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何會被古人嫌棄?

古人云“三十而立”,人到了一定歲數就該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這是條不成文的規矩。

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成了家之後自己從被父母呵護的孩子變成了家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分量,更能感受到人生的苦辣酸甜。

所以成家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來這世上一遭,應當嘗試一回。然而自古以來成婚並不是件很隨意、很容易達成的事兒。

即便在當代,也有不少男青年為了這事兒而苦惱,因為女性的數量相對偏少,如果自己不夠優秀的話很難結婚。

一、“生妻”與“寡婦”

對於“寡婦”這個詞大家應該不難理解,一般來說這是一類人的代稱,專指那些生前喪偶的女性。

當代社會很少有人再引用這個詞,因為聽起來似乎不那麼好聽,不過在古代,這個詞不僅頗為常見,還帶著些許諷刺,甚至是詛咒的意味。

古時候普遍流行一種男尊女卑的思想,因為男人可以負擔地裡的農活,肩扛手提不在話下,是幹農活的一把好手。

而女性呢,只能待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飯、帶帶孩子,即便是農忙的時候也只能做些輕活。這就決定了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比男性低,所以在婚姻問題上,男性是占主導地位的。

這也就是說,只要丈夫樂意,他可以隨時休了自己的妻子,也可以納妾,作為妻子不能有怨言。萬一丈夫意外去世了,妻子要給他守寡,替他伺候公婆,否則就是不貞不孝,這就是“寡婦”。

而那些被丈夫休了的女性則被稱為“生妻”,也就是說她們的丈夫並沒有去世,這類女性的處境會更難,一輩子都要揹負不好的名聲。

例如在《水滸傳》中講到,林沖因為被歹人陷害,發配到了很遠的地方,為了不連累自己的妻子,他只好一紙休書把她休了。

但林沖顯然低估了他妻子對他的忠貞,即便自殺也不願作為“生妻”苟活在世界上,最後自我了斷了。

二、不娶生妻的理由

不論是寡婦還是生妻,在封建社會都很難擁有優質的生活,更別說再嫁給別人了。不過各個時期的社會導向會有些不同,人們的觀念也會有些變化。

在有些時期,人們對於寡婦或者生妻的態度並沒有特別嚴苛。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就很喜歡娶別人的妻子,為此他還差點丟了性命。

再比如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她一輩子曾三度嫁娶,第一次嫁給了丞相曹參的孫子曹壽,後來曹壽染病而亡,平陽公主又嫁給了汝陰侯夏侯頗。

然而夏侯頗私生活不檢點,與其父親的小妾勾勾搭搭,這事兒被公之於眾後,夏侯頗羞愧自殺。最後平陽公主嫁給了曾經的僕人衛青,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實在宋朝之前,寡婦改嫁是很正常的事兒,如果沒有生過孩子那就更容易了,不過“生妻”相對而言就不那麼容易改嫁。

因為這裡邊畢竟牽扯到一個本質問題,“生妻”的丈夫還在世,他之所以會休了妻子,很有可能是妻子有不好的行為。

古語云“婦有七去”,即不順父母,無子、淫、妒等等,如若婦人犯了其中的一條,其丈夫就有理由休妻。因此被休的女性可能並非大奸大惡的人,但很難保證人品和道德沒有問題。

因此古時候老百姓對於“生妻”,一般持鄙視態度,潛意識裡認定這些人並非良家婦女。在古代社會,貞潔對於一名女性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尤其在明清時期,簡直比生命還寶貴。

有過汙點的女性很難被社會接納,更別說再改嫁他人了,幾乎沒有人願意明媒正娶,把一個曾經被掃地出門的女性帶回家,所以“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古語就這麼誕生了。

除了對於品行的擔憂外,“不娶生妻”還有一個原因是怕麻煩。因為生妻不像寡婦,寡婦的丈夫已經去世了,而生妻的前夫還在世上,世人都說“藕斷絲連”,萬一以後前夫再來糾纏那會是件很麻煩的事兒。

結語

婚姻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也挺讓人苦惱,近些年離婚率居高不下,當代人對於婚姻似乎沒有那麼有耐心,當然這可能也是崇尚自由的一種表現。

總之現在很多男男女女都有二婚的經歷,“生妻”這個詞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了歷史,當代人對於二婚的看法遠沒有古代那麼嚴苛,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