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何顒身為朝廷的通緝犯,大名鼎鼎,為何前往汝南郡給袁紹母親弔唁

當年,在前往汝南郡弔唁袁紹母親的人裡,除了曹操,還有幾位不速之客,其中一位大名鼎鼎,他就是朝廷通緝的政治犯何顒。何顒字伯求,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人。少年時代,他曾到洛陽太學遊學,和著名黨人郭泰等交往密切,在太學生中很有名(顯名太學)史書記載,他的朋友虞偉高有父仇未報,突然得了病,將死,何顒前去探望,虞偉高流涕訴說,何顒感於義氣,為他復仇。這時虞偉高已死,何顒用他仇人的頭到墓前祭奠。這說明,何顒不是一名普通的知識分子,而是遊俠一類的人物。對朝廷來說,這樣的人是危險分子。

何顒和黨人們來往密切,黨錮之禍發生後,他也受到宦官的追捕,於是改名換姓,藏於民間。他經常與一些人秘密來往,他們都很敬重何顒的豪俠和義氣,何於是在荊州、豫州一帶有了名聲(所至皆親其豪桀,有聲荊豫之域)曹操在出道前有兩個人對他很賞識,一個是曾任司空的橋玄,一個就是何顒。還有曹操日後的首席智囊荀彧,何顒見後也稱奇。可見何是一個在江湖中名氣很大,還善於識人的人。顏微何顒來到汝南郡,袁紹聽說後,秘密和他來往(袁紹慕之,私與往來)袁紹是怎麼結識何顒的,不得而知。不過,著名黨人領袖李膺和袁氏有姻親關係,而何與李膺關係密切,這或許是二人結交的紐帶。

他們在一起都商量過什麼,也不得而知。何身邊還有一些人,他們的出身各不相同,但關係都很密切,史書稱他們為“奔走之友”。這些人裡,有張邈、許攸、伍孚、吳子卿等,都不是普通人物。張邈字孟卓,兗州刺史部東平國人,家境富裕也是一個俠士。在洛陽一邊上學,一邊交結各路英豪。許攸字子遠,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人。他是何顒的老鄉,也是一個活躍分子,交際很廣。伍孚又名伍瓊,字德瑜,跟袁紹是同鄉,都是俠士一類的人。這些人不是一般的黨人和士人,他們應該算黨人和士人的新生代,與前輩不同的是,他們對社會和漢室朝廷的看法更清醒、更深刻,因而也更絕望。

從他們以後的政治實踐看,他們都有參與救世的大志,但已不把希望再寄託在天子或者現有官僚體系身上,經過連續兩次的黨錮事件,他們也看到了宦官們的瘋狂和貪婪,血的事實教育了他們,使他們在鬥爭中更加理性和現實。他們在尋找一條新的道路,不是殺幾個宦官或權臣那麼簡單,要幹就幹得徹底一點兒,改朝換代也在所不惜。“奔走”是遊俠的特徵之一,只是時代不同,何顒等“奔走之友”與前代遊俠的單打獨鬥相比,更注重互相聯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四處“奔走”,並且是有預謀、有組織、有計劃的“奔走”他們之所以團結在袁紹的周圍,是因為在他們眼中袁紹是可以高舉的一面旗幟,不僅政治上志同道合,又具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袁紹回到洛陽後,他們的活動中心也隨之到了洛陽。黃巾起義爆發時,袁紹已在洛陽,袁術在宮廷禁衛軍中任職(虎中郎將),他們和曹操的想法不一樣,袁紹在何等人的影響下,對建功立業沒有多大興趣,心裡已經另有打算。袁術多少有點兒貪生怕死,所以沒有參加到討伐兵團。除了幾名骨幹分子,“奔走之友”還秘密聯絡各地的豪傑志士。這樣一來,無論做得多麼秘密,也不能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了。一天,中常侍趙忠對下面的人說:“袁紹這小子故意抬高自己的身價,不出來替朝廷工作反倒養死士(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道這傢伙準備做什麼?”

這話傳到了袁紹的叔父袁隗的耳朵裡,袁隗立刻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他把袁紹痛責了一番,要袁紹立刻斷絕與那些江湖朋友的來往,之後應公府徵辟老老實實出來做事,以絕他人的非議,不給袁家帶來災禍。袁紹也感到樹大招風,假意答應了叔父的要求。正在這時,機會也來了,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大將軍)何進徵辟他到大將軍府任職,擔任一名處長(闢大將軍何進掾)。袁紹這回不再扭捏作態,而是痛快地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