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如果劉備用趙雲或諸葛亮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在隆中的茅舍裡,滿腹經綸的諸葛亮給窮困潦倒的劉皇叔畫了一張統一天下的大餅。最關鍵的部分,就是“跨有荊(州)、益(州)…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劉備)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漢室可興。”劉備率益州之兵出秦川,這一點可以保證,可諸葛亮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那位“以向宛洛”的上將,栽了一個大跟頭,生生把諸葛亮謀劃的統一大業給毀掉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蜀漢集團統一計劃破滅的關鍵所在。如果關羽守得住荊州,即使他不出兵北伐,依然能吸引魏軍在河南的主力,益州之兵可相對輕鬆的進攻關中。如果拿不下關中,拿下隴西也不錯,可以斷魏之西臂。在劉備集團的勢力達到最鼎盛時,關羽出兵北伐,結果被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得手,自己走麥城掉了腦袋,劉備的統一大業也像斷了線的風箏,被歷史的陰風吹得東倒西歪。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但從學術角度是可以假設的。很多人都在問:如果鎮守荊州的不是眼高於頂的關羽,而是做事相對持重的趙雲,局面會如何?

趙雲的優勢在於他敢對劉邦說不。劉備剛入成都,為了犒賞將士,有人建議劉備把成都城內外的田產分給諸將。趙雲當時就站出來駁斥,如果現在就瓜分土地,益州百姓將如何看待我們?劉備認同趙雲的看法,不然的話,劉備在益州收取民心將更加困難。劉備要伐吳為關羽報仇,趙雲站出來說國賊是魏不是吳,應該先魏而後吳。劉備不聽趙雲的,結果夷陵慘敗,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但趙雲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未必能守得好荊州。首先荊州是劉備的看家重地,萬萬不能有閃失。你看劉備入蜀,帶的都是二線文武,文有龐統次於諸葛亮,武有黃忠、魏延次於關張趙。劉備的用意非常明顯,寧可伐蜀失敗也不能讓荊州有失,大不了退回荊州。這一點就決定鎮守荊州的,一定是劉備絕對信得過的一線大員。劉備入蜀,鎮守荊州的是諸葛亮,劉備絕對放心。但當二軍師龐統被射死後,他身邊不能沒有軍師,諸葛亮必須入蜀。那麼除了諸葛亮,劉備最信任的當然是關羽。

關羽和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趙雲和劉備的關係,遠沒有劉備和關羽那麼親密。倒不是說劉備不信任趙雲,而是劉備認為趙雲的才能還不足以鎮守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從趙雲的生平看,劉備把趙雲當成保鏢隊長之一,另一個是沒有在《三國演義》裡出現的陳到。“雲遂隨從(劉備),為先主主騎。”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當家,論親密關係,甚至要超過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諸葛亮。關羽名震華夏,讓關羽守荊州,他的資歷能鎮得住手下那些武將。趙雲的資歷不如關羽,用趙雲的話,諸將未必心服。即使是諸葛亮,也把關羽視為蜀漢武將群體中的獨一號存在,馬超降蜀,關羽不服,諸葛亮就勸說:“馬超雖勇,但只能與張飛一競高下,不及美髯公多矣。”以張飛“三將軍”的地位,趙雲至少在當時,還是沒法超過張飛。張飛都超不過,更不要說超過關羽了。

趙雲另一個劣勢,是他的武將生涯以步、騎為主,而荊州兵的特點是水軍強大。荊州位於長江中游,長江水系眾多,北有漢水,南有湘水以及其他水系。荊州兵長久以來的特點就是善於水戰。而在劉備集團中,擅長水軍作戰的不多,關羽就是。諸葛亮入吳求救於孫權,就說:“劉豫州(劉備曾為豫州牧)雖敗於長坂,但今有能戰者加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在江夏亦不下萬人。”這說明關羽治理水軍是有一套的。諸葛亮被迫入蜀代替龐統後,最合適管理荊州的自然是關羽,而不是趙雲。即使劉備認可趙雲的能力,讓趙雲在倉促之間熟悉水軍的規律也有些困難,不如用關羽直接可以上手。關羽後來的失敗,更多的是蜀漢內部的人事問題,以及孫權的背信棄義。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就算不讓趙雲守荊州,讓諸葛亮守荊州,荊州也不會丟。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諸葛亮是謀略型人才,他的運籌能力更勝關羽。諸葛亮不入蜀而守荊州,至少他不會激怒孫權,“東和孫權”這一條,諸葛亮肯定會比關羽做得更好。即使和東吳翻臉,以諸葛亮的謹慎,也不會讓呂蒙像做賊似的偷襲荊州得手。但諸葛亮要留守荊州,那麼誰入川給劉備當軍師?關羽和趙雲都是武將,哪有龐統那種謀略水平?諸葛亮防守有餘,攻擊力不足,留守荊州是個選擇,但益州更需要諸葛亮,劉備身邊不能缺少一流謀士。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諸葛亮率關張入川作戰,劉備本人撤回荊州鎮守。以劉備的戒備心,對付孫權的偷襲應該是有保障的,但入川作戰就增加了風險性。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頭號軍師,關羽則是劉備集團公認的二當家。諸葛亮為主,以關羽的脾氣,他能低頭聽從諸葛亮的指揮嗎?諸葛亮守荊州,他的地位只是略高於關羽,留守荊州期間,諸葛亮不是關羽的領導者。入川作戰,諸葛亮本人似乎也不擅長軍事領域,看他日後幾次北伐就知道了,所以陳壽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如果入川以關羽為主,以諸葛亮的地位,他能不計個人得失全力配合好關羽?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疑問。如果二人爭功,必然導致入川大業的失敗,同時還撕裂了劉備集團的凝聚力。

劉備綜合考慮,在龐統死後,只能讓諸葛亮入川,留下關羽守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