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政協委員談防災減災丨朱明甫:提升電力設施防災能力

編者按: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一次次災難警示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敬畏心理,努力認識災害規律、主動防災減災。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為此,省政協融媒體中心推出特別策劃《政協委員談防災減災 》,聽聽政協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在自然災害預防、相關知識普及教育、農村綜合減災能力建設等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議。

大河網訊(河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楊)2021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鶴壁前後也遭遇了極端暴雨和強風雹天氣,因部分主網設施位於蓄滯洪區、小區及使用者電力設施位於地下,造成政府機關、醫院、居民小區等發生停電,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重創。”省政協委員朱明甫關注到這次災害事件中暴露出的電力設施防災能力問題,並提出建議。

朱明甫介紹,暴雨造成鶴壁停運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座、10千伏配電線路156條、臺區6864個,累計停電36。47萬戶;強風造成9條35千伏及以上線路跳閘,受災220千伏線路鐵塔4基,10千伏配電線路故障停運110條,涉及臺區7969個,累計停電28。28萬戶。

他將問題歸於主網、配網兩個方面。主網部分,一是變電站站址位於蓄滯洪區內,在極端強對流天氣時存在變電站內澇等風險;二是受周邊道路及建築物加高等外部環境變化影響,部分變電站標高低於站外道路,形成低窪變電站;三是部分輸電線路在設計階段杆塔選址未避開蓄滯洪區、地質鬆軟等易塌方地帶,存在倒塔斷線風險。

配網方面,一是國家標準和行業規範中未明令禁止配電站房建於地下,存量地下配電裝置設施較多,櫃體防護等級不能滿足水淹防護要求;二是部分配電線路通道受以前協調、施工阻撓等因素制約,未避開河道旁、溝渠旁以及河漫灘等位置,在洪水沖刷下易出現杆塔基礎鬆動、下沉及倒杆、斷線等情況;三是客戶供電設施防災能力不強,部分客戶主備用供電電源、保安電源未配置或配置容量不足且均處於地下,導致地下配電站房被淹。

結合這些問題和經驗,朱明甫建議,提高電網防澇建設標準。“建議合理安排變電站站址,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的站址必須避開蓄滯洪區(包括行洪區、分洪區、蓄洪區和滯洪區),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的站址儘量避開蓄滯洪區。市縣(區)應嚴控以美化景觀為主要目的的電力設施入地工程,除城市核心區外應儘量減少電纜使用,不採用全地下或半地下式變電站。”朱明甫說。

對地下電力設施,朱明甫建議進行防澇遷移改造。新建小區及使用者開關站、中心配電房,以及電梯、供水、應急照明等重要負荷的用電設施必須設定在地面一層及以上,並設定應急保安用電介面,保證受災時透過發電機快速恢復供電。既有住宅小區及使用者做好地下電力設施遷移至地面一層,電纜管溝應增設防止澇水倒灌設施。

此外,提升重要使用者電力設施可靠性水平。朱明甫表示,建議對重要使用者實現獨立雙電源供電,其中一路電源宜採用架空線路方案;配足本行業保安負荷需要的應急發電裝置,確保“應配盡配、配而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