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修行,這句話有道理,對修行有幫助,是“菩薩”的提醒

“去染即淨”,就是一條修行的路。《華嚴經》雲:“不起染汙心,必成菩提道。”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藥,用這些去除心當中的染汙,心就能寧靜、安定,到達一個絕對的境界了,就能夠超凡入聖、得到解脫。

業有很多種,第一是黑業,就是惡業。心起貪嗔痴,等到業障成熟了,所感的果報就是惡道。第二是善業,一般人都知道要做善事,對父母盡孝、對師長恭敬,要有仁、義、禮、智、信,要有道德、良心,遵守法律、遵守規矩……這些世間的善法,就稱為善業。第三是淨業,如誦經、持咒、修六波羅蜜、慚愧懺悔等。第四是不動業,如修四禪八定等。雖然修這些禪定的果報是在色界天、無色界天,但假使只知修定而不知修慧,一旦定力散掉了,又要繼續輪迴受報。

業有程度上的差別,惡業也有種種不同。善業也有種種不同,例如,一樣是作早晚課,但每個人所感的功德果報都不一樣──有的人誦經時還打妄想、打瞌睡;有的人做早晚課只是虛應故事,馬馬虎虎;有的人則很精進,兢兢業業,不夾雜、不間斷,心存感恩,珍惜這個福報,這樣做功德就不一樣了,這就是淨業。淨業成就了,將來就能生淨土。而同樣是生到淨土,也會因為淨業的深淺不同,而有種種差別。

以佛法來講,善業有三品九級的差別。三品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又分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又分為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品又分為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由於所修的善業有程度上的差別,所以福德、果報就有貧富、壽夭的不同。

舉例來說,修五戒十善圓滿了,就能投生天上。欲界的六慾天有: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由於所修的善法不同,所感天上的果報也有所不同。淨化有種種差別,染著也有種種差別,所以,看我們“去染”到什麼程度,最後就感得什麼樣的淨土果報。

想要成就淨土的果報,就要用智慧來檢討反省,去除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最後能所俱空,空也不執著,這念心就是真空妙有、就是中道、就是實相,這就是真正的“去染即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