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荊軻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對面不能刺殺秦始皇史書給出答案

引言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荊軻歌》

在公元227年的易水河畔,有一行人迎風而立,各個身著白色服裝,頭頂束起發。有人擊築配樂,也有人和著歌。這位在唱歌的人就是即將遠行去刺殺秦始皇的荊軻,這一行人便是為荊軻送行的燕國太子丹等人。這幅場景與眾人心中對英雄出征的幻想完美契合,不僅僅有離別的淒涼還有壯士即將出徵的悲壯。《荊軻歌》就是在此景此情下催生出來的作品。

作為肩負了整個燕國的希望的荊軻,自然是戰國時期十分具有盛名的刺客了,只是最後卻還是敗給了秦始皇。

許多人懷疑是荊軻的意志力不夠堅定,亦或者是不夠果決下手,才給了秦始皇可以逃脫的機會。眾所周知,秦舞陽是不夠堅定的,而同行的荊軻的意志力絕對是一行人中最為堅定的。因為這次去所執行的任務幾乎可以說是需要抵上全部身家的,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活著回來的可能性都幾乎沒有。

幾乎懷抱著必死之心的荊軻還是去了,可以說是意志力非常堅定了。那荊軻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對面都不能刺殺秦始皇?史書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根據《資治通鑑·秦紀·秦紀二》的記載,荊軻在被趕來護駕的侍衛抓起來之後仍舊憤懣非常,說是由於自己想要生擒秦始皇,才導致這次行動的失敗。

也就是說荊軻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把握住本可以刺死秦始皇的機會,錯失良機才是他失敗的直接原因。這究竟是不是荊軻在為自己開脫?畢竟荊軻手持的是一把淬了劇毒的匕首,目的就是刺死而不是活捉秦始皇。因此需要從荊軻想要生擒秦始皇的動機來看。

荊軻的第一個動機需要從史書記載的來看,荊軻之所以執著於生擒秦始皇是由於他想借此機會要挾秦始皇歸還佔據的燕國土地,而荊軻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報答燕國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從史書的記載可以看出,這或許是荊軻擅自改變了計劃的直接原因。本來按照約定,荊軻在拿到地圖中的匕首之後,是應該迅速的刺死秦始皇的。這把匕首上的劇毒,就算秦始皇躲開了荊軻的匕首,沒有刺中要害,哪怕留下一個很淺的傷口,以那時的醫療技術來說都能置秦始皇於死地。

這把匕首不僅淬了致死的毒,還被磨的削鐵如泥,目的就是讓荊軻一刀斃命。只是誰也沒想到他會臨時改變計劃。那麼

荊軻想要生擒秦始皇還有別的目的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荊軻的第二個動機。只要荊軻能夠生擒秦始皇,那就能以此來要挾眾侍衛,從而就有了生還的可能性。

畢竟刺殺皇上這件事在古代只要被抓住是必死無疑的,在層層疊疊的諸多侍衛把守的宮中,只要荊軻動了手那就插翅難飛。

雖說荊軻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但不代表他不想活著出來。生命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而荊軻想要生還,就必須賭一把,因此他才改變了計劃。如果荊軻成功活捉了秦始皇還功成身退的話,那一定會被奉為六朝的英雄,還能夠名垂青史,成為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人物。只是

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本事,生擒皇帝的難度比刺殺的難度要大上不知道多少倍,宮中如此多的守衛畢竟不是吃乾飯的,這就註定了他的失敗。

事實上,無論荊軻有沒有刺殺掉秦始皇,他們的行動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了。在一些人眼中,荊軻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他的行為即悲壯又具有很大的傳奇性。但是他們忽略了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是由於歷史的走向即使如此,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張始皇、趙始皇來做這件事,這才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從這一角度來看,

荊軻刺秦王此舉雖然悲壯,他視死如歸的勇氣雖然令人由衷的欽佩,但對於改變燕國乃至六國被滅的命運是毫無益處的。

結語

荊軻這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至今仍然被人傳為佳話,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就能夠做到士為知己者死也十分令人感動。只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註定不會為了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國家就改變軌跡。而

燕國想要改變命運還有別的出路,無論是韜光養晦還是仁政愛民,儲存實力都勝於用這樣投機取巧的辦法,因此也難怪最終落得個被秦國滅國的下場。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