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老了才明白,家庭關係再好,也不要忘了這3句老俗話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倘若父母慈愛善良,兒女孝順懂事,一家人包容謙讓,和和氣氣,那是多麼幸福美好的事情呀。

可家庭就像一個小社會,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想做到始終如一、同心同德並不容易。

面對幸福與快樂,我們依然需要付出努力去維護。就像院裡一位70歲的邵大媽所說的那樣,人老了才明白,家庭關係再好,也不要忘了這3句老俗話。

70歲的邵大媽自述:

01、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我有一個大家庭,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一共五個孩子。人多,事情就多,好在幾個孩子還算懂事,再加上我和老伴兒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堅持著“嚴父慈母”的傳統觀念,家裡的氛圍一直挺好。

平日裡,他們都隔三差五地回來看看,幫著乾點家務活兒,一起吃個飯、說說話;過年了,就提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地齊聚一堂,陪我們待幾天。

老伴兒作為長輩,不僅有威嚴,說話做事也有理有據,是家裡的“主心骨”,備受孩子們尊重和信服。哪家有什麼大事小情了,都願意跟他念叨一下,討個主意。這應該也是一大家子能融洽相處的關鍵所在。

然而世事無常。那年冬天老伴兒突然一病不起,時間不長就走了。沒了主事人,家裡頓時亂了套。幾個孩子都盯著我的老房子和手裡那點積蓄,你說你的,他說他的,意見不能統一。

面對這種局面,我很傷心,如果任由他們“各自為戰”,這個和諧美滿的大家庭一定會出現分歧,產生矛盾,為今之計,就是儘快確定一個當家人。

經過再三考慮,我覺得只有讓大兒子當這個家最合適,一來他是老大哥,在兄弟姐妹面前有情面,二來他老成持重,遇事也不斤斤計較。

我特意組織了一個家庭會議,鄭重地告訴孩子們,以後家裡的事情都要聽大兒子安排,誰也不許再說三道四的,至於那點家產,我心裡有數,會合情合理地分配的。

話說到這份上,他們明白了我的一片苦心,明白了這樣做才能家庭和睦,兄弟姐妹之間才不會鬧矛盾。

02、親兄弟,明算賬。

親戚不動財,動財上不來。親情是很寶貴的,但每個人都有私心,特別是在成家立業之後,各自有了小家庭,涉及個人利益時難免會互相算計。

處理這類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錢財的事情說清楚,再去談感情。否則,談了感情,再談利益就會抹不開面子,最終惹出麻煩來。

那一年小兒子要開飯店,向大女兒借10萬塊錢週轉。本來姐弟倆關係不錯,而且大女兒兩口子一直開門市做生意,手頭確實不差錢,但考慮到小兒子借錢去做生意,會有一些風險,大女兒有點猶豫不決了。

於是,她找到大兒子商量這事,說不借吧,親姐弟之間不合適;借吧,又覺得心裡不踏實。

大兒子聽完,立刻喊來小兒子,直截了當地說,兄弟姐妹們有困難肯定要幫忙,但醜話說在前頭,財是財,情是情,不能混在一起。

接著才給出他自己的建議,小兒子想借錢必須寫下欠條,並講好什麼時候歸還,還要保證不管飯店經營如何,都要按時還錢。而大女兒作為姐姐,也應講點情分,就不必要利息啦。

對於大兒子的建議,小兒子和大女兒都很認可,馬上高高興興地照辦了。這樣一來,姐弟倆既解決了問題,又沒傷感情,結果挺好的。

許多時候,因為有親情存在,所以在牽扯錢財的問題時,總是不好意思太認真,而一旦出現分歧,就會鬧得不愉快,甚至撕破臉皮了。

03、別拿自己不當“外人”。

不僅兄弟姐妹們之間來往要“一是一,二是二”,老人與兒女說話做事同樣要把握一個“度”。

在幾個兒女中,小女兒的年齡最小,也是我最嬌慣的、最貼心的一個。平常沒事了,我就去她家轉一圈,幫著乾點零活兒,或者接外孫子放學。

有一次,接完了孩子,我發現廚房裡有幾隻螃蟹,就隨便拿了兩隻回家了。本以為是小事一樁,可晚飯後,小女兒就打來電話,問我是不是拿了螃蟹。

我告訴她,是我拿的,而且已經吃完了。一聽這話,小女兒立刻沒好氣地嘮叨起來,說那是給她婆婆準備的,我沒吭氣就拿走了,太拿自己不當“外人”吧。

這是什麼話?我也來了氣,當媽的吃兩隻螃蟹不行嗎?怎麼就成了“外人”,難道你婆婆才是親人嗎?

為了這件事,我跟小女兒大吵了一架,不過冷靜下來想一想,她說話不好聽,而自己也確實太實在了。

父母與兒女關係再好,在他們家裡也是“客人”。這是現實,做父母的必須學會接受。

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兒女有兒女的生活。經常走動沒有錯,但擺正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寫在最後:

人們都說,家和萬事興。可家庭再和睦,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需要大家一起用心經營。

學習別人家庭的經驗,弄明白老俗話裡的深刻意義,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