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史記人物老子一心兩面靜與躁,大器歸來待晚晴

“大器晚成”出自於“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第41章)”關於體悟“道”特徵過程的闡述。

自古立言的人說過,“大道”幽微難見,深奧難識,而且它的內外完全相反,普通人聽了也不易體會。它的底蘊卻與它的表面形象完全不同:“光明的道好似闇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廣大的德好似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懈怠的樣子,質樸而純真好似混濁的樣子;最潔白好像含垢的樣子;最方正的反而沒有稜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完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無聲,最大形象反而看不見形跡,“道”幽隱而沒有名稱。只有“道”善於輔助萬特。(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P230)“然而淺薄的人聽到“道”就哈哈大笑了之,中等智慧的人聽到“道”後依舊半信半疑,只有才德高盛的人聽到“道”後才會努力實行。

但是,體“道”的人或才德高盛的人一向恬然自適且不喜歡自我表現。就是今天,你要認出他們來可不太容易。有那麼一些人似是而非,也用“謙和退讓”來掩蓋自己的無能,更讓這些高能者進一步隱匿而不可見。加上,世俗社會強調“競爭力”“高效益”,速食、快餐、速成、速記,滿街氾濫,“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了時代的寵兒;而對於這種時代的“落伍者”,有多少人願意停下來聽聽他們,傾心去了解他們呢?“大器晚成”直接被斥之為“不成”或“不要成”,成了高效率、高節奏者的茶餘飯後的談資。

就是這樣廣大民眾期盼、高層人士期許的年代,你我是不是重新審視下“大器晚成”呢?當下,全民全員躁動求“快”求“速”,還有那個歷史時代比今天更加急迫呢?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蚯蚓這麼厲害,不會上竄下跳,不會大吹大擂,恬靜中用心專一;螃蟹那麼多腳,只能挖個簡單的洞穴或乾脆寄居在蛇、鱔魚的洞穴中過日子。腿腳多了,喜歡四處遊逛,浮躁好動使然,豈能志心致志?這是自然動物的特性,人法自然的反思總結中,先賢們明白了“無誘於勢利,無望其速成”的道理,想成就大業,就應該“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執政前三年多,沒有釋出一道命令,沒有理過一件政事,一點也不顯示他的治國才幹,在默默觀察與積累政治經驗後,成就了韓非子評價的“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政績。也恰恰是過去人們“三年不開張,開張就吃三年”的這種“笨”辦法、“土”辦法的實踐,透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成就了民族輝煌的歷史。

評價人和事,不能一概地“就事論事” “就人論人”,比較可取的方法,還是結合時代發展思潮與科學發展的角度去品評。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借用一些革命者的發問,來做個文字的結尾吧!“先輩們為什麼革命,先輩的革命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