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規模有望超300億元,數字藏品對傳統文化意味著什麼

2021年,隨著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廠相繼推出自己的“廠牌”數字藏品平臺,數字藏品開始走入大眾的視野。

2021年底,國內數藏市場呈現井噴式爆發增長。當下,國內數字藏品平臺已從數十家增長到500多家。公開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的數字藏品總銷售額為249億美元,同比漲幅約260倍。

平臺的數量與發行熱情的“雙增”,推動國內數字藏品總髮行額的增長。預計到2026年,中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或將超300億元人民幣。

數字藏品催生新業態

國內數字藏品平臺主要分為三類,傳統網際網路大廠、實力砥柱平臺和基於共同愛好組建的垂類平臺。其發行的數字藏品,涉及非遺文化、體育、影視、航天航空、知名藝術家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在當前的商業化營銷中,數字藏品能為品牌IP賦能,幫助提升品牌價值,開拓創新的商業營銷模式。

在“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已經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的當下,數字藏品作為一種新型數字商品,如果能與品牌進行良好互動,就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注意力,在網際網路上幫助品牌實現更快速更廣泛的傳播,從而增加品牌價值。

靈境·人民藝術館。圖/人民網

各大博物館也紛紛“試水”,佈局發力,掀起了數字藏品的熱潮。

人民網的“靈境·人民藝術館”於1月上線,透過普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作品促進大眾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從精美陶瓷到書法繪畫,再到雕塑、非遺文物,內容甄選嚴格,無一不是在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

湖北博物館聯合七級浮圖數藏平臺推出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數字藏品,限量一萬份,短短三秒鐘便被“一搶而空”;金沙遺址博物館首款數字文創產品在支付寶平臺上線即售罄,實現銷售額近40萬元。

人民日報也於6月10日發表文章稱,“數字化時代,善用數字藏品的正向價值,讓其遠離炒作,就能激發更多新動能,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選擇。”

科技賦能下的文化消費新場景

藝術家田炳信也攜手J-art樂享藝術數字平臺,向中華傳統文化致敬。

田炳信的靈意畫系列。圖/受訪者供圖

田炳信的靈意畫系列,其風格及表現形式多樣,涵蓋國畫、版畫、油畫、雕塑及數字作品,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立項支援,進行過多次全國巡展。畫作從原始巖畫、先古文字紋飾、先秦典籍中擷取創作題材和構思靈感,充分吸收早期中華文明精神文化營養。致敬了遠古中華文化尤其是巖畫文化,組成了先民圍獵、山海生境、巫覡祝由、大足荒吟等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田炳信的全網數字藏品首作——狜塔(Kuta)“召喚”篇章釋出。

該作品凝結了畫家與J-art平臺及粉絲群對中華文化共有的認同與熱愛,以戰鬥女孩狜塔為數字形象。她將古獸帶入現當代世界和次元世界中,從上古穿越至未來的新世界。科技賦能文創,部落狩獵遊牧和勞作的畫面古樸靈動,充滿對自然萬物的虔誠與敬畏。藝術家、數字平臺、數字形象、粉絲群體攜手,借千年陰山岩畫,從遠古走來,向未來走去,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田炳信的全網數字藏品首作——狜塔(Kuta)“召喚”。圖/受訪者供圖

數字藏品賦予了歷史文化更為年輕化的樣態,讓傳統藝術在當代煥發新生。四川博物院的東漢陶狗、河北省博物院的長信宮燈、J-art樂享的記錄長城盲盒……幾乎每一款都是“爆款”,一經發售立即售罄。

數字科技疊加傳統文化IP,跨界碰撞出創意火花。此外,基於區塊鏈技術,數字藏品就具備了獨一無二的標記,版權明確。一些平臺“虛實結合,線上認購數藏,線下贈送文創”的獨特創意,很好地解決了價格的普惠性和收藏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

數字藏品同時具備收藏屬性、觀賞屬性和社交屬性,既能滿足新時代年輕人追求體驗感和個性化的心理,又能讓傳統文化以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方式傳播,在讓年輕人深刻感受傳統文化底蘊的同時,還能激發文創行業新的商業活力,進一步讓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入“尋常百姓家”。

編輯 / 李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