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唐使者王玄策,輕鬆拿下古印度天竺國!

這是壯我大唐國威令人聞風喪膽,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故事

孫子兵法:十則圍之,五則去之,倍則分之……

兵法尚且如此,那王玄策的一人滅一國又做如何解釋?

首先明確一下時間軸,貞觀年間發生的歷史事件

貞觀三年(629),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先是一路向西,到達中亞後再往南走到印度,路線恰似C字形狀。

貞觀四年(630),大將張寶相生擒突厥頡利可汗

貞觀十年(636),玄奘受戒日王的禮遇

貞觀十四年(640),大將侯君集破高昌國

貞觀十五年(641),吐蕃松贊干布向大唐稱臣,迎娶文成公主。一時間,大唐國勢無雙。;古印度最具影響力的人戒日王與唐朝建交。

貞觀十七年(643),王玄策作為副使,出使天竺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王玄策任正使,蔣師仁為副使再次出使天竺

當時的古印度國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境內星羅棋佈幾十個小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英國人殖民印度。戒日王是當時印度最強王者,曾因和鳩摩羅爭奪玄奘差點發生武裝衝突,這說明戒日王對唐朝很友好,中印兩國的交往十分頻繁。

故事發生在貞觀二十一年,原本計劃王玄策這次出使,是為了進一步深化兩國友誼,再交些新朋友。一開始進行的不錯,有四個天竺國家派出使者,願意跟王玄策一同回國。結果在回去的半路上出事了。

這時發生了一個對整個世界歷史都有影響的事情——戒日王死了。

戒日王一死國中大亂,他的大臣阿羅那順篡位奪權。阿羅那順二話沒說,馬上派兵監視正在往回走的大唐使團。團長王玄策也沒辦法,人家的外交政策改變了,只能查明原因回國復旨。《舊唐書》記載:其臣阿羅那順篡位,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騎三十人與胡兵御戰,不敵,矢盡,悉被擒。意思就是,阿羅那順篡位成功後,對王玄策的使團動手了。當時使團衛隊有三十幾個兵丁,身上的箭都射光了,最後沒打過,全部被俘虜了。這裡悉被擒,說明這場仗打得不慘烈,或許阿羅那順並不想直接與大唐為敵,又或者說現在不是開戰的時機,王玄策沒有拼死抵抗可能是想到礙於大唐實力強大並不會怎麼為難他們。不管是什麼原因,總歸跟當時的大唐盛世有著說不清的關係。可是,阿羅那順一個舉動將王玄策置之死地了,雖然沒有傷害王玄策等人的性命,但是把他們的隨身財物、貢品洗劫一空。這標誌著,王玄策再也回不了大唐。為什麼呢?您想啊,自己的東西丟了不算什麼,可把上貢給皇上的貢品給弄丟了還能活麼。於是憤怒之下王玄策脫身逃走了,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王玄策一人滅一國。

逃走之後的王玄策並沒有直接回到大唐,而是順著來時的路,投奔了吐蕃,把事情的原委跟松贊干布說了,聽王玄策一說當時就急了。話說,搶了王玄策,就是瞧不起大唐,瞧不起大唐,就是瞧不起我老丈人啊,這讓我在媳婦面前吃了癟,打了我松贊干布的臉。二話不說,點了一千二百人馬給王玄策:去!弄死他!

要說這一千二百兵有點少的話,路經泥婆羅國,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又資助了王玄策七千騎兵。加上之前的一千二百人也就小一萬了,王玄策帶著這一幫人,浩浩蕩蕩的就開始了他的復仇之路,或者說揚我大唐國威。《舊唐書》: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之。這就漲了精氣神,不到一萬的兩國人馬在王玄策和蔣師仁的帶領下,僅用三天就大破中天竺。讀到這裡您可能有些疑問,這個蔣師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玄策的使團不是都俘虜了麼?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史書對蔣師仁的文字多不,根據隻言片語的猜測應該是個軍事天才。至於他是怎麼出現的有四種猜測:一、蔣師仁是跟王玄策一起逃出去的,參加了所有的事情,只是書中未提。二、兩個人是一起逃出去的,但是蔣師仁留下來觀察形式了。三、王玄策跑後,阿羅那順把其他人都放了,或者單放了蔣師仁。四、蔣師仁也逃出來了,只不過晚了一步沒趕上王玄策。四種情況都有可能,不管是哪種,反正書中未提,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與阿羅那順的第一戰,便戰果頗豐,《舊唐書》: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這加起來可就過萬了,標準的以少勝多,這阿羅那順就那麼不禁揍麼?第一,由於是篡位,內部不團結。第二,王玄策是來複仇的,帶來這兩國士兵也是為大唐作戰,買大唐的好,所以氣勢旺盛。第三,聯軍這邊是騎兵,機動力強。第四,阿羅那順不知道王玄策有多少人馬,也沒想到他會回來復仇,更沒想到會這麼快。這來來回回怎麼得一兩年啊。

阿羅那順不服!《資治通鑑》記載:阿羅那順棄城而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話說第一仗阿羅那順沒佔到便宜棄城而逃,這第二仗更慘被生擒了!這真是一步錯步步錯,看不到初一也看不到十五。殘留的阿羅那順的殘兵敗將保著王子和後宮,組織防禦打算做長期鬥爭,萬萬沒想到的是,蔣師仁不依不饒,乘勝追擊,又把殘留的這點人馬也給消滅了。

三場大戰下來,王玄策戰果頗豐《新唐書》記載:獲其王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瓔珞。迦沒路獻物,並上地圖。不但得了天竺很多戰利品,還嚇得周邊國家趕緊過來送禮。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的東西,就是地圖,一般送地圖就是納土稱臣了。第二年,王玄策帶著阿羅那順還有戰利品回國交旨,朝廷封了他做朝散大夫。

有人問了,立了這麼大功勞,就封了個朝散大夫。那麼朝散大夫是是什麼官呢?為從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階,唐朝時期出使的官員職位都是朝散大夫,而王玄策一直也都是文官,之後還將繼續出使,作為專門的外交人才。所以只有朝散大夫這個官員比較合適。後來唐高宗時期,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但是,終究是官位不高,這是因為古代的中國人一直拿自己當天朝上國,大唐更是如此!天竺是戰鬥力等於五的渣渣,因為當時的印度那些國家都是被中原政權從西域趕出去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曾經手下敗將或者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建立的國家,在他們看來,在境外作戰,擊敗一個小國,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雖然王玄策的事蹟說出來讓人很驚訝,但是史書上沒怎麼當回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