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失蹤的5件"鎮國之寶",價值無法估量,得到一件就能登上富豪榜

作為一個有五千年曆史的古國,中國保留有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古文明遺蹟、遺物。遺蹟有長城、故宮、布達拉宮等等,文物就更多了,秦兵馬俑、秦石鼓文、平復帖、清明上河圖等等。它們是歷史和文明的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千年來的智慧,標識中華文明的發展程序。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古遺蹟古文物都能保留至今的,或是因為戰亂或是因為時間長久或是因為人為等等原因,有不少珍貴的古遺蹟古文物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今天便來盤點一下,失蹤的五件“鎮國之寶”,分別是哪幾件?

蘭亭序

東晉大臣、書法家王羲之被譽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則被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可謂是歷代書法家求之不得的珍品。公元353年,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以文會友,一行人飲酒作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整理成一集,並作序一篇抒發內心感慨,蘭亭集序由此誕生。蘭亭序全文28行、324個字,字字精妙,有如神人相助而成。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無一不傾心蘭亭不能自拔,皆讚歎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但這樣的一件珍寶卻不知所蹤,據傳被酷愛書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陵墓中,可考證發現李世民的墓中應當沒有蘭亭序。便又有猜測,可能是唐高宗李治也深愛蘭亭集,遂違背父親意願帶進了乾陵。

永樂大典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姚廣孝、解縉鄭賜、劉季篪等文化界最優秀的一批兩千多人,開始編寫《永樂大典》。三年後才完工,此書包含了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堪稱涵蓋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明代一共有兩本,即永樂正本與嘉靖副本,正本如何亡佚的至今是一大懸案。

副本到清朝時就已經是殘缺的狀態,有認為是正本要給嘉靖殉葬,故抄本急於下葬而沒有抄完。所剩的副本到清廷,又百般折騰,圓明園大火、義和團拳民焚燬、監守者自盜等等。1912年交接的時候只剩64冊,後世學者為收集永樂大典費盡了心思,英國與蘇聯在民國以後斷斷續續有交還部分。現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而美國40冊、英國51冊、德國5冊、日本62冊,全世界加起來依然不全。想要看到全本,只能指望正本在明皇陵中。

中華九鼎

據傳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又鑄造了九鼎象徵九州。九鼎一成,便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可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九鼎捎帶其具體資訊皆不知所蹤,九鼎到底是一尊還是九尊都有待考證。

十二金人

《史記》記載: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秦始皇登基之後收集天下兵器,鑄造了十二個大銅人像,世人稱之為十二金人。十二金人的下落是眾說紛紜,有認為陪葬秦始皇陵的,有認為被董卓所毀的,有認為被苻堅所毀的。

傳國玉璽(和氏璧)

秦朝之前,九鼎是權力和統一的象徵,秦朝之後傳國玉璽便代替了它的作用。可想這兩件珍寶的意義,傳說當年秦趙為和氏璧相爭,有了後人所知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典故。但到頭來秦一統天下,和氏璧到底落入了秦的手中,秦始皇將其製作成了傳國玉璽。

故一般將這兩件珍寶歸為一談,和氏璧本身價值巨大,加上秦始皇賦予它的意義那更是無法估量。歷代想要爭奪帝王之位的人,都想要傳國玉璽,這也令它屢易其主。忽隱忽現兩千年,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