹背後呢,我問都沒問。

出來(去)看貓頭鷹,一定要勇敢。

解析:

當他們走進森林的深處,黑黑的樹木佇立在白雪中,有些怕人,小女孩既冷又有些怕,但她沒有問爸爸在黑夜裡那些黑黑的樹後藏著什麼,因為爸爸說過,要去看貓頭鷹,你必須勇敢。

作者筆下那一片貓頭鷹出沒的濃密、幽深而又讓人心裡發毛林莽。一個個遠景與急速拉起的俯瞰鏡頭,更是加劇了這種感覺。

作者是在她家附近的一片小樹林想出這本書的。她曾說:“當兒子和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丈夫經常帶領他們去附近的森林看貓頭鷹。透過這本圖畫書,我就是想描寫那種溫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現在孩子們雖然長大了,但卻還歷歷在目地記得那些森林裡的夜晚,記得那些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秘而又美麗的體驗。”書中那位父親就是她的丈夫戴維,那個孩子就是他們的女兒海迪。

我們來到了黑森林中的空地。

月亮高高掛在天空。

月光就像對準著空地上的中央照下來,月光下的雪,看起來,比瓷碗裡的牛奶還要白。

解析:

約翰·秀能的畫是水彩加鋼筆線描,看上去非常類似中國的水墨畫,他用大面積的留白來表現月光和月光照耀下的雪地,呈現了絕美的景象。

而《月下看貓頭鷹》的文字優美更叫人遐想萬千,整本書的文字是一首詩歌,靜靜的但感染力超群,即使在溫暖的房間裡,只要我們專心讀它,就一定能體會爸爸、女兒在雪夜裡期待貓頭鷹出現的心情,讀好作品的文字就像事件在我們眼前,對裡面的情感感同身受。

為這樣一本優美文字的書創作畫面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插畫大師做到了,用水粉和鋼筆線條畫出來的畫面優美、寧靜、明亮且栩栩如生。從第一頁明亮的月夜雪景就美到讓人窒息。在去看貓頭鷹的路上,靜悄悄的森林裡還有很多動物,有狐狸、小鳥、鹿、小老鼠等等,森林並不孤單。

“呵——”我喘著粗氣,爸爸聽見了,做手勢叫我別出聲。

我趕緊用手套捂住自己的嘴,我用心地聽。

爸爸又開始呼叫了起來。“呼,胡胡胡胡,呼!”“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貫注地聽著看著,在這冷空氣中,聽得耳朵發疼,看得雙眼蒙上一層霧。

爸爸仰起了臉,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還沒開口,就有貓頭鷹迴應的聲音穿過樹叢,傳了過來。

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清冷的月光下,父女倆繼續走,小女孩冷了也累了,喘著粗氣,爸爸回頭示意她安靜,女孩趕緊用手套捂在嘴巴外面的圍巾上,屏住呼吸,仔細傾聽爸爸呼喚貓頭鷹的叫聲。終於,這一次,在爸爸再次呼喚之前,她聽到了迴音,從樹林的那邊傳了過來:貓頭鷹來了!

這個故事細膩,甜美,有詩情,有畫意。畫面色彩明快,澄澈,白雪、森林陰暗、黃衣父親、紅衣女孩兩個小小色塊,不多的動作卻極為傳神。其中的種種細節讓人回味,細品之下,宛如一首清新智慧的笛音迴盪似的。

爸爸臉上有了笑意。

他又迴應了一聲,然後他跟貓頭鷹就像在那兒談天,談起了晚餐、樹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氣。

我鬆開了捂住嘴的手套,開心得想笑出來。

繪解析:

父親看到了貓頭鷹實現了我的額願望,內心流露出笑容。父親和貓頭鷹就像老朋友用特有的言語開始談天論地,我自然也就想笑出來了。我們就此感受到深深的父女關係在內心的傳遞。

父親在孩子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母親深有感觸的說,無論我花多少時間陪孩子,總比不上他爸爸的幾分鐘。只要有爸爸在,孩子就感覺很有安全感,比較有男孩子氣概,做什麼都很開心。爸爸教他的,比我教的效果要好的多得多。

所以,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哦!

從草地邊緣,樹叢上面傳來的貓頭鷹的叫聲,越來越近了。

草地上卻沒有一點兒動靜。

忽然間,一個貓頭鷹的影子,從地上的大樹影裡分離開,向著我們的頭頂這邊飛過來。

我們看著,嘴裡發熱卻不出聲,許多想說的話一句也沒說。

飛過來的黑影又發出了叫聲。

解析:

這本書在結構上設計的也很到位,書中空白部分,將月下雪地的場景渲染地也很美很美,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月下看貓頭鷹》故事裡,父親帶領女兒在冬日的月夜,忍受嚴寒和恐懼,徒步走進森林,只為讓女兒見識一下什麼是great horn owl(大雕鴞)(貓頭鷹的一種,被認為可預示事件),這給我們帶來強烈的震撼:這樣的事情,在當下已經發生得很少,而且,也越來越少發生了!因為父親時缺位的。

這種感受讓我扣問自己:“父親在孩子的生活裡,應該是什麼角色?”“父親到底可以給予孩子什麼?”“父親的缺席重要嗎?”

父母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都是不可缺位的,也是不可彌補的。而且兒童時期形成的觀念和認知是影響一生的。

父親作為一種意象,已經缺席了,甚至作為一個個體,更加缺席;今天的父親處於譴責之下,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沒有做什麼;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是因為他什麼也沒有說。

當今的父親淪為單純的家庭經濟的支持者,一個提供金錢和物質的養家餬口的人。於是,父親消失在工廠或辦公室,躲在機器或檔案的後面,對家庭來說,他成為遊蕩在外的、沉默的父親。

這個故事之所以獲得1988年凱迪克金獎,畫風不可或缺,而文字的內涵已經給了世人一個大大的提醒。

爸爸開亮了他的大手電筒,正好照在那隻剛要停落在樹枝上的貓頭鷹

解析:

在爸爸的 “呼,胡胡胡胡,呼”的呼喚聲中,終於有了迴音的貓頭鷹。在皎潔的月光下,父女二人終於和貓頭鷹有了對視的美妙時光。

畫中的貓頭鷹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地帶的大部分割槽域,利爪張開、羽翼展翅落在我們身邊,父親開啟手電筒來驅離它保護著我。

故事中,父女間少有的幾次牽手,分別是女兒下坡時,呼喚貓頭鷹失敗女兒失望時,走進樹林女兒感到害怕時,貓頭鷹忽然出現飛過頭頂時,在女兒需要爸爸的時候,爸爸的大手就出現了,爸爸並沒有一味地放手,爸爸的目光一直關注著孩子,隨時給予支援。

我們跟那隻貓頭鷹,我看你,你看我,看了一分鐘、三分鐘,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鐘也說不定。

解析:

經歷了漫長的跋涉和不安地等待,緊張中,她傾聽著爸爸和貓頭鷹的談話,當與貓頭鷹對視的,他們充滿了喜悅,忘記了時光的流逝。

當看到貓頭鷹的結果描述很是精煉“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鐘,三分鐘,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鐘也說不定。”時間都凝固了。主人公的感覺,心理及身體的感覺描寫的非常生動。

我們回過頭來在瀏覽文中有哪些精妙的比喻句或者表示誇張的句子:

1。大樹直挺挺地站著,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

2。笛音低沉,拉得很長,就像一首歌。

3。月光使爸爸的臉看起來像是帶上了銀色的假面具。

4。貓頭鷹的大翅膀像一道無聲無息的黑影。

5。月光下的雪,看起來,比瓷碗裡的牛奶還要白。

6。樹影,比我見過的任何東西都要陰暗。

7。足足看了一百分鐘也說不定。

說這個故事是一首難得的散文詩一點都不為過了。

做很多事貴在過程,這樣的經歷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體驗。為了一個願望,爸爸帶著孩子一起堅持,等目標實現了,那是怎樣的喜悅?同時感受到堅持併成功的成就感。家長的耐心與支援,可以幫助了孩子增加一些年齡段以外的閱歷。非常感動。

後來,那隻貓頭鷹就扇動它的大翅膀,從樹枝上飛開了,像一道無聲無息的黑影。

它飛回樹林裡去了。

該回家了。”爸爸對我說。

我知道我可以說話了,也可以放聲地笑了。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卻一聲不響,像一道影子。

解析:

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爸爸是這麼說的,那個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貓頭鷹的好月光下,向前飛行。

該回家了,爸爸提醒。小女孩知道現在可以笑,可以說話,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聲不吭,就像一道影子。

小女孩心願滿足了,內心也練就了堅定和勇敢。

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

爸爸是這麼說的。

那個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貓頭鷹的皎潔月光下,向前飛行。

解析:

夜探貓頭鷹結束了,爸爸抱起興奮之後疲憊不堪的女兒回家,遠處家裡的燈亮著,這是溫暖的力量。

一段短短的月光下的雪夜旅程,不但展現了一對父女的濃濃情意,還讓我們明白了:不管幹什麼事情,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就一定能成功!

這本書與其說是讀給孩子聽,不如說是為父母準備的,就像帶孩子閱讀,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看到心中想看到的“貓頭鷹”。

結尾作者的一番話令人回味無窮:“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爸爸是這麼說的。那個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貓頭鷹的好月光下,向前飛行。”

這本書不是低幼兒讀物,學齡前的孩子還無法領略這個意境。或者說,每個不同年齡的人,對這個意境的理解是不同的。

對媽媽來說,《月下看貓頭鷹》是一首很唯美的散文詩,它體現的是濃濃的父子情誼,就像作者自己說的:“當兒子和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丈夫經常帶領他們去附近的森林看貓頭鷹。透過這本圖畫書,我就是想描寫那種溫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現在孩子們雖然長大了,但卻還歷歷在目地記得那些森林裡的夜晚,記得那些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秘而又美麗的體驗。” 其實,每個父親都應該有帶孩子去探險的經歷。

簡·尤倫在文字裡對一個父親的那種舔犢之情著墨不多,但畫家卻透過一幅幅畫面將這種愛女之情形象地傳遞了出來——我們看到父女牽著手走向森林;我們看到當貓頭鷹從天而降時父親那隻死命護住女兒的手;我們還看到在結尾處,父親抱著女兒朝家中走去的那溫情感人的背影……

這本書的故事內容看似簡單,但是給家長和孩子傳匯出的啟迪卻很多很多。

故事中最有力量反覆吟唱的主題句是什麼?

1。出去看貓頭鷹,一定要安靜,一定要堅強。

2。出去看貓頭鷹一定要勇敢。

3。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只要有心有一個希望,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看貓頭鷹的好月光下,向前飛行。

為什麼以上幾句話要以“出去看貓頭鷹”開頭並反覆出現?這是重點精華迴旋往復的藝術手法,即交待共同經歷的事情,又引起讀者的注意,還朗朗上口。

《月下看貓頭鷹》有這樣的句子,是女兒的自述:“但是我沒喊累,出去看貓頭鷹,就得保持安靜。爸爸就是這麼說的。”“我知道我可以說話了,也可以放聲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聲不響,像一道影子。“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爸爸是這麼說的。”

如果母親讓孩子“滿足”,那麼,父親會讓孩子“興奮”;如果母親也會使孩子“挫敗”,那麼,父親就會教孩子“抑制”。

父親,更像是一種心理原則:一個既有權威又有感情的精神父親,他為我們提供營養和溫暖。這就是“足夠好的父親”。

全書沒有太多對話,全是小主人公內心的寫實,他感覺到了冷,卻不斷地告訴自己,要看貓頭鷹,就不怕;孩子的天性是愛動,但是他不斷地告訴自己,想看貓頭鷹,就不能弄出聲音。當爸爸一路領著他走在寒冷的厚厚積雪的樹林裡,他似乎長大了,一件事情的經歷,也許從此就讓孩子突然成長。當然,他們看到了貓頭鷹,他們想要的。

這是一段珍貴的回憶,是女兒記憶裡,一個靜謐的月下雪夜。文圖作者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詩意的境界,耳朵裡聽的,眼睛裡看的,都是詩意的美。整本圖畫書籠罩在藍、白、灰的色調裡,清冷、寂靜,只有孩子的紅色、貓頭鷹的黃色,顯出溫暖與希望。

對孩子來說,能夠感受的印象最深刻的父愛母愛,不是大餐、玩具,而是陪伴。

爸爸的陪伴與媽媽不同。爸爸沉默、堅毅、又不乏溫暖。爸爸一路寡言少語,與女兒強調的“出去看貓頭鷹,就得保持安靜,爸爸一直就是這麼說的”相對應,爸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是爸爸言傳身教的力量。

在一個冬夜,爸爸帶著女孩去拜訪森林裡的貓頭鷹。畫面很美、很靜,色調有些冷,那是冬夜的感覺,但字裡行間卻透著一種濃濃的溫暖。讓我很羨慕那個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