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日更13--《尋找失落空間》讀書筆記(6)

下文讀書筆記內容摘自《尋找失落空間》——羅傑·特蘭西克著(2008。4第一版),外加筆者的一些思考。

今天繼續探討第四章的內容。

第四章--城市空間設計的三個理論

羅根據現代空間演進研究和歷史典範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有關城市設計理論的三種理論:

①圖一底理論;②連線理論;③場所理論。

下面就這幾個理論做出重點分析

“圖一底理論”--是基於建築體量作為實體(圖)和開敞空間作為虛體(底)所佔用地比例關係的研究。

目的——建立空間秩序,確定空間結構。羅指出圖一底理論是用來描繪虛實關係的圖形工具,是明確城市空間結構和秩序的平面檢視的二維抽象。

“連線理論”--則源於研究連線不同元素之間的“線”。這些線由街道、步行道、線形開敞空間或其他在空間上連線城市各個部分的連線要素組成。

連線理論並非表達圖底的空間圖示,設計師透過連線理論組成一個系統的網路空間組織結構,羅認為連線理論中的運動系統和基礎設施的效率比限定室外空間的格局更重要。

“場所理論’--比圖一底理論和連線理論更進一步,它加入了人的需求和文化,歷史及自然環境等考慮因素。

場所理論給予物質空間的豐富內涵,同時場所理論倡導包括歷史與時間要素在內的一個文脈迴應,羅指出在場所理論中

使用者的社會文化價值及其視覺感受和個人對相關公共環境的駕奴,與空間的水平圍合和連線的原則同等重要。

這三種理論必然是相互融合與聯絡的存在。

城市設計理論的圖示

1748年諾利給了圖底理論的最好詮釋。見下圖,其中引入

 “袋形介面”

這個詞,其在城市設計的圖一底理論中經常用到,它是明確外部空間虛體的一個建築實體的空間範疇。袋形介面在技術上是指牆、柱以及其他建築實體,通常在建築平面圖上以塗黑表示。然而在塔樓街區、板式樓、摩天大樓的街區中,圖底關係則顯得空白, 因此羅在文中指出——創造積極空間最簡單的方法,是運用低平的建築群及其所形成的比周圍地域更加密集的形態,並從建築群中勾勒出城市空間。實際上這種圖一底關係並不總是可能甚至可取的,但是應當把它作為城市設計的一種概念性指導原則放在心裡。

羅指出空間是城市體驗的煤介,它提供了公共、半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序列。

城市空間虛體的本質

依其周邊建築實體的佈置(建築、建築群和/或城市街區)、尺度,以及介於垂直要素之間的水平方向的開敞程度或者地平表面而定。

諾利羅馬地圖

建築實體-空間虛體的六大型別

羅在文中指出——

城市建築實體的型別--包括紀念性公共建築或主要公共建築、街區的空間領域和具有導向或邊界作用的建築等。

其中城市建築實體中最重要的型別就是點綴城市肌理的紀念性建築與公共建築,而網網紀念性建築則更具政治社會色彩。

城市空間虛體的型別--包括門廳、街區內的空地、街道和廣場的網路、公園和花園以及線形開敞空間系統等。

實體-虛體空間的重要圖示

城市虛體空間1。2

城市虛體空間3

羅指出--連線理論涉及連線城市各部分的線形組織,以及設計這些線上的建築與空間聯絡的空間“引數”。空間引數--

可以是

地段邊界、交通流線、有組織的軸線或建築的邊線。

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連續的連線系統,在試

圖對空間環境進行改變時必須考慮到這個系統

同樣槙文彥也探討了連線作為凝聚城市力量的重要紐帶的作用。

他根據連線理論提出了合成形態、超大形態以及組群形態。

槙文彥空間連線的三種形態

在所有這三種形態型別中,鎮文彥強調連線是一種設計時組織建築和空間的控制性構思。

對連線理論的更加實驗性與概念化的詮釋是彼得·庫克在1964年所提出的嵌入式城市。

嵌入式城市

今日先到這,後面再繼續探討城市空間的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