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蘇軾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寫的原來是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嘲張先的詩,時張先已85歲,新娶妾,“一樹梨花壓海棠”後成老夫少妻的標準說法。張先比蘇東坡大46歲,且是蘇的老師。學生如此調侃老師,張先卻沒計較。

在中國詞史上,張先是一位爭議人物。

贊者如《白雨齋詞話》,稱:“張子野(張先字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認為晏殊、歐陽修等“聲色未開”,蘇東坡、姜白石等“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只有張先“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

彈者如李清照,認為:“又有張子野、宋子京、沈唐、元絳、姚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

兩說尖銳對立,但張先確是一位承上啟下的重要詞家。可以說,沒有張先,便沒有宋詞中的豪放派。只是張先53歲才出仕,一生未入高層,《宋史》無傳,收集詞作最豐的毛晉汲古閣也未收他的作品,直到清代才有學人輯佚。

張先一生坎坷,卻壽至89歲,不僅是宋代詩人中最長壽的,在整個古代文學史中,亦屬鳳毛麟角。令人好奇,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張先像

宋初有兩個張先

據學者羅剛在《北宋張先考辨》中鉤沉,宋初有兩個張先,字都是子野,年齡只差兩歲多。一個是博州(今山東聊城)人,“洛陽八老”(宋初文學組織,歐陽修、梅堯臣、尹洙等也在其中,又稱洛社文人集團)之一;一個是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即詞人張先。

詞人張先出身貧寒,祖父張任仕途不可考,父張維“少年學書,貧不能卒業,去而躬耕以為養”,未能出仕。張先發達後,張維“以子封至四品,亦可謂貴”。

張先有兩點深受父親影響。

其一,張維“平居好詩,以吟詠自娛;浮游閭里,上下於溪湖山谷之間,遇物發興,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採繪之華,而雅意自得。倘佯其閒肆,往往與異時處士能詩者為輩”。性格極達觀。

其二,張維壽至91歲,“可謂壽考”。

詞人張先比另一個張先年長,但考中進士的時間卻晚了6年(1030年),此時他已41歲,比座師(即主考官)晏殊還大一歲,同時考中的歐陽修才24歲。

宋代進士無需吏部銓選,直接任官,但要等機會。張先沒奧援,這一等,就是10多年,53歲時,出任宿州掾(今安徽宿州,宋代時在汴河沿線,是汴梁門戶,位置較今天重要,掾是官署屬員的通稱,相當於今天的秘書、幹事等)。

此後張先多在南方任職。座師晏殊任京兆尹時,一度提拔他當通判,但沒多久,張先又被髮回地方。一直幹到76歲退休,始終未能進入中樞。

南北之爭提高了詞的地位

張先以詞成名,科舉成功前已名滿天下。

據《古今詩話》載,有人對張先說,大家都說你是“張三中”,因為你的《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這樣的佳句。張先不以為然地說,那還不如稱我為“張三影”呢,因為我最得意的句子是“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此外,張先的“桃李嫁東風郎”也風靡一時。張先第一次見歐陽修時,歐陽修直接稱他為“桃李嫁東風郎中”。歐陽修寫詞時,兩次偷過“雲破月來花弄影”句。

不過,詞在宋代初期不受重視,在《全宋詞》中,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詞人共17人,僅存46首詞。這些詞人大多是高官,寫詞只是偶爾應景。

據學者孫萱智在《詞之演進與北宋士大夫生活》中鉤沉,宋真宗“天書封祀”事件後,局面才突然逆轉。

宋初皇帝不信任南方人,據《邵氏聞見錄》載:“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即太監)主兵。’至真宗朝始用閩人,其刻不存矣。”

宋真宗與遼國訂立澶淵之盟後,暫無外患,內部開始紛爭,南北矛盾衝突激烈。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契丹既和,朝廷無事,寇準頗矜其功,雖上亦以此待準極厚,王欽若深害之。”

王欽若是江西人,為扳倒寇準,聽說宋真宗夢見神人賜“天書”於泰山,立刻偽造天書,爭獻符瑞,力挺封禪泰山。大量祝頌文被炮製出來,其中多是詞,這讓詞的地位迅速提高。

寫得出好句 寫不出好詩

王欽若果然如願,當上了北宋第一個南方宰相。

宋真宗喜歡賜酺(pú),即舉辦大型宮廷宴會。從統計看,太祖朝無賜酺,太宗朝因冊立皇后,賜酺一次,真宗朝則達21次。大型宴會需歌舞,詞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學者孫萱智發現,皇帝賜酺之外,當時高官也沉浸其中。以太平宰相晏殊為例,存世138首詞,53首寫宴會。據史料記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盤饌皆不預辦,客至旋營之。”

張先屬南方集團,作為晏殊私黨,多次參加私宴,寫詞的才能得以發揮。張先的詞號稱“瘦硬”,多紀實,重音韻,且常會加上一段小序,在今天,這些小序已成重要史料。

北宋初期,詞的風格尚未脫唐五代窠臼,多兒女情長,連歐陽修這樣的正人君子,也寫過許多豔詞。在當時,不寫男歡女愛,不反覆雕琢文字,詞人就不知道該怎麼寫詞。張先初期創作也有此弊,但他精通音律,中晚期風格逐漸轉型,比如《定風波·再次韻送子瞻(即蘇東坡)》:

談辨才疏堂上兵,

畫船齊岸暗潮平。

萬乘靴袍曾好問,

須信,文章傳口齒牙清。

超越了淺斟低唱、偎紅倚翠的小圈子,頗有豪放派氣象。不過,張先的創作整體感差,有點像謝靈運,有好句無好詩,所以李清照批評他破碎。

此外,除晏殊之外,和張先交好的多是中下級官員,憑這個小圈子,寫得再好,也不太可能被關注,好在張先退休後,意外地把握住兩大機會。

少年東坡不寫詞

第一大機會是王安石變法,引起許多官員不滿,紛紛被貶出京城。

據學者孫萱智鉤沉,其中一部分聚集在洛陽附近,形成“洛陽八老”集團和“洛陽耆英會”集團。另一個張先便在“洛陽八老”集團中,不幸早逝,年僅47歲。歐陽修為他寫了墓誌銘,稱讚他:“外雖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渾渾,不見圭角,而志守端直,臨事敢決。”這個張先不到中年,頭髮已斑白。

至於“洛陽耆英會”集團,有文彥博、司馬光、王拱辰、富弼等,也互相唱和,為了避禍,作品都比較散淡。

還有一部分被貶官員去了南方,或路過杭州,或在杭州周邊任官,恰好詞人張先居此,迎來送往,有酒席必赴,常現場填寫新詞助興。張先本有知名度,加上地主之誼,一些中高層官員也出現在他的人際圈中,以致張先晚年每填一曲,即傳播四方。

張先能寫比較傳統的詞,填慢詞時,又多用小令的寫法。在當時,慢詞被認為是民間粗鄙之作,張先的寫法更易被文人接受。相比之下,柳永則“以賦法入慢詞”,被士大夫鄙夷。

第二大機會則是成為蘇軾的老師。

據蘇軾自己說:“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

可見,蘇軾很早就接觸了詞,但30歲前,從沒寫過。

差兩代卻成了好哥們

在《張先與蘇軾》中,學者張海濱指出:

一方面,蘇東坡“少年自七八歲知讀書,及壯大不能曉習時事,獨好觀前世盛衰之跡,與其一時風俗之變,自三代以來,頗能論著”,直到22歲考上進士,此後又參加了制科考試、秘閣考試,成績都不錯。以後6年,蘇東坡的父母相繼去世,所以他沒時間學寫詞。

另一方面,蘇東坡早年不太懂音律,寫不了詞。

蘇東坡被貶杭州後,開始與張先往來,當時晏殊、歐陽修等都已去世,張先成了詞壇領袖,除了跟他學,找不到更好的。此外,張先通音律,他存世作品170多首(可能有後人偽託),平均兩首便換一個曲牌,是換曲最多的宋代詞人,蘇東坡誇他“細琢歌詞穩稱聲”。

張先生性豁達,愛開玩笑,雖年齡上差了兩代,二人卻“歡欣忘年,脫略苛細”。詞是小道,所以雙方無正式的師徒名分,但張先去世後,蘇東坡在墓誌銘中寫道:“我官於杭,始獲擁彗。”古代“擁彗”即執弟子禮,公開承認張先是自己的老師。

最早發現蘇東坡拜師秘密的是劉貢父,二人因政見相同,一起被王安石趕出京城,他寫詩給蘇東坡說:

不怪少年為狡檜,

定應師法授微辭。

吳娃齊女聲如玉,

遙想明眸顰黛時。

意思是你過去不會寫詞,怎麼現在會寫了?你小子一定得到了高人指點。

性格大度能容人

張先對蘇東坡最大的影響,是以詩寫詞,蘇東坡的一些詞作是幾首詩連綴而成,這也是張先的特色。不過,蘇東坡境界更開闊,成就超越了張先。但搭上蘇東坡的熱度,張先一度被認為是“宋初四大詞人之一”,唐圭璋先生也將張先列入十大詞家。

張先晚年境況不太好,蘇東坡說他“坐此(填詞)而窮,鹽米不繼”。張先一生艱難,他的許多行為不符合養生之道,比如他喜歡喝酒,且一生好色,得知他85歲娶妾,蘇東坡還寫過一首詩,拿他打鑔:

錦裡先生自笑狂,

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

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

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

略遣彭宣到後堂。

其中“詩人”是張籍,“公子”是張祜,“柱下”是張蒼,“安昌”是張禹,都姓張,暗示“姓張的都不靠譜”。張先也不生氣,只是回了一首自我辯解的詩。

張先性格大度,寵辱不驚,能容人。研究表明,開闊的心胸、基因和定期體檢,是目前可以證實的、有利長壽的三大因素。在對百歲以上老人的調查中,發現其中90%的人能長期保持心情愉快。《黃帝內經》中也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

張先的父親便高壽,說明張家有基因優勢,三個長壽因素佔了兩個,張先長壽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蔡輝

流程編輯 :L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