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朝爆發饑荒,百姓苦不堪言,為何范仲淹卻說:"繼續上調糧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代文武全才的名人志士有很多,例如曹操,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國的重要奠基人。武能平定北方,歷經大小無數戰役,政治上用人唯賢,實行屯田。而文學方面,愛好詩詞,有文學素養,著有《孟德新書》等著作。

同樣文武兼備的能人還有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范仲淹的生平可以用“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來概括。

范仲淹能文能武,為北宋的發展跟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一向愛民如子,憂國憂民的范仲淹,卻在杭州災情之時,曾做過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

當時江浙一帶,爆發災情,民不聊生,百姓連米都買不起,這種時候擔任當地官員的范仲淹,沒有下調糧價,反而下令“繼續漲價”,一向心繫百姓的范仲淹為何這樣做呢?

秉文兼武-范仲淹

范仲淹出生于徐州節度掌書記官舍,父親範墉在他兩歲時病逝,母親迫於一家的生計,只能改嫁給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因此改名為:朱說。

范仲淹在得知家世之後,辭別母親,前往應天府,寒窗苦讀以朱說的身份考取進士,從官後,將名字改回范仲淹。

范仲淹後因母親去世,辭官回去守孝,住在應天府附近,恰巧好友晏殊就在應天府任職。在好友晏殊極力推薦之下,開始在那裡教學。

任教期間,范仲淹以身作則,勤勉督學,書院的學風煥然一新,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了。

後來范仲淹被仁宗召回京城,委以重任,當時的范仲淹仗義執言,看不慣太后掌權,屢次上書請求歸還宋仁宗朝政,並且告訴百官不應該朝拜太后。

好友晏殊多次勸他,但范仲淹依舊認為,做官就應該敢於向朝廷進言,後來范仲淹的直言不諱為他引火上身,被朝廷貶官。

范仲淹大多數情況都是在被貶和被召回兩件事情之間重複的,這也是他耿直的性格所致,范仲淹八九年間被貶過三次,這種官場的起起落落讓他早已看淡了名譽和得失。

范仲淹的性格也許不適合官場,但他確實是一名推行改革的良臣,也是一位政治軍事良才。

宋夏戰爭爆發後,范仲淹被調往西北前線,鎮守邊境。

范仲淹上任期間,讓邊界固若金湯,西北一片和平,致使當時還有這樣的說法:“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而如此為國為民的范仲淹,為何會在災情之時,做出漲價之舉呢?

災情“漲糧價”-只為救民

當時,范仲淹被朝廷調任杭州,到達杭州後不久便遇上了江浙一帶爆發的饑荒,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已經到了連米都買不起的地步了。

范仲淹看到這一幕痛心疾首,他心疼百姓的處境,於是決定立即開倉放糧。

朝廷的存糧是有限的,並不是很多,而難民的數量卻與日俱增。

朝廷官糧對於難民是杯水車薪,而此時卻有很多無道德的商家,趁機發起了國難財。

當時江浙一帶糧食價格瘋漲,杭州的一斗米居然漲到了一百二十文,這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天價,根本買不起。

本來糧食就稀缺,糧價又如此之高,這讓原本就處在災情之中的人們雪上加霜。

范仲淹為此愁眉不展,憂心百姓,經過范仲淹日思夜想,終於讓他想出了辦法,他馬上頒佈一條命令:“糧價繼續上漲”。

當時米價已經高居不下,而范仲淹又下令“繼續漲價”。這讓所有的百姓憤憤不平。

范仲淹“漲糧價”的行為,讓四處一片罵聲,范仲淹成為了眾矢之的,被百姓罵的一無是處。

范仲淹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硬是將米價又上漲了一個價位。

然而不久之後,奇蹟的一幕卻出現了,杭州的米價居然神奇地回落,恢復到了最初的價格,甚至還要低一些。

面對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百姓們才終於恍然大悟,范仲淹的用心良苦。

原來范仲淹當時面對高調不下的米價,他深知即便是下令降價,也於事無補。

於是范仲淹靈機一動,心生一計,如果將米價,繼續抬高。

周邊的商人肯定會認為杭州的錢好賺,帶著糧食前往杭州販米。

其他地區富餘的米糧便會流入杭州地界,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而關於高價的問題,在米糧進入之後,范仲淹便下令開倉放糧。

百姓在選擇低價的官糧和高價的商人賣的糧食,之間,肯定會選擇前者。

商人們就中了范仲淹的“計”,此刻不遠千里運送糧食來賺錢,再回去肯定不划算。

面對此種情形,商人們只好紛紛降價,范仲淹的計策,不但解決了當時杭州沒有糧食的問題,還讓糧價得以恢復。

可謂一石二鳥,百姓無一不拍手稱快,對范仲淹充滿了感激之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

范仲淹畢生都在貫徹他“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想民之所想。

天禧五年,范仲淹擔任泰州西溪鹽倉監,曾目睹西溪百姓因為海堤多處潰決,導致海水灌出,毀壞大批良田,人民苦難深重。

愛民如子的范仲淹看到這一幕,便立刻上書朝廷,闡述情況及利害關係,請求重修堤壩,以護百姓。

范仲淹此後受令,親自全面負責修建堤壩的工程,直到天聖四年八月,母親病逝,范仲淹回鄉守喪,工程交由張綸主持並完成。

結語

縱觀范仲淹的一生,不但文韜武略,政績卓著,心懷天下,而且憂國憂民,有心繫蒼生的大智慧。

從他“高價”解決災情的問題,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但智慧非凡,行事果決,而且敢於冒風險。

漲價之事,雖說有“賭”的成分在其中,但最終是在范仲淹重重思慮下才走的這步棋,而當時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局勢也使得范仲淹不得不甘冒風險。

事實是范仲淹贏了,杭州受餓遭難的百姓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