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觀察|半導體搶人、招人難,中科創星米磊:人才培養不可心態浮躁

澎湃新聞高階記者 張靜

專訪|復旦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人才供給三短板,如何培育創新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今年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行業分佈,半導體及電子裝置行業投資案例數445起,僅次於IT行業;投資金額448。02億元,超越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等行業,佔據榜首。

半導體行業熱度高,資金湧入,是創業的好時機,但也存在人才困境。當前晶片人才總量不足,半導體“搶人”氛圍充斥,企業招人困難,“花了大量錢在獵頭費上。”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聯席CEO米磊日前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高階人才嚴重不足,頂尖晶片設計人才、晶片工藝人才稀缺,晶片人才緊張局面至少3-5年才能緩解。

浮躁的心態也不利於人才培養,“只是給出一個高薪水,把人挖過去以後自己並沒有人才培養的體系,這對人才是一個傷害。對年輕人來說,在這個公司做幾年很有可能沒有學到東西,其實損害是很大的。”

2013年,米磊倡導發起早期風險投資基金中科創星,目前已投資孵化368家硬科技企業。他把投資硬科技的這10年形容為從極夜到極晝的轉變,當下硬科技有多火爆,當年就有多冷門。

特別是半導體領域,剛開始投資晶片那幾年,“晶片人才有10年沒漲過工資。”而如今不理性的資金湧入,將行業炒得過熱,他也建議年輕人,在潮水退去之前找好“救生圈”,磨練好技術和能力,並呼籲真正給予工程師長期待遇和回報,讓工程師願意踏踏實實長期做技術。

米磊

給予工程師長期待遇和回報,浮躁心態不利於人才培養

“前幾年太冷,現在又太熱。太冷導致人才儲備不夠,好多人才都流失了。這兩年又太熱,導致緊缺的人才變得更緊缺,薪資暴漲。”

米磊說,晶片人才供不應求是當前行業痛點。有經驗的半導體人才不多,有10年-20年工作經驗的人才更是稀少。從區域性來看,高階人才嚴重不足,頂尖晶片設計人才、晶片工藝人才稀缺。“因為國內以前的半導體公司太少了,所以很多高階人才都是在國外半導體公司鍛鍊過後再回來,這種人才太少了。”

對比國外,米磊說,國外高階的晶片工藝工程師年齡往往可以有五六十歲,“他能夠幹一輩子,在中國這種人才特別少,所以我覺得很可惜,工程師地位和待遇都不夠高,導致很多人流失了。”

“晶片人才緊張局面至少3-5年才能緩解。”米磊呼籲,要扭轉“年輕時做技術,做到一定程度必須要去做管理”的觀念,真正給予工程師長期待遇和回報,讓工程師願意踏踏實實長期做技術。

而浮躁的心態也不利於人才培養。“公司都想拿來就用,很少有人想去踏踏實實把人才培養出來。”但他認為,要有優秀的產業公司能讓年輕人不斷積累,讓年輕人在進入企業5-10年後積累能力,成為拔尖人才,而不是企業“來回挖人”、年輕人“來回跳槽”。

“只是給出一個高薪水,把人挖過去以後自己並沒有人才培養的體系,這對人才是一個傷害。對年輕人來說,在這個公司做幾年很有可能沒有學到東西,其實損害是很大的。”

火熱的半導體行業也帶來的發展機遇,半導體人才稀缺,對於求職者而言,只要進入靠譜公司,踏踏實實磨練技術和能力,經過幾年苦練就可以成為拔尖人才。“現在給的身價是虛的,但他如果真正把能力和經驗培養出來,就能夠把虛的身價變成實的身價。”

不理性的資金湧入,將行業炒得過熱,米磊說,要在泡沫消失之前“趕緊把泳衣穿上”。

“現在市場給的是市場泡沫的錢,剛畢業工資50萬,比其他行業多掙了幾十萬,這裡面有很大一塊是市場泡沫帶來的。必須要在泡沫退去之前,趕緊把泡沫變成自己的能力,等到泡沫退了以後還能掙到這個錢,否則泡沫退了也就在裸泳了。”

對於有意進入半導體行業的年輕人,他建議,選擇一個長週期、前沿性的好方向,進入一個踏踏實實做技術研發的公司,踏踏實實磨練技術。行業發展有周期性,過於火爆的方向三五年後或許面臨冷淡。“年輕人肯定還是要先選難的事情做,而不要先選容易的事,千萬不要吃青春飯。”

今年半導體行業逐漸迴歸冷靜,行業在分化

2001年本科畢業後,米磊進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工作,當時他參與了“梯度折射率透鏡”產業化轉化專案。這一專案涉及到的自聚焦透鏡是光纖通訊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團隊解決了卡脖子材料自聚焦透鏡的產業化,當年10美元的器件價格直線下降到1-2美元。

“但是我們後來發現,除了這裡被卡,還有大量晶片也被卡。那個時候大家都喜歡做下游的封裝、組裝,沒有太多人願意去做上游卡脖子的材料和晶片。”到了2013年,他注意到,中國晶片進口規模超過了石油,“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認為晶片特別重要,會成為國家戰略資源。”

“沒有晶片一定會出問題。”但早前國內投資晶片的機構並不多,“呼籲了半天發現沒人做,最後只能自己上了。”2013年,米磊倡導發起了聚焦硬科技的早期風險基金中科創星。雖然他也考慮過,從經濟上來說,短期可能回報不高,“因為當時有短期更掙錢的方向,比如O2O、P2P都很掙錢,但我們還是覺得要做對國家、對產業更重要的事情。”

從2013年至今,中科創星平臺基金規模62億元,已投資孵化368家硬科技企業。其中光子及半導體晶片企業已投資超150家,形成以“光電晶片”為核心的投資佈局。

米磊把投資硬科技的這10年形容為從極夜到極晝的轉變,當下硬科技有多火爆,當年就有多冷門。

特別是半導體領域,“我們剛開始投晶片那幾年,晶片人才有10年沒漲過工資,所以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流失到當時比較高薪的行業,比如軟體、網際網路行業。但是過了幾年,晶片行業突然變得很熱、很井噴,這個時候工資又漲得特別高。”

除了晶片工程師工資漲了,晶片行業也出現了當年網際網路熱時的問題,米磊說,一些公司改個名字說自己是做晶片的,一些不靠譜的BP(商業計劃書)“飛過來”;還有一些企業短短几個月估值就從10億竄到100億。

當下半導體行業熱度高,是創業的好時機,行業火熱利大於弊,“整個半導體行業可以持續很久,但是半導體過熱持續不了太久,明後年可能就會出現回潮。”米磊說,經過兩三年的熱度,今年半導體行業在逐漸迴歸冷靜,行業在出現分化。

“一些打著半導體行業旗號的中低端、不靠譜的公司,在這一輪就會被淘汰掉一部分。真正有實力的靠譜公司,持續發展是沒有問題的。”

在米磊看來,有熱潮就會有人蹭熱點。“之前過熱的時候,什麼公司都能融到資,現在大家會逐步迴歸冷靜,更關注一些更優質的公司。”

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他建議,還是要踏踏實實去解決真正卡脖子的難題,“半導體裝置、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零部件,還有很多卡脖子領域現在還沒有關注到。”此外要關注新興領域,“面向未來20年30年之後,如果哪些領域我們沒有做,會導致新的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