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因一個男人的屢次背叛!引發了“三角戰爭”關公也因他而薨

近代名人在‘’慣於長夜過春時‘’中寫到‘’城頭變幻大王旗‘’。這句詩詞描繪出地方諸侯或割據武裝酣戰中,江山更迭比較頻繁的一個真實縮影。

三國時期的三姓家奴‘’呂布‘’是這樣的一種人,而三降三反的‘’孟達‘’也是這樣的一種人。還有先叛東魏,再叛西魏,後背叛南梁,狡猾奸偽的‘’侯景‘’也是這樣一種人。

劉璋執政時期,由於自身的軟弱平庸從而導致了,以法正、孟達、射援、上官勝等人為代表的本土豪強勢力一直左右著益州局勢走向。

劉璋的統治手段遠不及其老子執政時期那麼果斷剛烈,以至於,益州的時局又迴歸到了由本土豪強們掌控的局面。而法正、孟達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竟獻出引狼入室之策。

劉璋採納引狼入室之策後,以至於,導致了益州在其背叛後‘’改姓易劉‘’。而法正和孟達也因此受到劉備的格外器重。這是孟達倒戈處女座,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劉璋手下謀事時長期被雪藏,而劉璋又不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主子。

上庸地勢險要,攻難守易,歷來是兵家爭奪的焦點。古代時期‘’上庸‘’經濟相對落後,但地理位置關係非常重大。孟達攻陷上庸後,讓劉備頓生顧慮,隨即一紙調令,劉封空降上庸。

劉封到了之後成了孟達的直接領導,孟達在心裡壓根就沒有瞧得起這位‘’公子哥‘’,兩人是明和暗不和,關係越發緊張。而孟達的好日子也隨著劉封的到來而告一段落。

關羽北伐(襄樊之戰)中,一直佔據著有利位置的劉封、孟達。可以說是相距‘’襄樊之戰‘’主戰場路途較近的轄區,倘若劉封或孟達能擱置個人爭議,放眼大局來考慮,或許歷史可以改寫。因為,孟達若揮師增援,會讓圍堵關羽的曹魏大軍的形勢呈現首尾相衞的局面。

而此時曹操已死,新的繼承人,曹丕對於孟達的棄暗投明給與了高度的讚賞。孟達的送來的賀禮,讓曹丕甚是高興。曹丕在剛剛‘’代漢稱帝‘’之際就攤上了這種好事,無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在軍事上來說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於是,曹丕對孟達格外照顧,又是賜金賞銀又是封侯拜將。

但是,站在當下的角度回顧歷史來看,若是,孟達當時不離開蜀漢陣營的話,他的下場也會很慘,即使不死也會被架空權利或貶為庶人。因為感情色彩很濃的‘’劉皇叔‘’極有可能為了袒護劉封而開罪孟達。還有諸葛孔明“於公於私”也不會讓孟達活得太久。所以,孟達為了自保而選擇反叛也是屬於一種本能的反應。

孟達歸順不久,曹丕命他為主力與徐晃、夏侯尚各自統領大軍襲擊劉封。雙方征戰數日,劉封不敵,最後敗於孟達。上庸、房陵、西城三鎮;母嫁子隨,從此姓曹。曹丕隨即將三鎮管理合併為一,設立曹魏新城,並任命孟達出任第一屆執政長官。接下來,孟達先後又和曹魏權臣桓階、夏侯尚等人搭建了良好的人脈網。

所以;孟達一直都得於曹丕的寵信,而一再相安無事。曹丕死後,孟達沒有了靠山,等於徹底孤立寡與,甚是抑塞。

諸葛亮得到這一情報後,抓住有利時機,開始差人秘密鼓動孟達投誠蜀漢的策反工作,而此時,孟達也萌生此意。自然,諸葛亮‘’誘降‘’孟達;一是處於私心,二是他想透過孟達‘’兵不血刃‘’就奪回上庸、房陵、西城三鎮,因為此處是“蜀漢伐魏”的戰略重地。

由於雙方人員與書信來往過於頻繁,以至於,讓司馬懿的黨羽‘’申儀‘’嗅覺到了這種反常的政治氣味,(同時:諸葛亮為助推孟達投誠的速度,將情報故意透露給了孟達的政敵)‘’申儀‘’得知後,差人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呈報於司馬懿。

司馬懿獲悉密報後,二話不說,隨即調兵遣將、日夜兼程奔襲新城。

再說‘’司馬仲達‘’此時尚在宛城(南陽),就是統兵來襲,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在這期間孟達有充足的時間加固城防,積極備戰。

有人深明大義、所以棄暗投明。

有人執迷不悟、所以一錯再錯。

當下而言,在做人做事的時候,給自己留條退路也是一種謀略。退讓不是弱者的表現,也不是喪失意志、缺乏信念。退讓恰似一種自我的理性、一種智謀,一種對自己和生命負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