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什麼是白茶的鮮爽感?什麼是青味?一篇文章給你捋清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趣頭條: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網路上很多人在討論,如何形容愛情?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這句話,是賈寶玉見到林黛玉的第一句話。

並且,這更像是三生石早就已經寫了姓名,一旦見面,就是姻緣的開始。

如果不是宿世的姻緣,又怎麼會在輪迴之後,還能認得你,覺得你最為熟悉?

這句話,寶玉只對黛玉說過,這樣的情愫,寶玉也只對黛玉有過。

可是,這就是愛情了嗎?

不,因為愛情是自私的,自私到彼此的世界裡只有彼此,而寶玉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的分寸。

在黛玉還沒有來賈府之前,寶玉是賈府所有女兒的心之所向。

而當黛玉來到賈府後,他雖然開始漸漸地避諱,但也僅限於在黛玉眼前。

即使多次在黛玉面前立下誓言,可是都沒有辦法讓她安心。

然而,誰不想要偏愛呢?別人都有的,還有什麼意義?

我一直認為林黛玉是很清醒的,她說過一句話:“你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了。”

這並不是她在爭風吃醋,反倒是用小女兒的姿態,說出了一句大實話。

《2》

很多事情,註定是要留下遺憾的。

黛玉早亡,寶玉新婚。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在白茶圈裡,也時常因為一些誤會,從而讓一部分茶友與白茶錯過。

幾個月之前,有位茶友在我們家買了一斤2021年的白毫銀針。

怎料收到後才喝了一泡,便前來投訴,用十分強硬的態度說,“你們這茶有青味,肯定是工藝不好,退貨吧!”

單看茶友的這番說辭,不太懂白茶的人,估計就會點頭贊同,認為白茶確實不該有青味。

尤其是對綠茶、普洱比較瞭解的茶客,應該都知道,如果殺青不到位,就會留下很重的生青味。

所以,他們對這種青味嗤之以鼻,覺得這是做茶時工藝有缺陷。

但事實上,白茶的工藝裡,壓根沒有“殺青”這道工序。

所謂的“青味”,其實是一種青草味。

是白茶剛剛製作好,葉綠素還沒有轉化之前,所獨有的氣息。

這種味道,就像是你把一根鮮嫩的青草掐斷了,這時候草的那個橫截面上會溢位一些汁液。

這些汁液裡面,它們散發出來的氣味,就是一股很濃郁的青草的味道。

凡是聞過這種氣息,就能知道,這是植物自帶的清爽香氣,是DNA裡抹不去的。

並且因為白茶的工藝簡樸,在六大茶類中最接近天然,不炒不揉不殺青,以萎凋和乾燥為主。

既然沒有“殺”掉青味,白茶保留了茶葉本身這種清爽的植物氣息,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所以,白茶當然不能和有殺青的綠茶、普洱等茶類,相提並論。

如果只是因為喝慣了綠茶,並且根據“綠茶有青味=殺青不到位”的理論,從而判斷不殺青的白茶有青味,也是工藝不好的表現。

這樣的想法,顯然犯了邏輯錯誤,有張冠李戴之嫌!

從未喝過白茶的茶友,第一次喝,覺得有青味,不如自己平日裡所喝的綠茶、普洱,這是極正常的事情。

畢竟,嘗試新口味,定然是會有風險的。

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待在舒適圈裡,尋求安寧。

《3》

當然,也有人會處心積慮,把這股青草味去除。

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採摘下來的茶青,像普洱一樣厚厚堆積,渥堆發酵,就可以成功去掉。

這種加工方式,不僅省時省力,所製作出來的白茶,也更貼合外界對好茶的定義。

如今在很多人心中,依舊固執地認為:六大茶類裡所有的好茶,都不應該有青味。

卻不曾認真考慮過,只是萎凋和乾燥的白茶,保留下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包括茶氨酸的鮮爽味。

這種青草味,是基於白茶天然工藝的附屬品。

再說到,渥堆發酵,與白茶的“薄攤薄晾”宗旨相違背,更與國標有很大出入。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製作出來的白茶,並不正宗,甚至可以說它不再是白茶。

脫離了白茶的工藝,如何能擔得起“白茶”這個名字呢?

而白茶失去這種普洱茶客們所謂的“青味”,也就別叫它白茶了,直接改名普洱吧。

除此之外,渥堆後的白茶,失去了一部分的茶氨酸,引以為傲的鮮爽感也大大下降。

徒有香氣,卻沒有鮮爽感的白茶,又如何能符合國標中對優質白茶的定義——鮮香醇爽呢?

要知道,好白茶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鮮爽,否則也不會讓鮮字排在第一位。

沒有了高含量的茶氨酸,流失了大量的天然物質,損耗了豐富的養分,犧牲了自己的特色。

從此往後,白茶又憑藉什麼特點,笑傲於茶圈之中呢?

若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喜好,讓白茶渥堆殺青,註定只能淪為其它茶的附屬品。

可實際上,茶圈裡一直都追崇百花齊放。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香氣滋味。

白茶不過是輸在了復興時間太晚,眾人對它的瞭解甚少,才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誤解。

《4》

白茶的青草味,會一直存在嗎?

我們都知道,白茶是適合長期儲存的茶類,並且可以越陳越香(在符合白茶國標規定的前提下)。

故而,這股“青草味”一般在新茶時期,尤其是白茶剛剛製作好1-2個月的時候,最為明顯。

隨後,白茶在密封的環境中,和微弱的氧分子進行物質交換。

漸漸地,這股青草味,就會慢慢消失,轉化為一股曬乾的青草香氣,也就是乾草香。

從白茶剛剛做好,再到三五個月後拿出來喝,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剛做好的白茶,喝起來極鮮極嫩,氣味接近鮮嫩的青草。

陳化幾個月後,白茶裡的乾草香,就像是把鮮草曬乾後,其中散發出來的乾淨的、清爽的味道。

繼續密封儲存,等待半年或一年之後,再拿出來,就會發現香氣又變了。

原本鮮明的乾草香,成為了一股介於乾草香和植物清香之間的味道,就是我們所說的“鮮爽感”。

白茶的鮮爽感,是從一而終的。

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透過不同的介質去感受它。

尤其是高山白茶,養分充足,葉綠素豐富,這股鮮爽感會更加的濃郁,清晰明瞭。

沖泡後一揭蓋,鮮爽的氣息便隨著熱氣,撲面而來。

一些老茶客因為博覽群茶,見證了高山茶和普通茶的區別,所以稱這種感覺為“高山韻”。

顧名思義,就是高山白茶獨有的韻致。

《5》

三個月左右的新白茶,有明顯的青味很正常。

可如果陳化了大半年,甚至超過一年之後,開啟箱子依舊有一種明顯的“青味”,而沒有轉變成別的香型。

那麼,這時請必須要引起重視。

很有可能是你的白茶在告訴你,含水量超標了。

或許在當時,這款白茶根本就沒有烘乾。

多餘的水分,帶著葉綠素,長久存留在白茶的葉片內。

再回到文章的開頭,那位茶友在聽了解釋之後,恍然大悟,並且還為自己的魯莽感到抱歉。

其實,願意敞開心扉,接受新的事物,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對新人來說,喝懂白茶有些吃力,有些難。

沒關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