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東至縣洋湖鎮:“黑蟲”變“金蟲”“小強”成為增收希望

對於很多人而言,一聽到蟑螂兩個字可能就會頭皮發麻。而在東至縣洋湖鎮北山村,令人厭惡的蟑螂卻成為了致富增收的“新希望”。這是怎麼回事呢?

“別看這小東西不打眼,它可渾身是寶,成蟲幹品目前在亳州中藥材市場約40-50元/公斤,死了烘乾也能賣,甚至是大蠊糞便也能賣,目前的養殖規模年產約4噸幹品,預計10萬元的利潤,而且我們賣活體的話就更可觀了。”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麻鶴垣介紹,美洲大蠊是蟑螂中體積最大的一類,廣泛應用於十多個科室多種創面相關疾病的治療。北山村採用全封閉生態化人工養殖,不帶任何致病細菌,不產生養殖廢料,對環境不造成任何壓力,且勞動力需求極低,週期短、收益快,是適宜北山村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

北山村坐落在洋湖鎮的最東邊,原是一個貧困山區村,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基礎薄弱,2018年脫貧出列,戶籍人口1300餘人,常住400餘人。自第八批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以來,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擺在工作隊面前的一大難題。

“透過前期走訪調研,發現村內大多是老人兒童,且北山底子弱、起步晚,發展勞動密集型傳統農業成本高、管理難、競爭激烈,存在很大風險。”麻鶴垣在村“兩委”會上說道。經過思想交流碰撞,工作隊與村“兩委”達成了思想共識,明確要因地制宜地找準“金鑰匙”,不能盲目跟風,要立足村情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

“實地探訪年產千萬的美洲大蠊基地……”一個尋常的夜晚,網路上的一條影片推送出現在麻鶴垣的手機上,“當時就感覺觸碰到了那扇大門,我們要謀劃的產業就在前方。”他當即就開啟電腦搜尋資料,一個未接觸過的全新領域展現在眼前。

隨即,幫扶工作隊組織村“兩委”赴亳州、池州青陽等地,透過實地走訪中藥材市場、養殖基地、本地藥商等深入瞭解專案發展情況。回村後,及時召開村“兩委”會議,討論美洲大蠊專案的可行性。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爭取各方支援,認真編寫專案計劃書、申報文字等材料。

在東至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局、洋湖鎮黨委政府等部門的幫助指導下,依託政策支援,於2021年下旬順利申報了2022年度銜接資金專案庫,並於2022年4月初順利批覆,專案總投資60萬元,其中銜接資金40萬元,村自籌資金20萬元。

“目前廠房建設進度過半,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專案預計於8月份完全落地。”麻鶴垣介紹。

洋湖鎮黨委書記桂濤、人大主席汪光銀到村督導專案落實情況

“我們要全身心投入,走一步看三步,做好長遠規劃,圍繞‘一村一品’,以差異化發展思路做大做強北山‘蟲藥經濟’,打造鄉村振興北山樣板。”洋湖鎮黨委書記桂濤在檢視專案施工進度時強調。

洋湖鎮黨委書記桂濤、人大主席汪光銀檢視專案施工進度

據瞭解,下一步,北山村將充分發揮美洲大蠊產業集約化優勢,推廣“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縱深產業到戶,探索美洲大蠊初加工,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擦亮“藥用昆蟲”這張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農業農村部4月份開展的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北山村與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成功申報了“有機廢棄物纖維化+再生與生態迴圈農業專案”,待批覆資金105萬元。專案實施後,該村將圍繞秸稈沃土、產業化利用、全量利用、與食用菌棒等廢棄物協同利用等進行創新實踐,堅持農用優先、多措並舉,以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為主攻方向,填補市域產業空白,打造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典型模式,力爭走出一條科學有效、綠色生態、農民受益的產業發展之路,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持續動能。(麻鶴垣 王兆)

【來源:池州應急】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