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傳奇國寶《清明上河圖》, 四入皇宮卻兩次被盜, 歷經千年顛沛流離終找到歸宿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畫作,相信許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清明上河圖》。這幅傳世名畫,從北宋流傳至今,經歷過許多磨難,而它也正是因為其高超的藝術價值和傳奇經歷,成為了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名畫之一,每次展出,都會有許多人慕名而來,一探究竟。接下來,小編就

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幅名畫的傳奇故事。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所作。張擇端畫完以後,首先就呈給了宋徽宗觀賞,宋徽宗對書畫十分精通,也是一個行家,細看之下十分喜歡,於是題名《清明上河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宋徽宗的親筆題字在原作上已經消失了,其實宋徽宗才是第一個題字的人。《清明上河圖》名字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有專家說是指清明節,甚至說就是清明節這一天;有些學者則認為,清明一詞引用的是漢光武帝劉秀所說的政治清明中的清明,並非是清明節,而上河就是汴河。小編更認同第二個觀點,這幅畫描繪的是政治清明下的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這符合一個皇帝的心性,哪個皇帝不認為自己執政

“清明”呢。(小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可評論)

《清明上河圖》先是被收藏於北宋皇宮,後來靖康之變,許多皇宮之物流落民間,其中就有這幅畫。元朝的時候,這幅畫再次進入皇宮,不過顯然元朝皇帝不太重視這幅畫,結果這幅畫被一個裝裱匠偷走了。這幅名畫再一次流落民間,而且幾經轉手。

時間轉眼到了明朝嘉靖年間,這時候出來一個大貪官嚴嵩,他十分喜歡收藏古畫,所以這幅名畫他當然不會放過,最後這幅畫被他收藏。後來嚴嵩倒臺,家產被抄,這幅畫再次進入皇宮之中,不過這幅畫太出名了,價值太大,出於利益的誘惑,這幅畫的顛沛流離的命運還沒有結束,它入宮不久,就被太監馮保偷走,後來馮保被查抄財產,這幅畫已經被出手,再一次流落民間。

二百多年後,當時乾隆已經當上了太上皇,在一次查抄貪官的行動中,這幅畫被發現,重新被進貢入宮,成為了故宮藏品,而這次沒有被人偷走。直到溥儀退位以後,這幅《清明上河圖》被他帶在身邊,出北京到天津,再到東北,後來因為戰亂,這幅畫被遼寧博物館得到,可是居然被雜亂的擺放,並沒有得到重視。

1950

年,有個名叫楊仁愷的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文物,他面前有三幅畫都叫《清明上河圖》,而其中,就有這幅流傳了近千年的真跡。真是因為楊仁愷有見識,能夠看出這幅畫的珍貴,才會有我們今天見到的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這幅國寶級名畫,經歷了許多的顛沛流離,終於在今天找到了歸宿,而這幅畫上眾多的題跋,也見證了它從北宋末年開始所經歷的變遷,如果有幸,大家可以去參觀一下這幅畫,去欣賞一下這千年之前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