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粵通院院長朱伏生:粵港澳大灣區應建立“5G+工業互聯”融合創新生態

南方網訊 (記者/覃玲 伍超賢)今天(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不僅能讓我們的通訊體驗更快、更安全、更高效能,更能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成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

近日,南方網記者就“5G賦能‘數字灣區’建設”的話題,採訪了廣東省新一代通訊與網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粵通院)院長朱伏生。

粵港澳大灣區5G技術發展領先

記者:

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5G技術及產業發展如何?取得哪些技術創新成果?

朱伏生: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5G技術的發展在全國乃至全球均處於領先水平。大灣區匯聚中興、華為等世界龍頭級通訊企業,從產品市場份額來看,在國內,華為和中興通訊裝置的市場份額已近九成。在全球市場,華為銷售額佔比位居世界第一,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緊隨其後,四大公司共同佔領了世界5G通訊裝置市場的大部分份額。OPPO、vivo、魅族等大灣區終端製造企業也在加快發展,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

我認為,我們不能只看到市場份額,更需要有前瞻性眼光,加大技術研發的力度,以技術優勢搶佔市場。為此,粵通院近年來在技術研發上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開發了全球首個基於公有云的5G雲核心網平臺,搭建了6G太赫茲通訊系統平臺,創該領域全球最高傳輸速率。

工業網際網路裝置互聯互通需進一步加強

記者:

您認為,5G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粵港澳大灣區5G技術發展還需要哪些方面突破?

朱伏生:

未來5G技術將會繼續朝著三大方向發展,包括大頻寬、低時延高可靠以及大連線。其中低時延高可靠(表示指令發出到裝置相應的時間短且穩定)和大連線(是指一個5G基站同時可以接入數千個資訊點)都是為工業網際網路服務。低時延高可靠和大連線的場景應用還未完全實現,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工業領域數字化程度還需不斷提高,要積極做好5G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將5G技術與工業PON(無源光網路)、移動邊緣計算技術等相結合,提升工業網際網路異構資料接入能力,同時助力拓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廣度與深度,逐漸建立“5G+工業互聯”融合創新生態。在這方面,我們目前做了一些新的探索,與廣州石化、廣州地鐵、白雲電器等企業合作,開展前期研究和應用實驗,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還應前瞻性佈局6G技術,圍繞衛星通訊、量子通訊等新通訊方式,積極開展研究,做好技術和應用的融合,以此為未來的產業打好基礎。

大灣區通訊行業合作需各揚所長

記者:

粵港澳大灣區通訊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粵港澳三地的充分合作。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通訊行業合作優勢有哪些?未來大灣區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

朱伏生: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通訊行業人才、技術等各種創新要素流動方面已取得較多成效。粵港澳大灣區在通訊行業的合作基礎紮實,各具優勢。港澳擁有新的理念、新的技術及國際化人才,珠三角通訊行業擁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強大的工程師力量以及先進的製造技術,粵港澳三地進行通力合作將有利於構建完備的產業生態及富有活力的技術創新生態。

據我瞭解,國內不少研究機構也與港澳開展了產學研的合作。近期,粵通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頻通訊和新型網路”重點專項的總體示範專案,聯合內地與港澳科研機構共同搭建跨越內地與香港、澳門的實驗示範網路,開展網路通訊新技術的研究與驗證,既是驗證寬頻網國家專項系列技術成果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此外,也正在籌建一個部省聯動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屆時港澳的科研成果可在此轉化應用。

我認為,粵港澳三地科研院所間的充分交流,也是推動通訊行業深層次合作的強大動力。我們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開展專案合作,以及與在通訊科技研究和成果轉化較為領先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開展合作,進一步學習交流新理念和新技術,這些研究成果都將有利於提升大灣區通訊行業科研合作水平,推動通訊行業高質量發展。

【統籌】門麗麗

【記者】覃玲 伍超賢

【攝像】劉宇清

【設計】劉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