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犬搜救、廢墟破拆、狹小空間救援 千名消防員上演救援大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尉偉 戴偉

犬搜救、廢墟破拆、狹小空間救援、航空運輸投送……5月8日,“使命召喚•齊魯礪劍—2021”地震災害救援跨區域綜合實戰拉動演練全面展開。來自全省16支地震災害救援隊的1300餘名消防指戰員,在演練現場利用各種裝置、器材開展救援,爭分奪秒搶救被困人員,一場“地震救援大片”就此上演。

“慢點,慢點,一定要注意安全。”5月8日9點半上午,“震區”現場某居民樓三層,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正藉助專業器材,對天花板進行支撐加固。

“透過前期偵查,我們發現有人員被困四樓。”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重型地震救援專業隊副總指揮田洪彬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原來,5月7日晚,包括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在內的16支參演地震災害救援隊先按照救援區域劃分領受作戰任務,並連夜對災情現場開展偵察、災情評估及營救方案製作等任務。

災情現場,偵查員按照規程仔細對災情進行摸排,除了用肉眼觀察、呼喊搜尋外,還利用雷達測試儀、生命探測儀等高科技裝備對倖存人員進行搜尋定位,對現場暗藏的危險點,偵查員則會做出明顯的標記,以備在實施救援時重點關注。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16支地震災害救援隊攜帶必要的現場救援器材裝備和持續操作所需的生活物資,依次進入救援區域,對被困人員展開破拆施救。

“現在被困人員在四樓,但通往四樓的救援通道堵塞。”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重型地震救援專業隊副總指揮田洪彬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介紹。經過多方考慮和衡量,他們制定的救援方案就是向上對三層和四層之間的樓板進行破拆,從而打通生命通道。為了防止在破拆時,天花板出現坍塌形成二次傷害,消防員則需要藉助專業器材對頭頂的樓板進行支撐保護。

10點5分,伴隨著支護組完成支護作業,破拆組搭建好作業平臺,消防員利用衝擊鑽先對天花板打孔。

“喂,有人嗎?聽到了嗎?”不到10分鐘,消防員就成功在天花板上打出一個直徑幾釐米的觀察孔。利用“蛇眼”探測儀,他們發現被困者躺在四樓處於“昏迷”狀態,面對救援人員的呼救毫無反應。

“快,馬上破拆。”情況緊急,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立即開始向上對天花板破拆。

十釐米、二十釐米、三十釐米……伴隨掉落在消防員頭頂、肩上的碎石末越積越厚,一個方型的救援通道也在慢慢擴大並逐步打通。

11點25分,救援通道打通,兩名消防員攜帶急救箱、多功能救生擔架透過拉梯進入四樓,對傷員包紮、簡單救治,再轉移至三樓。

與此同時,在三樓陽臺處,另一個繩索救援通道也在搭建中。“透過這條繩索通道,我們就能迅速將傷員從三樓轉移至一樓的安全地帶。”田洪彬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11:58分,消防員利用迅速搭建的繩索救援通道,成功將被困者從三樓快速轉移至一樓的安全地帶。

儘管略有疲憊,可顧不上拍去身上的厚厚灰塵,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又迅速集結在另一處災情現場展開了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進入災情現場的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10名訓導員攜10頭搜救犬進入指定救援區域,對被困人員進行搜尋定位。由於搜救犬擁有超級靈敏的聽覺、視覺和味覺,所以它們也被稱為擁有超能力的“消防員”。

而在搜救犬現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還發現居民樓下設定有一個人體氣味導流罩,一名消防員藏身罩內,一根十餘米長的塑膠軟管從導流罩內伸出,一直延伸至居民樓內。“這比單純的藏人搜救更難。”現場,山東消防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的邵帥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揭秘”:塑膠軟管的另一頭就藏在該居民樓某層的雜物中,“這是模擬人員因地震被困深層廢墟,僅有少量氣味會透過縫隙漏出。這對搜救犬和訓導員來說,難度更大,也更貼近實戰”。

斷崖救助、深井救助、在僅容一人的狹小空間內破拆救援……全省16支地震災害救援隊的1300餘名消防指戰員為儘快將被困人員救出,在災情現場也是分秒必爭。

下午6點,伴隨著兩駕消防救援直升機將傷員快速轉運,5月8日的演練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國家防災減災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消防救援隊伍開展這次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堅持‘實兵、實戰、實裝‘,採取不打招呼不漏細節沒有預案隨機拉動的模式,全要素全時段的模擬地震災害救援的全過程。”5月8日,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李建春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的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檢驗隊伍快速集結、編隊行進、裝備攜行、宿營搭建、現場救援及通訊、宣傳和戰勤保障等能力,磨合各單位應急聯動響應的機制,“下一步,我們將分層級對演練進行系統總結,對演練所有專案科目進行復盤,及時總結作戰經驗、查詢不足,確保我們消防救援隊伍全面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需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