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體》影視化,別隻為了講個"好懂"的故事|沸騰

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三體》小說中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高概念”和思考才是精髓。

▲電視劇《三體》預告片。影片/三體電視劇影片號

文 | 於裡

11月3日,電視劇《三體》釋出首個預告片,受到網友的熱切關注。

畢竟,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科幻領域裡最大的IP。在2015年《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後,公眾對其影視化就更加期待。

早在2013年,遊族網路就拿到《三體》小說的電影改編權,次年即宣佈電影開拍,但7年時間過去了,留給觀眾的至今還只是豆瓣上的一個條目。

電影版“跳票”,劇集版相繼而來。而除了國內改編外,不久前Netflix也官宣了改編的訊息。哪個版本更勝一籌,自然是吊足觀眾胃口。

興奮之餘,更多的是擔心。科幻小說的影視改編,從來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電視劇《三體》預告片截圖。

科幻小說改編影視會成為主流趨勢

稍加註意就不難發現,目前市面上的科幻影視劇,很多都是由小說改編而來。

比如正在熱映中的《沙丘》,改編自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創作於1965年的《沙丘》,這是一部包攬雨果獎和星雲獎的神作。前些日子公映的《頭號玩家》,也改編自恩斯特·克萊恩的小說《玩家一號》。

再比如不久前開播的Apple TV+劇集《基地》,改編自美國科幻小說巨擘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說。

而此前的《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而國內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均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

當然也有一些原創劇本,比如《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但總體上,科幻影視劇很大一部分改編自小說,並且要比其他題材的改編比例更高一些。

這是科幻題材的特殊性決定的。

科幻作品以科學原理為邏輯基礎,為受眾呈現了一種可能的未來圖景。雖然都是幻想,但不同於玄幻、奇幻,科幻崇尚科學精神,以科學為邏輯,其呈現的戲劇性事件也許“難以理喻”,卻是未來某一刻可能發生的。

也即,科幻是“面向未來”。

而跟光影媒介相比,文字是“面向未來”時限制最少、最自由的媒介。文字可以包羅永珍,可以天馬行空,所以,科幻小說對未來的想象,是最超前的,遠遠走在科幻影視作品之前。畢竟,影視作品受到光影技術的限制,在想象的呈現上有太多的技術障礙。

而今,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媒介的更新迭代,為科幻影視劇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條件,可以不斷“追趕”科幻小說裡的想象了。所以,科幻小說改編影視劇會是一種主流趨勢。

▲電影《沙丘》官方劇照。

科幻改編不能只為講個“好懂”的故事

儘管是趨勢,但科幻小說影視化後的成功率,總體上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影視化改編的難度係數很高。

首先是技術層面,即特效。科幻對影視工業水準要求極高,無論是外太空、外星人、宇宙飛船,還是與外星人的戰爭,都需要藉助特效。因此,特效製作的水平,直接影響了想象力的呈現和視覺效果,並最終影響故事的可信度。

這一次《沙丘》受好評,一大原因在於它是一部太適合在大銀幕上觀看的電影。光影與氛圍的搭配天衣無縫,既有古典的沉穩肅靜、直抵內心,又有未來的夢幻迷離、恢宏壯觀。

然而,《沙丘》這樣的特效,實在也是可遇不可求,因為好的特效太費錢了。

《沙丘》的製作成本高達1。65億美元,卻僅僅拍了小說第一部的上半部!如果依照這個節奏拍下來,一部《沙丘》小說至少得拍6部電影,總投資額就得高達10億美元。耗時5年,只交出“半部沙丘”,影視工業最為發達的好萊塢都顯得力不從心。

這自然也是國內公司拍攝《三體》電視劇必須面臨的一大考驗:製作成本多高?可以確保特效水準嗎?

科幻小說改編的另一個挑戰,即所謂的“魔改”問題。之所以魔改,更多是出於商業化和藝術化之間的均衡考量。很多科幻小說本身就像是哲學著作或心理學著作,字裡行間有著太過深沉的思考。之於文字閱讀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魅力,可如何影視化就是巨大的難題。處理不當,就難免要撲街。

在維倫紐瓦的《沙丘》之前,1984年,大衛·林奇也執導了一版《沙丘》,但遭遇票房與口碑雙輸。拍攝過程中,大衛·林奇就與製片方鬧矛盾了。製片商剝奪了大衛·林奇的剪輯權,大衛·林奇因此拒絕導演署名。矛盾的原因很簡單:導演追求藝術性,片方要求商業性。

維倫紐瓦版《沙丘》,也有不少影迷表示看得快睡過去了。但其實維倫紐瓦已經“犧牲”了原著,進行了相對通俗的改編,讓整個故事的主線看起來像是“沙漠版王子復仇記”。雖然小說本身對“英雄”是持懷疑態度的,也不相信所謂的“救世主”。

為了通俗化而選擇“魔改”慘敗的,還有最近的《基地》。原著小說以“心理史學”而著稱,劇集版卻都快成太空版《國土安全》了。

劉慈欣的《三體》也一樣,是科幻小說,也是哲學小說,更是一部宇宙社會學。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外,“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高概念”和思考才是其精髓。劇集版能否復刻出這些?還是把複雜的都剔除掉,只為講一個“好懂”的故事?

科幻的價值是想象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其可能引發的荒誕後果和倫理困境,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思考。這是任何科幻小說影視化都必須謹記的信條。期待《三體》此次改編,能夠做到這一點。

特約撰稿人 | 於裡(媒體人)

編輯 | 丁慧

實習生 | 黎志棟

【來源:沸騰】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