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鄧拓之女鄧小嵐病逝!一個月前她剛剛帶領山裡娃登上冬奧舞臺,用歌聲感動世界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朱浩銓

全文2742字,閱讀約需2分鐘

就在剛剛,《民生週刊》記者獲悉,人民日報原社長和總編輯鄧拓之女、《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會長鄧小嵐在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做音樂節準備時突發腦梗,因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21日23:48在北京天壇醫院平靜離世,享年79歲。

鄧小嵐1943年出生於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馬蘭村附近的易家莊村,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統工作。

鄧小嵐父親鄧拓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是當代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帶領晉察冀日報社的同志們在馬蘭村生活和戰鬥過。緣於個人身世和父輩情結,鄧小嵐對阜平這片土地感情很深。2004年退休後,她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阜平,為當地脫貧攻堅、兒童音樂教育傾注了大量心血,馬蘭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2月,鄧小嵐帶領馬蘭花合唱團孩子們登臺北京冬奧會演出,孩子們演唱的奧運會會歌獲得高度讚揚。隨後,本刊對鄧小嵐進行了專訪,鄧小嵐告訴本刊記者,“音樂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才藝、快樂,更是一份來自心底的自信,18年的堅守,我為的就是在孩子們心底埋下這顆種子。”

今天,謹以此文深切悼念為我國鄉村兒童音樂教育做出過重大貢獻的鄧小嵐老師!

△鄧小嵐接受本刊專訪時的場景。圖/王迪

以下是本刊專訪鄧小嵐全文:

山裡娃歌聲感動世界!

緣何登上冬奧舞臺?

專訪馬蘭小樂隊創辦者鄧小嵐

純樸,清澈,乾淨。

中國農村的孩子,跟過去不一樣了,山區的孩子站上奧運舞臺,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就是最好詮釋。

2022年2月4日,壬寅虎年正月初四,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一群身穿虎頭圖案服裝、頭戴紅帽、腳穿虎頭鞋的孩子讓全世界看到冰雪般的純淨美好。

晚上10時許,希臘語《奧林匹克頌》響起,沒有伴奏,演唱它的是44個山裡娃。

伴隨奧林匹克會旗冉冉升起,空靈的歌聲迴盪在國家體育館。現場5萬多觀眾全體起立,跟隨歌聲輕輕搖晃。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河北省阜平縣馬蘭花合唱團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受訪者供圖

這群“虎頭虎腦”的山裡娃,最大的11週歲,最小的5週歲,全部來自2020年脫貧摘帽的革命老區,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的農村家庭,組成的合唱團名叫“馬蘭花合唱團”。

山裡娃緣何登上冬奧舞臺?這一切離不開一位老人——鄧小嵐。她組建的“馬蘭小樂隊”正是“馬蘭花合唱團”的前身。

這場完美演繹背後有哪些故事?一起來聽鄉村音樂領路人鄧小嵐,講述孩子們和音樂的故事。

“這是天籟之音,

它真正傳遞了新時代的新面貌。”

阜平,位於太行山區,曾是深度貧困縣。

鄧小嵐退休後,從城市來到父親鄧拓工作過的阜平縣城南莊鎮馬蘭村,教這裡的孩子唱歌,組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馬蘭小樂隊”。這成為阜平這群孩子們受到北京冬奧組委關注,參演開幕式的重要原因。

▲2022年2月2日,鄧小嵐和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馬蘭村所屬的城南莊鎮大部分在山區,“尤其是小學,井溝小學、石猴小學、大岸底小學,一聽這些名字,就知道全在山溝溝裡。”

當北京冬奧組委,第一次聽到這些孩子空靈、清澈、乾淨的歌聲時,現場工作人員頗為感動。

鄧小嵐回憶起多年前小樂隊第一次上臺表演:“樂隊6個小孩,剛一上臺,會場立刻安靜了下來。人家穿著五顏六色的演出服,我們就是白衣服、藍褲子、紅領巾,手裡拿的是小提琴、手風琴,山裡的小孩,會拉小提琴,多難得啊!”

▲鄧小嵐和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當時孩子們拉的是貝多芬的《歡樂頌》,並且只有一個聲部,聲音乾淨。”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山裡的孩子站在奧運舞臺上為奧運放聲歌唱,這是天籟之音。它真正傳遞了我們今天新時代的新面貌,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大山裡的孩子唱希臘語

能行嗎?

奧林匹克會歌,歷屆有過不同的演繹方式。讓奧林匹克會旗在山野孩子的歌聲中升起,這是第一次!

2021年10月中旬,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兩名教師,來到阜平教孩子們希臘語。

練習一段時間後,老師們驚奇地發現,那些“專業學音樂的都提心吊膽的”變調處,孩子們幾乎不出錯。他們靠耳朵和記憶力,記下了整首歌曲的正確曲調。

▲ 孩子們正在跟著音樂打節拍。受訪者供圖

鄧小嵐說:“這次用希臘語唱奧林匹克會歌,老師最後是按希臘語發音,用漢語拼音標出來,再把詞意一句句講給他們聽,讓孩子們一遍遍練習、記憶。”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跟著孩子們一起學,後來我不學了,因為他們學得太快了,我根本背不下來!”

泥土的芳香與世界矚目的舞臺,“兩極”對撞傳遞大山裡孩子對音樂舞臺的渴望。

十多年來,只要一有機會,鄧小嵐就帶孩子們外出演出、參觀。

“有一次,我們在上海參加一個國際青少年夏令營,和很多外國小樂隊一起,其中一場演出,讓大家一起用中英文唱《友誼地久天長》志願者擔心我們這些小孩不會英文,過來跟我們說:‘如果你們不會英文,就小聲跟著一起唱中文吧。’孩子們齊聲回答:‘我們會唱英文版!’後來那位志願者還專門過來聽了一次。”鄧小嵐笑道。

“音樂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才藝、快樂,更是一份來自心底的自信,18年的堅守,我為的就是在孩子們心底埋下這顆種子。”

▲鄧小嵐和孩子們在國家大劇院前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開幕式正式演出那天,看著孩子們在臺上的表現,觀眾席上的鄧小嵐溼了眼眶:“看,孩子們表演得多好。”

演出結束後,一個孩子激動地找到她:“鄧老師,鄧老師,傳送奧運會旗時現場放的音樂就是《歡樂頌》,我也會!”看到孩子滿臉興奮,鄧小嵐笑著回答:“是啊,如果我們拿小提琴來就好了!”

140秒完美表演。這群最普通的山裡娃,向中國、向世界獻上了一道特殊的藝術大餐。

“沒有歌聲的童年是蒼白的,

有機會我一定教他們唱歌。”

“我非常喜歡音樂,唱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2003年,鄧小嵐去馬蘭掃墓時,正好碰到馬蘭小學的學生們,“我當時隨口問了句,‘小朋友能不能給爺爺奶奶唱個歌啊?’孩子們居然連一首歌都不會唱,甚至連國歌都唱不好。”

鄧小嵐當時就想:沒有歌聲的童年是蒼白的,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教他們唱歌。

▲鄧小嵐在教孩子們練琴。受訪者供圖

2004年,退休後的鄧小嵐,回到了馬蘭村。一有時間,就教孩子們唱歌。“教起來才發現這些小孩唱得挺好,不是不會唱,就是沒人教他們。”後來,鄧小嵐萌生了一個想法:開始教孩子們樂器。

如今,村裡想學音樂的孩子越來越多,沒上學的孩子,也跟著哥哥姐姐學會了歌謠,唱著《小燕子》在街上跑。音樂改變了大山孩子們的生活,也讓鄉村有了新活力。

▲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在山谷間彈奏歌唱。受訪者供圖

在鄧小嵐看來,音樂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快樂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啟迪心智,培養他們認識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真正呈現出“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當清澈的童聲響徹“鳥巢”上空,孩子們向世界證明:大山不是夢想的枷鎖,山裡娃的舞臺可以更為廣闊!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朱浩銓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