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呂伯奢一家是真的被曹操所誤殺嗎?史學家:我們可能冤枉了曹操

在我們最熟悉的演義版本中,曹操被刻畫成為胸懷天下,但奸詐善妒的形象,因此他算不得英雄,而只能被後世稱為“奸雄”。為了表現他的人物性格,全書中有兩處典型的案例。首先就是殺楊修。楊修才高八斗,深諳人心。楊修隨曹操行軍,曹操在一盒點心上寫了三個字——一合酥。屬下不解丞相的意思,結果被楊修拿去給大家分著吃了。當有人問楊修時,他哈哈大笑說,這不就是丞相的意思嗎?“一合酥”,可不就是一人一口酥。眾人恍然大悟,只有曹操暗自稱奇。

曹操是何許人也?自古以來,帝王最忌喜形於色,為的就是不讓別人猜透他的心思,可自己的心思竟然被楊修輕易識破了,這樣的人固然聰明,但是更是留不得活口。接下來,楊修又做了一件找死的事情,那就是識破曹操隨口而出的“雞肋”的意思,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楊修命令大家整隊撤軍。可是那時候,曹操都還沒有宣佈撤軍,他這樣豈不是擾亂軍心?這也正是殺他的最好的藉口。

儘管殺楊修,曹操是不捨的,可是比起他輕易就能識破自己的心中所想來說,曹操寧可丟掉這位奇才不用,也不能讓他活在世上。在《三國演義》中,另外一個刻畫曹操性格的典型事例,就是殺呂伯奢全家。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暗殺董卓不成,被追兵四處追趕。後來逃亡至呂伯奢家中,後有追兵要他性命。他想著呂伯奢是他父親故交,因此入他府上暫住一晚。呂伯奢一家盛情款待,因家中沒有好酒,這位厚道的伯父便親自沽酒去了。

而曹操在休息的時候,可能是心裡實在太過於緊張,他聽到隔壁磨刀的聲音,便精神警惕起來。此外還有“捆上殺”之類的話,以為呂伯奢一家要殺了他拿去請賞。因此曹操乾脆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最後看到在捆在地上的豬,才知道誤殺了好人。而曹操離開時,在村口遇到了打酒回來的呂伯奢,結果曹操雖然略有愧疚,還是為了避免呂伯奢後面為了報仇害自己而再一次先下手為強。

在《三國演義》中,對這件事是這樣寫的:曹操一行人刺殺董卓失敗,逃亡奔波許久,偶然路過呂伯奢家,想向他討杯水喝,呂伯奢熱情地將他們進到家中,並邀請他們一行人留宿。不僅如此,呂伯奢還去內視檢視有沒有酒,過了許久出來說家中沒有酒了,要出去買酒,並表示要殺豬款待曹操等人。

要在古代,豬可是稀罕物,一般人只有過年時才會殺豬,而呂伯奢一家是剛剛認識曹操一行人,怎麼可能大方到會殺豬招待他們,這本就可疑的事在生性多疑的曹操眼中就更是疑點重重了,但他還是觀察了一會兒,知到聽到他們口中蹦出“殺”、“死”等字眼時才忍不住動手將他們殺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呂伯奢並不是被誤殺的。

但是魏國的史書魏書中對這件事的記載卻是這樣的“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這段話大意是說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途中經過故人呂伯奢的家,呂伯奢當時不在,只有他的兒子和幾個賓客在。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見曹操等人帶著財務,見財起意,想要把他們殺了,曹操這才出手將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都殺了。可見曹操是殺人是為了自衛,並非誤殺。

雖然《三國演義》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但它終究是一本傳記,作者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必然會進行一些改動和杜撰,這也無可厚非,也正是這些改動讓小說認為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也是這部鉅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