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世界名畫那麼多,唯它最率性,背後的故事更是令人震撼

大家好!我是三火老師,好久不見,這一次還是接著聊世界名畫。

學畫的人都應該知曉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畫作為世界名畫,知名度足夠,寥寥幾筆,隨性塗抹就讓人很是親近,可以說

世界名畫那麼多,但《日出·印象》最是率性

,與欣賞者沒有距離,恰似把我們帶入那個印象的世界。

世界名畫中的審美資源也應該不斷被挖掘,名畫被所有人熟悉方能獲得集體的審美態度。

△ 莫奈所畫的《日出·印象》,給人印象非凡。

從某種意義而言,

態度成就了19世紀法國的印象派。

其藝術史前面的沙龍保守的學院派是態度,我們不應該忘了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名家樹立的國家主流的藝術標準,保守傳承卻非常堅定,可其後面的印象派的堅持甚至叛逆也是態度,雙方態度越是強硬執著,越是容易生髮新的東西,兩者缺一不可,我把藝術家的態度叫做

超越後的堅守

超越一定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而堅守不是盲目無知的執著,而是在見識廣博的基礎上的看透與明瞭,如同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一般,明明知道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才要活出意義。

現在來看印象派稀鬆平常,再自然不過了

,可在當時,《日出·印象》是無法參加正規展覽的作品

,有保守主義者衝著印象派作品吐口水的,甚至展館的服務人員不允許孕婦去看印象派展覽,當心後代的審美。

在這裡,三火老師沒有批評或表揚的意思,而是他們雙方都很真誠地對待藝術。

△ 過去的沙龍藝術鼎盛一時,凡是有些志向的藝術家都想往裡鑽。

沒有徹底的保守就沒有徹底的顛覆。

1874年4月,一群得不到官方認可的畫家,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塞尚、德加、基約曼、莫里索等舉行了聯合畫展,在當時是作為藝術醜聞而轟動的。

記者根據莫奈的《日出·印象》嘲弄地稱參展者為印象派畫家,由此,《日出·印象》成為了焦點。

其實印象派莫奈這些人十分想入主流展覽,人家就是不認可,還挖苦諷刺,印象派這些人也真誠無比,執拗無比,毫無畏懼,分庭抗禮,社會對藝術家才是真刀真槍的教育,那時候的激烈才有了我們現在看起來稀鬆平常,再自然不過了的印象派。

當時主流的藝術家享譽社會,俗話說混的好的畫家有梅索尼埃、卡爾巴內、德拉羅什、熱羅姆、布格羅等,他們不能說是印象派的敵人,但他們佔有社會資源,享有權力,確立的藝術準則很難被撼動。

△ 德拉羅什《簡格雷女士的死刑》

△梅索尼埃《玩撲克的人》

他們遵循著安格爾以來的新古典藝術原則,技巧毫無破綻。當然,技巧過了頭就會機巧,就會呆板,就不會那麼容易感動人。印象派與其相較,著實自成方圓,闖出了新天地。歷史流轉,當年的主流藝術家,非常出色的作品如今卻很少被人提起。

一提到印象派,當然其色彩問題在我們這裡是繞不過去的,我之所以說印象派再自然不過了,那是因為印象派不是技巧有多麼高明,而是理念是時候轉變了,親近自然是藝術普及最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莫奈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那就是因為莫奈最深入自然,最願意在自然面前臣服,他在自然面前沒有動一點別的心思。

回想印象派的室外寫生,以往的畫家室內創作當然容易琢磨技巧,而室外寫生很自然地就要求畫家放開手腳,大膽用色,完全是在不同狀態下的作畫,特別是印象派刻意追求光線變化,讓作品起到了應有的視覺突圍。

其實在莫奈之前,就有英國的透納與法國的布丹,開始繪畫大自然瞬息萬變的顏色,特別是研究畫面中的空氣感,這給莫奈很多的啟示,布丹對莫奈的忠告是:當場直接畫下來的任何東西,往往有一種你不可能再在畫室裡找到的力量和用筆的生動性。

印象派不是莫名其妙成為了印象派,印象派之所以具備偉大的繪畫性,那是因為它遵循自然,其歷史脈絡非常的清晰。

現在的藝術高考,省會美術聯考,色彩靜物及人物考試還都受著印象派的影響,那個時候印象派是突破與創新,到了現在也成了某種固定的審美習慣,甚至成了一個藝術教育的套路。

我們為什麼對印象派情有獨鍾,很容易接受印象派的畫法呢?我在講《瀟湘圖》之時引用過宋代沈括的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

沈括作為科學家提供了很有意思的美學詞彙,用筆甚草草,草草不是草率不是慌亂,在中國的美學中是不經意,是隨性,是胸有成竹般的

率性用筆

千年前,董源就非常明白用筆的道理,這般草草印象的用筆所達的藝術效果,就是近看沒有什麼特別的物象,可遠觀景物非常凸顯,燦爛亮麗,這番“祖述源法”也可註解西方印象派。

毫無疑問,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眯起一隻眼來遠觀印象派作品,自然本真,雖然印象卻是真實的印象。

《日出•印象》把空氣感呈現到了極致,日出橙色在晨澤藍色之中毫無違和感,哪怕是近處深色的船隻也在同一色調之中,似乎遠處靈動的筆觸,冷暖交織的顏色也能把吊船、廠煙、薄霧安排妥當,畫面完整地呈現了1872年11月13日早上7點左右,法國勒阿弗爾港的日出景象,或者說

畫面完全可以滿足所有人對那一天港口日出的感官印象。

這個港口與莫奈的童年息息相關。莫奈在還沒有想要當畫家之前,就經常來到海邊,聽著風和海的聲音,與小夥伴們嬉戲,感受這裡的氣息。

過去的三火老師認為《日出•印象》這般的作品是頓悟的結果,其實名畫之所以成為名畫,得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比方說1841年前後發明了便於攜帶的錫管顏料,這為印象派室外寫生提供了條件。

更不得了的是

照相技術的發明

,這樣極大地促使了藝術家思考藝術本來的面貌,而非模仿複製自然的技能,儘管到了後來,印象派追求光的真實,比古典主義更加傾向於某種真實模擬之感,但科學與藝術從來就是糾纏在一起的,糾纏的越緊密越有可能生髮新的東西,印象派及新印象派、後印象派補充著光學的研究,也開啟著現代主義,印象派繪畫自身的偉大就是從

解構自己

開始的。

況且,莫奈在勒阿弗爾海港並非只畫了一幅《日出•印象》,他的不少作品都與海港、帆船相關,印象派的作風也適合進行大的空間敘述,透亮的空氣感與色彩感讓人也想動筆試一試。

我把《日出•印象》當做莫奈的返鄉之作,率性的筆觸記著時光,透著鄉情。

古典主義、沙龍主義都把藝術在抬高,而印象派把藝術放了下來

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穫與希冀。

莫奈咬緊牙關,自信執筆,一路堅持,透過《日出•印象》完成了藝術的自我教育。

△ 莫奈的漫畫作品,可稱為人物的印象。

很多人不知道莫奈最開始是一個漫畫家,很早設計的漫畫裝飾的文具就能賺錢。

對於努力的人而言,人生的路都不會白走。

漫畫造型的簡約與線條的隨性滋養著後面印象派中的莫奈。

漫畫有時就意味著迅速地抓住物件的主要特點,這與印象派的畫法甚至想法非常一致。

遙想1860年前後,在巴黎的咖啡館,昏暗、迷濛,各種氣味充斥著館內,身材壯實的庫貝爾正談起自己的寫實主義,年輕的莫奈和畢沙羅崇拜而興奮地聽著庫貝尓的高談闊論,

他們哪裡知道,從庫爾貝開始就要迎來印象派了。

同時,莫奈就在咖啡館尋找機會漫畫名人掙點小錢。他們殊不知,其印象派的精神領袖馬奈就在不遠處高檔的咖啡館裡,畢竟人家是富家公子,莫奈還要找馬奈去借錢。

△亨利·方丹-拉圖爾畫《巴迪儂畫室》,可窺當時團體的中心人物就是馬奈,莫奈在最右側隱約出現。我們可以從畫室氛圍感受當時的印象派。

人文主義是與人較勁,印象派與光較勁與自然較勁,這倒成了印象派感人至深的地方,儘管印象派諸多畫家畫自畫像,可大多數作品都是風景,都是率性幾筆勾勒出遠處的人影。

從印象派開始,畫家不太在意畫什麼內容,而是應該如何作畫

,或者說畫本身的筆觸與色彩就足夠其研究一輩子了。

現在我們看莫奈及印象派的作品依然感動,一個草垛,一片睡蓮,一座教堂可以沒完沒了地繪畫。邊看作品邊腦補莫奈駕著一輛裝著不少自己未畫完作品的馬車,看著時間,走走停停,七點畫這幅,九點畫這幅,一路走下來,就能完成不少作品,倒是一派逍遙景象。

印象派也好比逍遙派,出其不意,自得其樂,道法自然。

△看早逝的印象派天才巴齊耶在1870年所畫的一幅自己畫室景象的油畫。畫面右邊談鋼琴的人物上方牆上掛著的一幅莫奈的靜物,是巴齊耶為幫朋友度過經濟難關而特意買下的。而中心的馬奈拿著手杖在指點右側的高個巴齊耶,左側的大鬍子莫奈正在沉思。

△莫奈邀請馬奈來自己的花園,畫其一家人。

馬奈是印象派的精神領袖,他是沙龍藝術與印象派之間的過渡,他維繫著兩者之間平衡的關係,馬奈多次為莫奈畫像,與印象派畫家交集甚多。

從純繪畫的角度,按我們傳統說法,莫奈的作品色彩超絕,點染得宜,傳染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而馬奈的作品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同一層次的藝術作品著實不好比較,各有所愛罷了。在藝術史中馬奈極其重要,而在群眾眼中,莫奈的知名度非常高。

毫無疑問,過去不受重視的《日出·印象》,成為了現在法國的國寶,而那麼喜歡自然的莫奈,也曾說過:故居和花園才是他最美的作品,真正的大師才會知道自己繪畫是為了什麼。

現在莫奈的故居是巴黎市民最喜愛的休閒去處,被譽為“藝術家們不遠萬里的朝拜聖地、印象畫派最重要最完美的作品”。

我覺得看故居就是在親近莫奈,親近印象派。

每當我見到莫奈筆下的睡蓮,花園,日本橋,我就知道莫奈一定生活在那裡,

那裡有藝術,那裡有自然,那裡有真誠。

學生作品與感想 ☟

△嶽思齊同學畫

嶽思齊同

學:

我剛開始看到這幅畫時,還以為這是一幅胡亂塗抹出來的畫。看了幾秒鐘,我才看出來畫面描繪的是海面日出的景象。再往細看才能注意到四周全是船,不然我還以為那是一片片雲呢。

畫這幅畫時,我注意到:莫奈很善於畫水面的景象。可我用油畫棒畫的卻滿是綠色。再看看他畫的:兩邊淡淡的,有些藍色,中間是太陽倒映出來的紅色,最邊上卻也是紅色的。中間的波紋是灰色的,四周好像還有點淡淡的褐色……真是令人琢磨不透。我覺得我應該多瞭解一些印象派的畫作。

△陳晶同學畫

陳晶同

學:

這是莫奈在1900年-1905年在英國創作的作品,印象派風格凸顯。這兩幅表現的是英國的國會大廈,當時英國也有很大的霧霾,因此兩幅畫的天空滿是灰色。可在莫奈眼裡,這種霧霾天呈現的灰色十分豐富,我一開始覺得這幅畫的主題物“大廈”只是灰色,用黑加白就行,但實際上畫大廈的顏色大部分運用了藍色與紫色。

聶老師也說過:“油畫棒的顏色可以一直疊加”,這也可以說明莫奈用色十分豐富多變,巧妙使用固有色與環境色。這幅畫給我帶來的感受是:一個顏色與另一個顏色要塗的顏色相同,不要只用一種顏色,而是要是用多種顏色去調成與他相近的顏色去進行疊加,去變化。

△李艾珂同學畫

李艾珂

同學:

我用油畫棒,顏色交織疊加地臨摹了兩幅莫奈的《草垛》。我知道莫奈是印象派畫家,我看過他的名畫《睡蓮》的真跡。《草垛》也是他很著名的一個系列,他共畫了34幅。雖然畫的都是草垛,但不同時間下的草垛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

其中一副畫我用了大量的明亮的綠色和藍色,還有鮮豔的橙色,展現了碧空下的草垛,整個畫面明朗,看了讓人心情也開朗。而另外一幅,我用了大量的偏暗的橘黃色和赭紅色,我覺得是夕陽下的草垛,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其實我還選用了很多不同的色彩來展現光與影。

備課思緒:

印象派給予我們的色彩表現方法就是,任何顏色在空氣中都是灰色,或者說都在一個光影的色調之中。要繪畫真實的光線感,就需要關注物象的環境色。

我希望學生們能理解印象派色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冷暖交織的色彩關係。沒有不好的顏色,顏色只要放到一塊去才能看出合不合適,所以要大膽地畫,不要輕易否定自己,顏色反覆畫反覆改才能畫出味道。且印象派本身也包羅永珍,其中很多藝術家也非常有特點,所謂的派別就是給人開啟眼界,豐富人性的。

印象派裡發生了好多的故事,希望學生們去親近印象派,親近藝術史。學生們完全可以用油畫棒來體會印象派的色彩,顏色疊加,率性塗抹,學生們應該要了解與喜歡油畫棒的表現力。要親近印象派的色彩,我們當然可以從莫奈的《草垛》、《國會大廈》、《日出·印象》等作品入手。

備課思緒:

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一生致力於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推廣著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從庫爾貝開始的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

我們瞭解莫奈就可得窺印象派,瞭解了印象派就可以知曉西方繪畫的起伏變化。

統籌/靳曉燕

編輯/邢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