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加繆《西西弗神話》:有一種驚人的力量,你無法想象

1957年,瑞典文學院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法國作家阿貝爾·加繆。

理由是:“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加繆是聲名卓著的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一生致力於探索生命的意義。

他29歲那年,就在哲學隨筆《西西弗神話》中,記錄了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影響並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有人找到了勇敢生活的底氣,有人放下了不滿現狀的怨憤,也有人走出了迷茫糾結的困境。

而從他借用的西西弗神話故事中,我們會發現: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在枯燥的重複中,練就了驚人的力量。

1

通往奇蹟的路,往往離不開重複

西西弗這個人物,出自於《荷馬史詩》中的神話故事。

他本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凡人,因洩露天神的秘密,違抗諸神的旨意而被打入地獄。

諸神對他實施了懲罰,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陡峭的山頂。

可是,到了山頂以後,這塊巨石會再次滾落到山腳下。

因此,他必須一次又一次竭盡全力地舉起巨石,重新攀上山巔。

在很多人眼中,週而復始、看不到盡頭的勞碌,無疑是殘忍的酷刑。

但加繆認為,西西弗並不為此苦悶,反而會感到幸福。

因為不問前程的篤定,不斷攀登的拼搏,足以充實一個人的內心。

迴圈往復做同一件事,如同經歷一場漫長的折磨。

然而,正是重複的力量,能驅動你成長,促使你變強。

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自幼愛好寫字,立志成為名家。

為了練出一手蒼勁有力的好字,他多年堅持用水缸裡的水來練習。

直到寫幹18缸水後,他終於成為和父親一樣受人敬仰的書法大師。

21歲就寫出第九協奏曲的莫扎特,被譽為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天才。

其實,他早在6歲前,練習鋼琴的總時長就超過了3500小時。

成名之後,他也堅持每天抽出8小時來彈琴,數年間從未懈怠。

想起《異類》中的一句話:

異類的形成,是優勢積累模式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看似星辰與日月的差距,其實都來自日復一日微小的積累。

你只看到西西弗不斷攀登的辛苦,卻不知道他肌肉愈發強壯,渾身充滿力量。

你只看到王獻之埋頭苦練的忙碌,卻不知道他功底愈發深厚,下筆飛舞風流。

你只看到莫扎特長期訓練的疲憊,卻不知道他技藝愈發純熟,演奏流暢自如。

所有成功背後,都離不開重複的力量。

耐心打磨好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有可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2

專業的力量,是從重複中煉成的

中國拳王徐燦,曾在直播中展示自己的“絕技”。

他在短短10秒之內打出111拳,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

但遠超常人的揮拳速度,並不是由天賦決定的。

徐燦的主教練透露,他幾乎全年無休,每天都在拳館練習12個小時以上。

其中四分之三的時間,他都在錘鍊基本功,包括跑步、跳繩、拉伸等。

而剩下的3個小時裡,他會不厭其煩地練習揮拳,強度大到四天就能打廢一個沙包。

正是成千上萬次的重複,讓每個動作都變成了刻在他身體裡的肌肉記憶。

一旦站上擂臺,他就會瞬間做出本能反應,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想起李小龍說過的一句話:

我不怕練過一萬種腿法的人,我只怕把同一種腿法練了一萬次的人。

所謂高手,所謂專家,不過是將簡單的事情反反覆覆做了千萬遍。

心理學家格拉德威爾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調查並分析了古典音樂家、冰球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情況。

最終,他發現刻意地進行重複性練習,是成功掌握一門技能的關鍵。

10年內,每天練習3小時,每週20個小時,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個小時。

憑藉持之以恆的訓練,人們才得以脫穎而出,成為行業裡的頂尖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

“一萬小時定律”

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至少要持續學習和積累一萬個小時,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正如格拉德威爾所說: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一遍遍錘鍊技能,一點點死磕細節,功夫下得越深,根基就扎得越穩。

你想寫就一手好文章,就要犧牲娛樂的時間,日復一日地堅持讀書和思考;

你想練出一副好身材,就要管住自己的慾望,長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鍛鍊;

你想爭得一個好職位,就要剋制自己的懶惰,經年累月地勤懇工作,提升能力。

否則,天賦再強,起點再高,沒有苦行僧般的自我要求,也只能泯然於眾人。

只有穩住心,沉住氣,相信時間和重複的力量,才能從平凡跨越到非凡。

3

忍受枯燥的能力,決定人生的高度

周鴻禕在演講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招聘總經理助理,工作內容是每天處理大量的報銷、貼票據等瑣事。

很多人覺得太過枯燥繁瑣,幹了沒多久就辭職了。

只有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女孩,在這個崗位上做得很出色。

她每天及時報銷,還建了一個表格,把報銷的資料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等記錄下來。

久而久之,她透過資料總結出了公司商務活動的規律。

利用這些規律,她全方位地考慮到了工作細節,就連總經理沒交代的事情也能提前安排好。

她將看似無意義的重複勞動做到了極致,很快就迎來了升職加薪。

《事後的思索》中有句話說:

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某種職業才能,就是看他能否熱愛其中包含的枯燥勞動。

拉開人與人之間巨大差距的,不是天賦或運氣,而是你能否忍受枯燥和重複的苦。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石悅,在作品爆紅之前,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務員。

外人都羨慕他的一夜成名,殊不知,這是他用十餘年單調乏味的生活換來的。

上學時,其他同學忙著玩遊戲、談戀愛,他卻天天泡在圖書館裡,認真研究文學歷史。

上班後,其他同事閒聊八卦、吃飯聚會,他卻利用所有業餘時間,在電腦前奮筆疾書。

他看了6000多萬字的史料,每天雷打不動地寫作五六個小時,終於憑藉豐富的知識儲備量、紮實的文筆而一朝成名。

有句話說:

“能真正滋養一個人的事,往往都帶著某種枯燥,需要學習者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

但凡想要獲得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是十分痛苦且艱難的事情。

需要忍得了長期重複練習的枯燥,耐得住短期毫無回報的寂寞,緩慢地螺旋式上升。

越優秀的人,越願意下笨功夫,能熬過枯燥無味的艱辛旅程,看到精彩紛呈的廣闊天地。

當你不再對單調和辛苦感到厭倦時,就會發現自己早已跨越千難萬險,登上了一覽眾山小的巔峰。

4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

真正的成長,是在日積月累的鍛造中慢慢打磨出來的。

淺嘗輒止,急於求成,不停變換賽道,只會耗盡心力,落得一事無成;

垂直深耕,耐心沉澱,苦練基本功,才能厚積薄發,成就一番事業。

沒有過人的天賦,超高的智商,優越的條件,生命如何才能發光發亮?

找準自己的方向,步步向前,日日不止,在枯燥的重複中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許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