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貓妖傳》原著說楊玉環沒死,實際歷史的真相還夾雜著假“相”

楊貴妃在馬嵬驛兵變中確實是被勒死了,既不是像《貓妖傳》原著裡說的那樣假死之後老死,也不是像日本人傳說的那樣去了東洋。

只不過楊貴妃死的細節,存在一些爭議,而這些爭議主要涉及的人物是太子李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唐玄宗李隆基三人。

大部分史學家的觀點

《新唐書》、《舊唐書》與《資治通鑑》記載的內容基本一致,認為

首謀是陳玄禮。

但是大部分史學家認為馬嵬驛兵變是

太子李亨一手策劃的,而且高度懷疑李泌是首謀。

他們認為太子李亨歷來與父親唐玄宗有矛盾,比如“一日殺三子”事件廢殺他的三個兄弟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縱容李林甫攻擊先後冤殺小舅子韋堅、好友皇甫惟明、岳父杜有鄰,而後又不得不離婚兩次等等,長期讓他處於被廢殺的恐懼之中。

李林甫死後,繼任的宰相楊國忠繼續壓制迫害太子李亨,如果不是他娶了張良娣(唐玄宗母族的親戚),恐怕也是很難熬到安史之亂。不過幸好楊貴妃跟唐玄宗沒有子嗣(可能唐玄宗年老的緣故),不然楊國忠絕對會對儲君的位置發難,影響太子李亨的生存。所以不管怎麼樣,太子李亨都有除掉楊國忠的動機,而且最終二人的鬥爭會擺上檯面的,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如果兇手是太子李亨,邏輯上就比較說得通,因為陳玄禮之後並沒有倒向太子李亨,而是繼續向唐玄宗效忠。唐玄宗也沒有怪罪,說明至少唐玄宗眼裡,陳玄禮不是首謀。

唐玄宗被囚禁後,陳玄禮遭到清算,說明唐肅宗李亨並沒有感激陳玄禮,大機率是因為陳玄禮沒有按他的指示,繼續兵變挾持唐玄宗。

所以他們認為過程是這樣的——李泌向太子李亨獻計,然後李亨讓李輔國找陳玄禮商量,陳玄禮策動了馬嵬驛兵變,但並不打算繼續下一步,轉而保護唐玄宗起來。

我個人的觀點

史學家的觀點我基本是認同的,不過我覺得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李亨跟陳玄禮其實是順勢而為的。

唐玄宗一行人到馬嵬驛之前,我有注意到史書中披露的一些細節。

1。唐玄宗從皇宮出走之前,散發了很多財物,說是留給百姓,這樣叛軍有東西搶,不至於殺害他們。

2。經過便橋後,楊國忠企圖燒橋阻斷叛軍追擊的道路,但唐玄宗認為會耽誤百姓逃命,讓高力士去滅火。

3。有一個叫郭從謹的老人進言,對唐玄宗批評了一番,唐玄宗沒有怪罪,還虛心認錯,之後安慰了老人再打發走。

4。一行人吃飯的時候,唐玄宗讓士兵們先吃,吃完再自己吃。

表面上這些細節是為了表現唐玄宗體恤百姓跟下屬的,頗有仁厚之風,但我認為這實際上是春秋筆法,再向我們透露一個事實——百姓與士兵對唐玄宗產生了怨恨,讓他感到恐懼。

先說第一個細節,派發財物,雖然聲稱是讓叛軍有東西搶不至於殺害百姓,但實際上是讓百姓留在長安,幫助他們拖住叛軍追擊的步伐,好讓唐玄宗一行人順利逃命。

第二個細節,先燒橋再滅火,很明顯也是做樣子,博取普通百姓的感恩之心。而且燒過的橋會導致百姓通行速度下降,出現擁擠的現象,這樣叛軍追擊會很不方便。反過來如果橋完全燒斷,叛軍要追擊肯定會繞路,只是多花一點時間;而燒一半的橋,叛軍大機率會透過橋追來而不是繞路,如果這時有百姓阻擋,叛軍的追擊效率反而更低。

第三個細節,一個普通老人就敢批評唐玄宗了,說明天子威嚴已經不在,百姓其實已經是很怨恨唐玄宗了,難不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第四個細節,唐玄宗特地讓士兵先吃,自己後吃,目的也是為了感動士兵,這不是在暗示他內心是懼怕士兵心生激憤嗎?而且說不定當時唐玄宗就已經感受到了將士們的一些不尋常的狀況。

這四個細節無不都在暗示兵變的前兆,是有可能不是人為推動的,而是本身這些士兵就很想發洩怨言的,也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殺的御史大夫魏方進是諫官,跟楊國忠沒有直接利益關係;而被打傷的韋見素可是楊國忠一手提拔的,是被陳玄禮救下的。魏方進的死說明事出突然不是陳玄禮所能控制的,而救韋見素的行為,說明陳玄禮針對的只是楊國忠、楊玉環兄妹及其族人,並沒有針對其他黨羽,說明陳玄禮的行動有所保留——只能說他在整個兵變過程中一直都是忠於唐玄宗的角色,殺楊國忠等人很可能是出於保護唐玄宗的目的。

這樣一來,就比較好理解了,其實當時已經有兵變的勢頭了,李亨跟陳玄禮甚至唐玄宗是已經察覺到了,他們利用這個趨勢殺了“替罪羊”楊國忠、楊玉環兄妹及其親屬,給士兵與百姓們一個出氣口,減輕對統治者的威脅,好營造出安全的逃命路線。

看來楊玉環可能被這三個男人“賣”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東海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