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鰲拜手下有40萬將士,為什麼到死也不敢反康熙?看看他背後靠山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受命於天”、乾綱獨斷,處於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地位。正所謂:“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酣睡”?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於手中的權力都抓得很緊。如此一來,敢於向權力伸手,當一個權臣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而在權臣輩出的清代,也有這麼一人,不僅得以善終,甚至還能世襲爵位,福廕後人。他就是“滿洲第一勇士”,鰲拜。

貴族出身

鰲拜,1610年出生在遼東這塊白山黑水之間。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氏瓜爾佳氏,為滿洲八大姓氏之一。但是人們大多熟悉這個姓氏的其他幾個叫法,如蘇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

鰲拜祖上可謂根正苗紅,又出身將門,從少時就嫻熟弓馬,兼之其身材高大,勇敢果決,從青年開始在軍中效力,很快就嶄露頭角。當時,鰲拜追隨的正是後金“四大貝勒”之一,日後後金的第二位大汗皇太極。

努爾哈赤一統女真,建立後金後,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這項政策有利於提高中央集權,也為日後皇子爭位埋下了禍根,鰲拜也是因此立下潑天功勞。

為了增加女真人的凝聚力,提升軍隊戰鬥力,努爾哈赤提出了八旗制度。原本八旗制度中皇帝直接統屬鑲黃旗,後來又增加了正藍旗與正黃旗,由此誕生“上三旗”與“下五旗”。鑲黃旗出身的鰲拜,為以後他的政治生涯天然地增添了不少砝碼。

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改名盛京。第二年,努爾哈赤於徵戰中身中毒瘡,一月後病死。同年九月,皇太極打敗諸多兄弟接任汗位,改元天聰。

戰功累累

新帝剛剛即位,國內人心浮躁不穩,皇太極迫切地需要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矛盾。自小追隨皇太極的鰲拜,參與了對朝鮮以及察哈爾部的戰爭,積累了不少功勳,升遷連連。

天聰十年,皇太極改元崇德,國號“大清”,登臨帝位,面南坐北,稱孤道寡。

自天啟年間女真崛起,遼東失陷以後,明將毛文龍退守皮島,深深紮根於後金內部,使後金腹背受敵。自努爾哈赤到皇太極,無不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而今皇太極打算借立國之士氣,一舉拿下皮島。

崇德二年,徵皮島主帥英郡王阿濟格定下分兩路進攻的策略,一路佯攻吸引視線,一路輕裝簡行直取敵人要害。鰲拜正在軍中,聞言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回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鰲拜依計行事,萬萬沒想到一切都在明軍意料之中。在皮島的登陸之戰中,明軍早早佈下重軍,一時間炮矢齊發,壓得清軍抬不起頭。眼見清軍進攻受挫,鰲拜大吼以振興士氣,隨後帶頭衝鋒,冒著槍林彈雨奮力搏殺。明軍懾於清軍氣勢,一時間竟然手忙腳亂,給了清軍可乘之機。

皮島被一戰拿下皇太極大喜。皇太極認為皮島雖僅一島,戰略意義卻遠超城池要塞等重地,故而對將士從優獎勵。皇太極又聽說了鰲拜身先士卒的事蹟,對他大加讚賞,認鰲拜為首功,賜號“巴圖魯”,即勇士之意。

開國元勳

錦州是自遼東失守後,明朝在遼西的唯一屏障。寧遠、錦州城等要塞是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核心,清朝想要入主中原也繞不過這些要塞。這場會戰史稱松錦會戰,這是一場事關明、清兩方生死存亡的一戰。

崇德六年,清軍進攻錦州。在大軍右翼失利的情況下,鰲拜恰巧遇到明軍大股騎兵,遂擊破之。然後鰲拜不待軍令,乘勝追擊,五戰皆勝,攻入明軍陣地。隨後鰲拜迴歸大軍,一路沿海圍堵,徹底奠定清軍入關,問鼎天下的基礎。鰲拜也因此功升為護軍統領,進入當權者的視線,成為八旗中地位較高的人物。

入關後,鰲拜跟隨肅親王豪格,被派往追擊退守西安的“闖王”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鰲拜再次當作先鋒,帶頭猛攻,大破營壘130餘處,斬首數萬級,繳獲騾馬牲口一萬兩千餘匹,敵將張獻忠歿於陣中。此戰基本肅清四川一帶的農民軍,鰲拜又是首功。

鰲拜前半生功名赫赫,堪稱對於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政治這東西,從來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當權者眼中,可能再多功勞也比不上一次正確的站隊。而鰲拜,這次恰恰就站對了隊伍。

保皇之爭

戰場上屢立戰功的鰲拜,早已進入皇太極的視線,並且得以統領鑲黃旗,被委以重任。

崇德八年,即1643年,皇太極去世,立國之初國政遺留的禍患開始浮現。在滿清親貴的支援下,皇太極之弟,同樣戰功赫赫的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爭位。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手握鑲黃旗重兵的鰲拜成為了那個能夠一錘定音的人物。

然而鰲拜對皇太極忠心耿耿,一心反對多爾袞上臺。在朝會上,當鰲拜等支援豪格的武將打算以武力相逼時,多爾袞方竟然也出現了一批同樣支援他的武將。

投鼠忌器之下,雙方妥協,皇太極第九子福臨成為了皇帝,而多爾袞獲得監國輔政的資格。1644年為順治元年,而順治帝福臨時年不過6歲,大權旁落到攝政王多爾袞身上。

屢受打壓

獲得大權的多爾袞擅權自重,對曾經的對手豪格一脈發起瘋狂的打擊報復,首當其衝的就是鰲拜。

鰲拜先是因革去征討李自成的軍功,被罰銀100兩,後又因庇護索尼,幾次獲罪被革職。五年後,鰲拜被部下連累,被處罰銀並革職。三月,有小人告發當年鰲拜等人當年之事,鰲拜因罪論死,被處罰銀自贖。四月,鰲拜因舊事再次論死,改革職為民。

又是兩年,多爾袞子再次找上鰲拜,追究鰲拜之罪,欲論死,罰贖銀降爵。

同年十一月,多爾袞病亡,鰲拜終於熬出了頭。在這幾年間,曾經起誓忠於皇太極的八人早已各奔東西,唯有鰲拜一如既往,令順治帝十分感動,甚為倚重。

欲做權臣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福臨英年早逝,玄燁【即康熙帝】即位,鰲拜等為輔政大臣。然而,順治帝想不到的是,幾位輔政大臣並不合拍,鰲拜竟逐漸成長為一代權臣。

鰲拜自恃勞苦功高,加之出身行伍,遇事常常先聲奪人,無人敢與之爭論。時間一長,日益驕橫,走上了擅權自重,專權獨斷的道路。

康熙帝身邊的侍衛,只因對鰲拜無禮,就被鰲拜論罪處死。侍衛其父對鰲拜痛恨不已,鰲拜察覺到了這點,又論罪將他幾個孩子一併處死,罰沒家產給自己的弟弟。

鰲拜完全沒想到會有官員敢於跟自己對抗,這次卻一次就出了三個。鰲拜怒不可遏,要將三人論罪處死。康熙帝明白三人罪不至死,卻沒想到鰲拜不依不饒,竟敢下矯詔處死三人。康熙帝開始認真思索鰲拜存在的意義。

康熙六年,即1667年,有大臣看不慣鰲拜專權的行為,上書要求康熙帝按順治帝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鰲拜不甘於放下手中權力,轉而瘋狂攻擊這名大臣。眾目睽睽之下,鰲拜竟然“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強行處死那位大臣。

鰲拜的落幕

這次事件令康熙帝面色鐵青,心中定下了除掉鰲拜的計劃。

隨後便是膾炙人口的“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當鰲拜被按在堂下時,他雙目圓睜,滿臉難以置信的神色,卻沒有一絲反抗的跡象。事後,鰲拜集團崩塌的速度超乎康熙帝的想象,就好像鰲拜的倒下是眾望所歸的一樣。

不得不說,鰲拜是個極聰明的人,他選擇了最正確的一條路。不作任何反抗固然將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但是反抗的話就一定能成功嗎?

鰲拜絲毫不反抗,就是看準了康熙帝的寬厚,以此來表現自己的忠誠。當鰲拜傷痕累累的軀體展現在康熙帝面前,就好像一枚枚無形的功勳章,念及鰲拜的赤膽忠心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康熙帝最終還是選擇了寬大處理。

最終,鰲拜被禁錮一生,在禁所中死去。康熙五十二年,鰲拜還被追賜一等“阿斯哈尼哈番”。雍正時期,鰲拜覆一等公,世襲罔替,幾乎算是平反,可謂得到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