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吳三桂宣佈稱帝時狂風大作,為啥五個月後就暴病而亡

3月23日,對於明末清初一代梟雄吳三桂來說是個重要的節點,這天他宣佈稱帝,登上了“九五至尊”的人生巔峰,也從這天開始走向窮途末路。

今天(3月23日),我們穿越到341年前(1678年3月23日)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吳三桂為何稱帝?稱帝后為啥僅僅5個月就暴病身亡?

(影視劇中吳三桂形象)

這要從年輕的康熙皇帝撤三藩說起。

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降清獻出山海關之後,期間雖有跌宕,但逐漸得到清朝的信任,並利用吳三桂的驍勇讓其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的殘部。在此期間,吳三桂為了表示自己清朝的忠誠,不但對農民軍殘部進行殘酷的鎮壓,動輒屠城,而且,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後裔,他也不遺餘力地去斬盡殺絕。吳三桂思想和行動的轉變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對他更加倚重,西北地區抗清義軍殘部被剿殺殆盡。

(平西王吳三桂)

清朝定都北京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三桂又以平西大將軍職,南征雲貴,攻打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

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攻下雲南後,即委其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順治十八年(1661年),師出緬甸,擒殺桂王。十幾年間,吳三桂率部從西北打到西南邊陲,為清朝確立對全國的統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勳。因此,清朝對他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為放手使用。不但在李國翰死後,讓他獨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軍事活動中也“假以便宜,不復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同時,在職務上,也一再升遷。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又以擒殺桂王功,晉爵親王,兼轄貴州。其子吳應熊也選尚公主,號稱“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吳三桂開藩設府,坐鎮雲南,權力和聲勢都達到頂點的時候,他與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卻開始激化起來。在雲貴,他想“世鎮雲南”的平西王。對於吳三桂的這些想法,清朝洞若觀火。因而在吳三桂殺死永曆帝后,便著手裁抑吳三桂的權勢。

(吳三桂畫像)

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即以雲貴軍事行動已經停止為理由,收繳了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康熙六年(1667年),又乘其疏辭總管雲貴兩省事務之機,下令兩省督撫聽命於中央。同時,還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平西藩下逃人,俱歸有司審理,章京不得干預”。吳三桂則以“構釁苗蠻,借事用兵”,擴軍索餉相報復。吳三桂和清政府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而後,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他。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於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吳三桂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後,又扯起了“復明”的旗號。反叛之前,跑到被他親手擒獲殺死的明朝桂王墓前,率部下祭掃桂王陵墓,“慟哭,伏地不能起”,對部下大加煽動。反叛之後,釋出檄文,指責清朝“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並聲稱要“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

(吳三桂稱帝)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脫掉清朝服裝、拋棄清朝“平西親王”的爵位,自封為明“周王”,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令部下“蓄髮,易衣冠”,起兵雲南。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

1678年3月23日,吳三桂率兵經潭州至衡陽,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門(舊衡陽市衡南區政府所在地)為“行殿”,指揮各路軍事。改衡州府(今衡陽市)為“應天府”,改鐘鼓樓為“五鳳樓”,回雁門為“正陽門”,大街名“棋盤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稱,冊妻張氏為皇后,孫吳世璠為皇太孫,加封文武,百官頒制新曆,鑄“昭武通寶”、“利用通寶”錢幣。稱帝時狂風大作,將臨時搭的帳篷都吹倒了。?部下深為恐慌,以為不吉,吳三桂不以為然,毅然宣佈稱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

吳三桂的大周國轄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和甘肅等省。並且開科取士,錄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宮殿九十五間,象徵九五之尊。

(影視劇中吳三桂蓄髮易裝反清復明形象)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初,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市)親點大將馬寶,並授計率5萬大軍南下,攻擊兵家必爭之地永興,兩戰兩勝,大創清軍,一戰擊斃都統宜里布、護軍統領哈克三,奪據清軍河外營地(永興依耒水而立,此水上接衡州,下通廣東);一戰大敗前鋒統領碩岱、副都統託岱、宜思孝所率援軍,營壘被沖垮,河南岸失陷,清軍被迫退回廣東,給清軍和康熙以嚴重的軍事打擊。

就在吳三桂節節勝利之時,六月中旬,張皇后駕崩,吳三桂精神受挫。七月,吳三桂親自部署對廣東、廣西的大規模進攻。在衡州派出大將胡國柱、夏國相率十萬大軍,突入兩廣,幾度得手,尤其在廣西取得了更大的進展,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吳軍收回。北部嶽州戰事由吳三桂侄兒吳應期主持,御清軍於湖湘門外,清軍幾次渡江,均未成功。

十一月,胡國柱等用棉裹吳三桂遺體,秘密載經寶慶入貴州,大將軍馬寶留守衡州(今衡陽)。吳世璠迎至貴陽,並即帝位,改年號洪化。

吳氏“大周”又勉強支撐3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全部平定三藩之亂,?吳世璠自盡。

(壹點號《節日研究》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參考資料:《吳三桂降清別論》?中華網[2014-12-17],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