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乾隆為何表彰殉明忠臣?皇帝本性使然,從張廷玉大爺爺說起

崇禎十二年正月二日(1639年2月4日),那時的張英剛剛一週歲多,桐城張家正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古代中國最重視的節日自漢魏後始就是元宵節,因此,張家上下都在歡天喜地的迎接這個節日。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冰雪寒天的北方濟南城內外正處於冰火兩重天中。濟南城外是清兵器宇軒昂、鬥志昂揚、喜氣洋洋,濟南城外是寒風的冷、無人救援的冷、金兵進入後脖頸一刀後倒落塵埃的不知道冷。

張秉文殉國

布政使司衙門內,左布政使張秉文摸了摸肩膀上的傷痕。此時的他頭戴著五梁冠,身著赤羅衣,系金帶、配美玉,羅衣上繡黃、綠、赤、紫織成雲鶴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青領緣白紗中單,腳穿朝靴。

此時的大明盛裝早已經髒、破、舊了,滿臉的灰與鮮血混雜,更顯得張秉文這位文官在戰爭下的無奈與彷徨、更有悲憤。張秉文猛地喝了口殘茶,之後猛的一摔,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面向北京行了三拜九叩大禮。

“來人!”張秉文一聲吼,妻子方氏、小妾陳氏慌忙來到面前。

“你們給我拿盔甲來!今日我張秉文大不了一死效命皇上,這身衣服怎能殺敵!”,陳氏連忙進屋取來盔甲,張秉文也不廢話。側頭對張氏說:“今日張某必死,若你們僥倖活命逃回桐城,告知張家子孫,效命沙場、為我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張秉文頂盔摜甲、罩袍束帶之後,把一柄劍佩在腰間,從牆根拿起一杆鐵槍,背上硬功頭也不抬的離去。方氏和陳氏目送張秉文離開了布政使司衙門,在大堂上二人互相攙扶著坐在了椅子上。默默不語。

濟南城炮聲陣陣、喊殺聲此起彼伏。過了兩個時辰後,一陣頻密的喊殺聲傳來,方氏、陳氏臉色大變。兵器的碰撞聲、人喊馬嘶聲、痛苦的哀嚎聲,此起彼伏。方氏和陳氏的臉由緊張逐漸歸為平靜,“姐姐,喝口水等吧”!陳氏衝著方氏淡淡一笑,姐妹二人喝了口殘茶後便繼續等待。

起先有人報,張大人城破逃出,望兩位夫人早早逃出城外。方氏、陳氏淡淡一笑,“大人並非這樣的人”。

許久之後,兵卒再次來報:夫人,大人在城破之際,率兵與敵周旋死戰,終不敵而殉國。奉大人之命,請二位夫人隨我們一同逃出城外,或者改換服裝喬做百姓。

妻妾殉夫、女僕殉主

張夫人兩眼垂淚。轉身對陳氏言道:妹妹,在老家的七個孩子(四子三女)就託付給你了。你跟隨兵士們走吧,到了桐城好好照顧孩子們。

陳氏淡淡一笑:姐姐此言差矣!妹雖為妾但也是含之(張秉文字含之)的人,夫人死我也死,共同追隨大人而去。男兒可為大明而死,我等亦可為夫君而亡!

方氏一聽,面露難色!“妹妹若亡,孩子們怎麼辦?”

陳氏厲聲道:“大人對張家有大功!數百男兒難不成還會虧待張大人的七個孩子嘛!”

方氏一聽,點了點頭,輕輕地說道“也是”。

方氏、陳氏將家中女僕換來,說道:今府中的男人們都已經追隨大人殺敵!今大人已然殉國,你們現在把家中能拿走的東西都拿走吧,我們姐妹準備前往大明湖!

方氏、陳氏說罷也不再多言,人之將死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二女子前往大明湖殉夫,張家幾十名女僕中也有十多人追隨兩位夫人殉主。

張秉文殉國、妻妾殉夫、女僕殉主。

大明崩潰之際,1639年2月上演了這一場悲歌。百年後,這位大明忠臣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表彰。

乾隆為何表彰大明忠臣張英的大伯父

乾隆之所以為張秉文蓋祠堂、表彰,一方面當時和張廷玉關係還比較不錯,為了拉攏以張廷玉為代表的漢大臣;另一方面,清朝立國已經一個半世紀了,其政權的按照古代中國人的合法性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一個朝代是否具備合法性,主要看前朝的影響力,如果一個朝代能夠挺過五十年,其實就可以說基本具備合法性了。如果挺過七十年,前朝的影響力只是在文獻和記憶中,這些和現實利益相比可以說微不足道。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把前朝在當回事兒。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皇帝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忠心”問題,和中原政權人們關注的問題是一樣的。朝代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對“忠心”的最大威脅就是“朋黨”,所以,朋黨永遠是朝代中期皇權最緊張的事情。

朝代中期最重要的“忠心建設”問題就是給予榜樣的力量。不管你是本朝的人還是前朝的人,皇帝最關心的是“你是否對皇帝擁有無條件的忠心”。所以我們會看到:乾隆對袁崇煥的評價反轉為其平反、對降臣則寫作《貳臣傳》用以鞭撻,其用意很簡單:皇帝無論昏明,臣就得忠於皇帝。

當然,如果換做乾隆開疆建國的時候,他肯定會樹立完全相反的榜樣,又會說“貳臣們”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這叫什麼?這就叫卸磨殺驢、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時移世易,你得如何?懂得變通。

未完待續

在如虎一般的康雍乾強勢君主下,張英張廷玉父子何以88年平安

桐城張姓為何在明清屹立三百年不倒?人文積澱,沒它就會像網紅那樣

10年前卡扎菲死了,10年後利比亞如何?思維不同怎能靠戰爭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