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鄭和下西洋七次,不帶少女只帶老婦人,只因為老婦獨有的一項絕技

明成祖在擊敗侄兒朱允炆,成功即位後的第三年便派遣了史上最為知名的鄭和航隊,七次下西洋,美名其曰:揚大明國威。但是,這一說法很多人猜疑,僅僅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用意也許是為了找尋生死不明的朱允炆。不管猜測的結果是否真的如此,現在也都難以得到應證,但是其中的很多小秘密卻令人費解,甚至還令人浮想聯翩。

鄭和這幾次南下西洋和多個國家交流的確夠盛況空前,鬧得議論紛紛,光交通出行所駕大中型船舶,就會有六十多架,隨身總數也是有過萬之多。然而在其中除開必需的海員、高官、保衛以外,也有一批老婦人,這就令很多的人都難以猜測鄭和此番安排的真實用意。

大夥兒都聽說過古代人較為封建迷信,她們廣泛認為女子會引來不祥,造成船隊在途中發生意外,正因為有這樣的傳言,大部分船員都不願意帶女子登船。為何鄭和的輪船裡卻偏偏要帶上一些女子呢?而且並不是年輕的美女,只是年過花甲的老婦人,實在是令人費解。

帶這種老婦登船,肯定並不是常人所想,她們的關鍵功效有兩個:一個是照顧水手日常生活,另一個是以便散播手藝。

古人的衣裳襪子基本是純手工製作做成的,受原材料和技術的限制,她們的衣物大多數損壞迅速,假如遇到高韌性的辛勤勞動,更是如此。以便確保船裡的同行人不會撐破衣服褲子爛牛仔褲子,鄭和下西洋前,當然要考慮提前準備一些拆換的衣物。但因為水手總數過多,是不太可能給任何人都備齊的,因此帶上一些老婦人便能夠完美解決這些問題。

總數不足怎麼辦呢?當然就必須採用獨特方法了,那便是帶一批服裝廠繡娘一起走,要是有他們在,就算損壞再多衣物,他們都能儘早修補好。充分考慮年青秀娘可能會跟水手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鄭和就只有選些老婦登船了。

除開修補衣物,這位老太太也有一項絕技,那便是接產技術。此項技術在大明的船裡是沒有什麼用途,但在其他地方便是驚喜。鄭和下西洋喊著幌子時發揚國威,和附近沿海地區國家開展文化交往及其友好關係,除開交換財產以外,技術當然也是能夠作為互換物的。

明代時要跟我國比技術的國家並不是很多,尤其是國產技術,一些落伍的國家壓根不明白。鄭和攜帶這種產婆恰好能夠教她們此項對人種繁衍而言尤為重要的技術,非常容易得好感度和欽佩,對今後兩國之間和平友好相處極有益處。

因此,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老婦人們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她們對全部航行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應有的價值,只是看是否放在合適的地方,能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