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色麥穗】講好“黃河故事”!黃河文化旅遊帶開發的"七化"策略

新文旅時代中,正在出現新的關鍵組成元素,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建設,是為代表之一。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這也是與此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新的重大國家戰略相契合,以及進一步的落地之舉,其背後還對應著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以及文旅產業升級發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等多重要義。

國家高層同時提到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根,指的是中華文明產生於黃河流域;魂,是說中華文明的基本核心、價值觀念和黃河文化一脈相承。其將黃河的保護和治理提高到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以及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

站在更高角度來分析,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建設至少會有多個高層級的意義或價值,一是其將部分重構和升級國內文旅產業的供給體系,推動文旅產業發展;二是其對黃河文化旅遊帶沿線區域的文旅供給體系、文旅產業升級發展等,也有重構之義,並促進這些區域的產業轉型、社會經濟發展;三是形成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新載體或新標誌物,對中華文明的輸出,以及推動入境遊發展,也有助益。

客觀來說,黃河文化旅遊發展確實進入了一個利好疊加的語境中,但這也是一個宏觀命題,頂層設計、框架雛形已不缺,但如何將其落地生效,依然面臨不少挑戰,還需諸多探索。

01整體開發“統一規劃”

要打破地域界限,樹立大黃河旅遊的發展思路。避免盲目建設、重複建設、低水平開發、無序競爭等散、小、亂、差現象的發生。克服本位主義、區域性利益的侵擾,開發龍頭產品、精品工程、品牌線路。從而實現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黃河文化旅遊發展總設想,將黃河流域建成我國一條最美、最亮的旅遊風景線,再現黃河卓越的風采。

02資源開發“特色化”

黃河流經我國九省(區),不同區域由於受社會經濟、地理、生態、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沿黃旅遊開發和規劃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完美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以“古”、“雄”、“壯”、“闊”、“懸”的資源特色而樹立起各地不同的特色的黃河旅遊的市場形象。

03環境氛圍“生態化”

生態旅遊、綠色旅遊、迴歸自然遊是當今旅遊的發展趨勢。保護自然,利用自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共識。我國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長遠利益來發展。所以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建設中,一定要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環境與生態的關係,突出“生態化、原始化、自然化”的特點,使沿黃流域既建成一條旅遊帶,又建成一條生態帶。

04專案開發“市場化”

旅遊業是一個經濟產業。在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沿黃旅遊資源的開發一定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遊客為中心”的開發思路,把旅遊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狀況,作為規劃開發的依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休閒度假成為現代都市人們的一種追求。發展生態旅遊、觀光旅遊(如觀光農業)、度假旅遊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所以在黃河文化旅遊帶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度假、親子、休閒農業等產品的打造。

05景觀建設“藝術化”

沿黃旅遊帶規劃和開發中,每個景點的建築設施,都應作為景觀的組成部分來對待。以“園林化、景觀化、藝術化、特色化”為主,強調建築與自然、建築與環境、建築與景觀性質的協調統一,提高景觀的觀賞性、藝術性。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景區,景區內建築設施建設要堅持“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俗不宜雅,宜藏不宜露,宜疏不宜密”的原則,實現自然、清新、原始、本土、綠色的風格。堅持高起點、高品位的科學規劃、開發和建設。杜絕盲目開發,不求品位的破壞性、低檔次的開發,粗製濫造產品的生產。用環境美學、建築美學和技術美學的思想,全方位指導景區規劃開發和建設。

06旅遊服務“系統化”

旅遊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整個旅遊服務看作一個大系統,要處理好系統的綜臺平衡、協調發展的問題。如在規劃、開發中,要正確處理景區吸引力與接待能力方面的統一,充分考慮旅遊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基礎設施(供水、電、排汙)、公共設施(社會服務保障體系)等方向的綜合平衡,形成綜合接待能力,充分滿足遊客在食、住、行、遊、購、娛等方面的要求。

07開發利用“可持續化”

沿黃旅遊帶規劃、開發過程中,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把保護旅遊資源及生態環境視為戰略問題加以對待。因為,這不僅關係到旅遊區的命運,還直接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生存環境。因此,在規劃、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把保護自然資源放在首位,堅持永續利用旅遊資源。對於人文旅遊資源,要認真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做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