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朝堂上怒斥三公,萬軍之中慷慨赴死,這位名士用生命詮釋漢朝鐵骨

大漢中平二年,一向昏庸胡鬧的漢靈帝不得不停止他最愛的買賣驢子游戲,一本正經端坐於朝堂之上,組織大臣們召開朝議。因為西涼名士邊章、韓遂趁朝廷大量抽調郡國兵、邊軍剿滅黃巾軍,涼州空虛之機,聯合羌人首領北宮伯玉、李文候等人發動起義。這支軍隊勇猛彪悍,非黃巾軍烏合之眾可比,短短時間內聚集達十萬之眾,涼州地方官連戰連敗,三輔危急,長安危急。

漢靈帝

然後朝堂上眾人討論良久也沒什麼良策,司徒崔烈甚至說出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征討判軍連年耗費巨資,卻無良效,不如干脆放棄涼州。崔烈此話一出,大臣們面面相覷,三公之一居然建議朝廷放棄一州之地,這是大漢朝從未有過之事,可此時誰駁斥崔烈,誰就得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大臣們都想明哲保身,明知崔烈的話不對,可又不想惹火燒身。

正在此時,只見一人挺身而出,於朝堂上縱聲大呼:“殺司徒,天下乃安!”

這一嗓子喊出來,滿堂皆驚。大家定睛一看,卻是時為不入流清議郎的傅燮傅南容。傅燮並非顯貴,但聲望卻很高。他曾為皇甫嵩軍中護軍司馬,在平定黃巾之亂時為首功,然而因為拒絕賄賂宦官,被剝奪封侯資格,還被貶到安定當都尉。但因為幾次上書都能切中時弊,深得靈帝欣賞,因此得以參加此次朝議。

崔烈被罵的面無人色,一時不知如何辯駁,尚書郎楊贊卻阿意上奏傅燮廷辱三公。面對靈帝詢問,傅燮道:“涼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負有守護國家西邊門戶重任。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就讓酈商去佔領隴右;武帝開拓疆土,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相當於切斷匈奴右臂。現在,地方官員治理失當,致使一州造反,陛下也因此臥不安枕。崔烈位居三公,不為國家考慮如何平定叛亂的策略,反而要捨棄這塊重要國土,臣實在困感不解,如果胡人得以居住此地,假以時日他們兵強馬壯,鎧甲堅實,據以作亂,這就是天下最大的憂慮,甚至會危及政權的穩固。假如崔烈不懂這一點,說明他極端愚蠢;如果他明知而故意提此建議,則是不忠!”

傅燮

漢靈帝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只是心思不在治國方面,導致朝局糜爛。傅燮一席話,立刻使靈帝明白得失要害,當即下詔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回鎮長安,伺機討賊。

傅燮在朝堂上光明磊落之舉,給了靈帝和眾人極深的印象。眼見傅燮深得帝眷,十常侍裡的趙忠欲討好靈帝,派人暗示傅燮只要靠攏他們,封個高等侯是沒問題的。沒想到再次被傅燮義正言辭拒絕。趙忠惱羞成怒,上奏靈帝稱傅燮是涼人治涼最佳人選,於是傅燮被派到漢陽當太守。

到任後傅燮爭分奪秒備戰,他撫徇流民,招徠叛羌,廣開屯田,郡中列營四十餘座。漢陽軍政為之一新,形勢逐漸轉好。

不久後,叛軍發生內訌,韓遂聯合另一涼州名士王國,除掉同黨邊章及羌人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然而此時隴西太守又投降叛軍,因此叛軍的實力並未受到損失,涼州刺史耿鄙卻誤判形勢,急於出征立功。

傅燮深知涼州形勢十分複雜,刺史耿鄙雖然表面上掌握著六郡兵馬,然而不少軍司馬、軍候等軍官都曾和叛軍中人稱兄道弟,如涼州司馬馬騰,他和北宮伯玉等人本就是結拜兄弟。而叛軍中很多人也曾為涼州地方官,加之耿鄙為人貪鄙,一向不得人心。於是傅燮就勸耿鄙不要輕易出戰,應該堅守不出,避其鋒銳,叛軍之間本就盤根錯節,時間久了,內部必然大亂,到時候再選擇合適時機出擊,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剛愎自用的耿鄙也知道傅燮善於用兵,他想的不是妥善考慮全盤戰局,而是擔心傅燮爭功。他下令傅燮堅守漢陽郡,自己率兵馬平叛。

果不出傅燮所料,平叛大軍走到半路,涼州別駕率部下造反,殺死刺史耿鄙後直接投靠叛軍了,而涼州司馬馬騰坐視耿鄙被殺,還大搖大擺跑到叛軍大營裡喝酒。

聽聞這個訊息,傅燮一聲長嘆,朝中是昏庸、視國事如兒戲的靈帝,掌權的是貪婪齷齪的權閹,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好不容易練點兵,又被耿鄙毀於一旦。

很快,叛軍就將漢陽郡治所在的翼縣圍的水洩不通。城外,西風烈烈,數萬叛軍安營紮寨,城中守軍卻不足千人,傅燮坦然自若登上城牆指揮抵抗。

然而大戰爆發前,殺氣騰騰的戰場上竟出現千古未有、震撼人心一幕:叛軍精銳,數千來自北地郡的羌人騎兵全部下馬,在他們首領一聲“跪”的高喊下,齊齊跪伏於地,集體高喊“送大人還鄉!”原來,這些羌人感於傅燮治理邊地時對邊民的撫卹關心,懇請傅燮開城投降,他們願以全族性命擔保,護送傅燮全家平安返鄉。

此情此景,敵我雙方都為之動容。甚至傅燮十幾歲的兒子也勸父親屈志免禍:“皇上昏庸糊塗,致使您在朝中無法容身。如今天下都已叛亂,父親大人部下兵少,無法堅守孤城。既然北地同鄉的羌胡素來仰慕您的恩德,願意護送咱們棄城回鄉;父親大人應該暫且聽從羌人請求,回鄉講義教學,等到將來有聖明天子即位,再出山輔佐不遲!”

然而兒子的泣血之言,只換回傅燮的輕聲嘆息:“昔日紂王暴虐,而伯夷、叔齊仍然嚴守臣節,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如今朝廷雖然昏庸,但陛下沒有到達商紂王那種地步,我豈能連伯夷都不如呢?生逢亂世,不能光想隱居靜養浩然之氣,修身養性;既然接受朝廷俸祿,又豈能臨危避難?我一定要死在這裡!”

叛軍名義上的首領王國素來仰慕傅燮為人, 再次派前酒泉太守黃衍在城下勸說傅燮:“傅大人名揚四海,有意做我們的頭領嗎?”傅燮的回答是怒髮衝冠,穿上戰袍,開啟城門,率領僅有的數百守軍衝入敵營,慷慨戰死。

聽聞傅燮戰死,靈帝嘆息不已,下令追封他為壯節侯。

每次我看《後漢書·傅燮傳》時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這個頂天立地的關西男子無懼權貴,錚錚鐵骨,甚至一度感動了他的敵人,卻無法立足於那個亂世,最終以身殉國,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給我們留下一個偉岸、飽滿的名士、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