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備悔不該上白門樓看熱鬧:得罪了很多人,還差點跟呂布一起雙腳騰空

如果白門樓公審戰俘那一幕可以重新來過,劉備肯定會假裝拉肚子開溜,曹操想整他也找不到機會,如果演技到家,高順也許能保全性命,陳宮的形象,可能也會變得沒那麼令人尊敬。

曹操在白門樓公審戰俘,這件事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均有記載,兩本書中的人物對白也基本形同,所以咱們今天的聊的話題,史料與小說並不衝突,讀者諸君儘可以敞開發表意見:在白門樓發生的這幕六人鬥智精彩大戲中,劉備陷入必輸難贏的窘境,搞不好就會跟呂布一起被掛起來,而一言不發的高順,也未必真的不想保全性命,這一幕智鬥好戲演到最後,誰是輸家誰是贏家?

首先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劉備當時就是在刀尖上跳舞,曹操微笑著詢問是否接受呂布投降,也是笑裡藏刀,不管劉備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人,劉備只好兩害相權取其輕,先保住性命再說——他肯定是悔不該跑到白門樓看熱鬧:一句話說不對,就會跟呂布一樣雙腳騰空,那才叫一根繩上倆螞蚱,飛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在白門樓鬥智大戲中,男一號當然是兼任導演的曹操,一切劇情都按照他設計的指令碼來展開,劉備、呂布、陳宮、張遼、高順領不領盒飯,什麼時候領盒飯,都由曹操這個“戲霸”說得算。

最先領了盒飯的,是比張遼還厲害的高順,對這個在呂布那裡混成受氣包的原陷陣營統領(陷陣營後來被呂布奪去給了親戚魏續),曹操是有很深印象的:在曹操跟呂布的幾次交戰失利中,衝得最猛、追得最緊的就是這廝!

在一般人看來,高順可能也有這種想法:在呂布麾下諸將中,最可能被招降的就是經常靠邊站的高順。

高順被五花大綁推上來的時候,曹操正在跟呂布逗悶子講綁老虎該松還是緊,雖不是其樂融融,但也沒劍拔弩張。這給高順造成了錯覺,以為自己回答得體,或許曹操會走上前來親解其縛延之上座,沒準兒還會脫下戰袍披在自己身上。

正當高順琢磨怎麼回答才好的時候,曹操像翻書一樣變臉了:

“操怒命斬之。”

高順直到人頭落地,也沒鬧明白曹操為什麼發怒:我既沒有罵人也沒拍馬屁,怎麼老曹就不肯給我一條生路?

高順腦袋沒了,曹操又接著拿陳宮開涮,在這場口水官司中,看起來是曹操贏了,但是我們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真正成為火鍋肉片的是曹操——他被陳宮涮了。

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演義中,陳宮落到曹操手裡都活不成,但是曹操偏偏想讓他屈服,這一點陳宮當然也看出來了:殺掉一個屈膝投降的心腹大患更有成就感?對不起,我不配合!

陳宮對著曹操一頓無禮又無理地怒罵,豎起了自己“堅貞不屈”的人設,但也沒有把曹操氣得暴跳如雷要斬草除根,這就是陳宮的高明之處——用我一人首級,換闔家老小平安:

“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

陳宮前腳還在罵曹操“心術不正”、“詭詐奸險”,下一秒就稱其為“明公”,捧給曹操兩頂“仁”、“孝”的帽子,然後“請求”曹操殺了自己。

曹操對陳宮的表演很滿意,為了表示自己對“老朋友”陳宮“仁至義盡”,他還真把陳宮的老母妻子都送回許都養老去了——曹操的糧食並不是多得吃不完,他養仇人家眷,就是不想辜負了陳宮送給他的美譽。

陳宮心滿意足地去了,呂布又開始了他拙劣的表演,這表演讓劉備很厭惡,也很擔憂,而曹操那句似笑非笑的問話,也是暗藏殺機。

在白門樓眾人眼裡,呂布已經屈服,他的生殺大權就掌握在劉備手裡,劉備三秒前也點頭答應營救,但是曹操笑容裡的殺機,卻讓他不得不做出了艱難的抉擇: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其實不管劉備怎麼說,曹操都會殺呂布,但是這個惡人一定要由劉備來做,劉備此時就如同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營救呂布,很可能會被曹操視為圖謀不軌,那時候白門樓上一根繩子分兩頭兒,一頭吊呂布,另一頭栓劉備;搞死呂布,就會得罪呂布舊將,因為在那些人看來,曹操原本已經想釋放呂布了,是劉備從中作梗使壞,這才導致了“主公”上吊。

劉備兩頭不落好,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犧牲“雲飛兄”了。有人對劉備的表現大惑不解:

“傷人餓虎縛休寬,董卓丁原血未乾。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

曹操是蓋世梟雄、奸雄,後人能看出來的事情,他當然也能看出來,如果劉備真想留著呂布害曹操,其結果只能是“一條繩子兩條命”,手拉手肩並肩,哥倆一起赴黃泉。

劉備對呂布下死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白門樓上最精彩的一幕出現了:

“忽一人大叫曰:‘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

很多人都認為張遼張文遠就是白門樓摺子戲中的一個小配角,但是像張遼這樣的精明之人,在官場和職場之中,卻往往會成為大贏家——後來宋朝的那個張文遠,挖了宋江的牆角之後不但沒有被打被殺,朱仝等人反而向他求情,好像他才是有理的受害者:

“縣裡有那一等和宋江好的相交之人,都替宋江去張三處說開。那張三也耐不過眾人面皮,因此也只得罷了。”

三國和宋朝這兩個張文遠,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張遼沒等曹操文化就先指名道姓地斥罵“主公”呂布,看起來是豪氣干雲,其實是心機深沉:如果他像高順那樣沉默不語,肯定會被一刀兩斷,罵呂布不指名道姓,萬一被誤解為罵曹操咋辦?

張遼這一罵,就跟呂布劃清了界限,等於在腦門上寫了十二個大字:“我是無主之將,敬請曹公招攬!”

張遼是很有戲精天賦的,他也是前一秒大罵曹操“國賊”,下一秒就“感其意,遂降”了。曹操很欣賞張遼的表演,所以才拔出寶劍假裝要殺——如果曹操真想殺張遼,又豈是劉備關羽能阻止得了的?

關羽是個講義氣的直性子,劉備可沒那麼簡單:留下張遼,等於為曹操這頭猛虎增添了爪牙,他為什麼要“攀住”曹操揮劍的臂膊?

劉備老謀深算,明知曹操在拿自己當道具,卻不敢不極力配合,搞掉了呂布留下了張遼,替曹操除掉了心腹大患留下了羽翼爪牙,心裡肯定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曹操看著高順、陳宮、呂布的首級,肯定也是心滿意足。但是要說曹操是這場白門樓六人鬥智大戲中最大的贏家,半壺老酒似乎也不能完全贊同——起碼他失去了一個優秀的步軍統領,如果留下高順,那麼他左有虎豹騎,右有陷陣營,攻城略地豈不是虎生雙翅?

在半壺老酒看來,這場白門樓鬥智的最大輸家當然是丟了腦袋的高順和呂布,陳宮以必丟的首級換來整個家族的平安,算是賺了一筆;曹操丟高順而得張遼,也算有賠有賺;劉備被呂布“枉罵無恩大耳兒”,肯定會後悔自己上白門樓看熱鬧純屬沒事找事;只有張遼表現得“悍不畏死”、“大義凜然”,既賺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可謂名利雙收。

當然,說張遼是白門樓智斗的大贏家,這只是半壺老酒的一家之言,這裡還有幾個問題要請教讀者諸君:如果高順像張遼一樣先罵呂布一頓,曹操能否留他一命?如果陳宮向曹操屈膝投降叩首請罪,曹操是該冰釋前嫌還是玩兒一把貓捉老鼠?如果劉備要用性命擔保呂布,曹操會怎樣滿足他的要求?如果沒有劉備攀住胳膊、關羽跪在面前,曹操會不會真的殺了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