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變“汙”為寶糞汙零排放聊城開發區蹚出農村改廁資源化利用新路徑

4月22日,走進聊城開發區北城街道小瓜園村村民王婷婷家,院子東南角的一座嶄新的一體化廁所讓乾淨的小院更顯現代氣息。開啟廁所的門,勤快的王婷婷把馬桶和洗手池維護的光亮如新,沒有一絲異味。

“這種一體化廁所跟城裡人的廁所一樣。”說著,王婷婷摁下了馬桶的沖水按鈕,“原來沖廁所需要自己接了水倒進儲水桶,人多時一天得往裡灌水三四次,麻煩不說,水壓還小;現在衝馬桶的水來自村裡汙水處理的中水,和原來大不一樣。”

在小瓜園村村東頭的小瓜園村汙水處理站,兩個綠色的處理罐佔據了半個小院。去年9月,聊城開發區建設管理部在小瓜園村探索實施了農村改廁規範升級試點工程小瓜園村“中水回用”體系走出了農村改廁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我們腳下就是汙水池,小瓜園村所有農戶家的生活汙水和糞汙透過管道流到汙水處理站,經過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沉澱、消毒、生物曝氣、過濾等處理環節,最終變成了符合‘再生水利用於城市非飲用水-衝廁’標準的中水,中水再透過中水回用管網流到各家各戶。”試點工程專案負責人、碧水藍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商務總監任景超說,“所產生的中水達到了城市非飲用水的標準,村民也可以用來沖洗自家的院子和門前的道路。”

“處理1立方米汙水的成本在2元錢左右,像小瓜園村的汙水處理站一個月只需要一千多塊錢的成本費用。”任景超說,小瓜園村汙水處理站一天可處理汙水10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小瓜園村六十多戶、180多口人的日常汙水排放。

近年來,聊城開發區一直探索糞汙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建立長效執行機制,走出了一條“智慧化、資源化、生態化”農村改廁後續管護之路。聊城開發區建設管理部副部長安陽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聊城開發區累計投資1000餘萬元,建設了1個網際網路智慧管護平臺、7個改廁管護服務站、2個生物發酵中轉站和1個糞汙集中處理站,糞液日最大處理能力可達200噸。

在聊城開發區糞汙處理站,除了兩臺大傢伙發出輕微的機器運轉聲音外,一切都靜悄悄的,一臺集裝箱似的大個頭裝置流出來的汩汩清水澆灌到了旁邊的苗圃裡。糞汙如何進行無害化處理?聊城開發區糞汙處理站負責人盧賓告訴記者,各個中轉站收集到的糞汙送到三格化糞池內進行分解發酵,然後糞汙加入藥劑後透過疊摞機實現渣液分離,糞渣提取出來後被送到聊城旭潤建設有限公司的苗圃內進行還田。

聊城開發區糞汙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也相應減少了水肥的開支。盧賓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態效益賬。“開發區糞汙處理站所在的地方是一個二百多畝的苗圃,苗圃裡的綠化樹一年需要澆四遍水,智慧一體化糞汙汙水處理裝置一天可日處理200噸糞液,即可滿足全年苗圃的澆灌用水,僅澆水一項可節省費用11萬元,每年分離出來的糞渣約兩千噸,變成苗圃的肥料還田,可節省苗圃肥料開支30萬元。”

今年以來,聊城市不斷鞏固農村改廁成果,232個村實現農村改廁與生活汙水治理有效銜接,639個村集中抽糞後送往汙水處理廠處理,5179個村抽糞後進行集中資源化利用。“下一步,我們對有條件統籌農村改廁與生活汙水治理的村莊,合理選擇分散式、相對集中式或納入城鎮管網式等方式,規範提升改造,穩步提升廁所糞汙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紮實推進全市農村廁所革命向高質量發展。”聊城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欒振波說。

【來源: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_工作動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