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明代祭猛招迭出,花1000可嚎啕大哭全程直播,僱人掃墓可取嗎?

文\江湖小舞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今天是清明節,是大家追思逝者、緬懷先輩的日子,雖然清明節的風俗不僅僅限於祭祖,包括出遊踏青、放風箏、插柳條等很多習俗都是跟清明節相關,但誰也無法否認,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祭祖才是這個節日最重要的儀式。

只是,在這個春天,經歷了一個沒有鞭炮聲、不能回家團圓的春節後,又一次迎來病毒肆虐的第三個年頭,很多地方即便沒有病例,出於未雨綢繆的考量,在清明節前就早早發出訊息,奉勸在外的遊子們非必要不返鄉,或者人為給返鄉的朋友設定很多障礙,很多人也只能無奈放棄了親臨墳前掃墓的打算,即便不是古詩中所說的“野田荒冢”,恐怕也只能“生愁”了。

實事求是地說,對於並沒有什麼信仰的群體來說,很大程度上清明就相當於國外的感恩節,在一個把錢當作衡量一切的經濟社會中,清明節掃墓,祭拜祖宗、祭祀先人可能是很多人心裡,為數不多的還有所敬畏的事,這很符合我們一以貫之的祖先崇拜文化。

當然,在人為阻攔在外遊子返鄉掃墓的同時,有些地方也很人性化地給大家出主意,比如建議人們選擇給祖宗打電話、連影片的方式祭掃,既能解決不能返鄉的遺憾,又能讓祖宗安心,可謂是兩全其美,能想出這主意的自然不是一般人,沒準人家正在往那邊通光纜,下一步就開個天地電信公司呢。

雖說很多事都是說笑,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不能返鄉的情況下確實還催生了代人掃墓的市場需求,甚至一些陵園、公墓、骨灰堂在宣佈清明節不開放祭掃服務後,還趁機推出了雲掃墓、網路掃墓、代掃墓等有償服務,滿足在外遊子那顆虔誠祭祖的初心。

不過,在種種市場化的掃墓亂象中,有些做法卻讓人覺得越來越變味了。比如,根據媒體的報道,各地代人掃墓的價格不僅相差懸殊,服務專案也是五花八門,在江蘇蘇州,有人開價基礎服務費500塊一次,要鮮花再加100元,擺放水果、點心等供品再加100元,加得再多點磕頭也行,願意再多花200元,還能提供影片直播掃墓情況服務。

有人還推出了“代倒酒、代聊天、代號啕大哭”的一條龍打包服務,開價高達1000元。一名在揚州工作的徐州人在下單後,結果服務費從最初的500元一直加碼到1800元,感覺被坑了。利益驅動下,一些年紀輕輕的大學生竟然也瞅準了這個生意,輕輕鬆鬆就能日賺千元。

確實,相比一些專坑富人的商業服務,代人掃墓這事恐怕坑的就是那些不一定富裕,但認知存在障礙的一些群體了。不得不說,自己回不去也要花錢僱人給祖宗掃墓,不讓墳頭草長三尺的孝心和誠意可以理解,但卻不明白清明掃墓祭祖講究的是親臨而至,自古至今,不管多大的官,不管多大的人物,概莫能外。

往往,越是幹大事的人,對待這事越是講究,畢竟在他們心目中,可能自己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祖上餘蔭的庇護。連續兩三年不能返鄉團聚,不能回家祭祖,不是身處其中的遊子可能無法設身處地理解他們內心的苦惱。花點錢表達心意,可能也是排解情感上苦悶的一種方式。

必須要說的是,清明祭祖貴在“敬”,僱人掃墓並不可取,祭掃先人要的就是身臨其境、親力親為。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祭祀先人與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聯絡起來。另外,清明期間也是家族宗親噓寒問暖、互相走動的好機會,掃墓這種事還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

對待傳統還是應該尊重,民間的自發行為才是延續風俗的根本,如果老是人為製造障礙,再過三年,傳統風俗恐怕差不多就得散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