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尋野人他紮根深山27年,三婚三離背後,是堅持還是可笑?

在這個仍未被完全探索的藍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許多人類未知的秘密,人們好奇外星人的存在,好奇野人的蹤跡,也好奇水怪的身影。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種種神秘跡象依舊沒有被證實。

出生於1954年的張金星,曾做過知青,曾在一家建築公司工作。在同事們的眼中,張金星是一個安靜、踏實穩重的人,但在張金星自己看來,他更傾向於冒險與探索。

1983年,29歲的張金星開始獨自外出旅遊,在全國各地留下了他的足跡。一直以來,張金星都是特立獨行的人,他可以一人渡黃河、穿越大荒漠,做了很多驢友不敢做的事情。

神農架,一個有著野人傳說的神秘景區。提起神農架,很多遊客都會將其與野人掛鉤,神農架景區也豎起了牌子,提醒遊客會有野人出沒。

神農架野人的傳說可以追朔到1974年,有人偶然間目擊了一名野人,在他的敘述中,野人渾身長滿紅色毛髮,身高超過1米8。自此之後,有關於野人的故事便一直在坊間流傳。

此後兩年,研究人員們不斷出入山林,一遍又一遍地探索。但令人遺憾的是,除了當初那幾名目擊證人外,竟沒人再見過野人。因此,科學家們推翻了野人存在的論證。

雖說科學家們已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證實神農架林區不會出現野人,但有關野人的傳說始終讓遊客們趨之若鶩。神農山林區更是打出野人出沒的招牌,藉此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朋友。

四處碰壁後,張金星並沒有喪失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找到野人的信念。1994年,張金星瘋魔般地辭去了工作,背上行囊與家人們告別,拿到所有的積蓄走入了神農架林區。

雖說張金星有豐富的野外探索的經驗,但到了神農架景區,張金星也不敢貿然進入。他事先詢問了當地居民,有些居民堅信自己曾見過野人,他們言之鑿鑿,確信野人曾經出現過。

當然,白天上山,晚上回到木魚鎮的想法並不現實,一是夜間山上常有動物出沒,並不安全,二是每天上山下山路途太過遙遠,真正能探索的時間太少。

為了方便,張金星在木魚鎮租了房子,又在神農架景區裡搭建了簡易的住房。在山下蒐集資料時,張金星有了落腳地。在山上探索,也不至於暴露在荒郊野外。

為了激勵自己,張金星還發誓找不到野人就不刮鬍子。但野人蹤跡難尋,張金星只能鬍子拉碴,整個人看起來都蒼老了許多。

作為一名探險家,張金星能夠居住在深山老林,隻身一人面對未知的風險,他的這種精神值得讚歎。但作為一名丈夫和父親,張金星顯然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看著執拗的丈夫,張金星的妻子已經預料到未來的艱難生活。由於張金星將家中的積蓄都帶走了,家中的生活越發艱難,妻子賺錢養家的同時還要照顧兒子。

在與張金星聯絡的時間裡,妻子每每勸他都得不到迴應。一來二去,張金星的妻子徹底失望,她沒想到自己和兒子竟比不過根本不存在的野人,便在痛苦中提出了離婚請求,帶著兒子離開了。

不得不說,在尋找野人這件事情上,張金星將耐心發揮到了極致。即使後期妻離子散,沒有錢財做支撐,張金星也堅持了下來。肚子餓了,就在山林中挖野味,喝山泉水,也能自給自足。

2003年,張金星的事蹟被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在媒體的包裝下,張金星枯燥無味的生活變得格外生動有趣。在看到報道後,一名來自武漢的姑娘對張金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提出要和張金星一起進山尋野人。

小姑娘始終幻想著尋求不一樣的生活,但山林雖大,卻荒無人煙。這裡的生活枯燥無味,甚至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張金星和妻子每天的生活就是重複之前的工作。

來自大都市的女孩很快就厭倦了山林生活,在感受過燈紅酒綠的城市後,又怎麼會喜歡上黯淡無光的林區呢。但此時的張金星依然沉迷於研究無法自拔,武漢姑娘忍不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神農架。隨著姑娘的離開,張金星第二段婚姻也宣告失敗。

但遺憾的是,第三段婚姻也沒有維持太久,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便無疾而終。在看清了張金星的真實生活狀況後,女孩們都失望地離開了。

三婚三離,張金星的身份從丈夫和父親變成了單身漢。由於一心沉迷野人,張金星沒能擔負起父親的職責,他的兒子也與他疏離,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

雖說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但張金星似乎也被愛情傷了心,在接連經歷三段失敗的婚姻後,張金星始終沒有再娶,真正地將自己與世隔絕。

距離張金星出入神農架林區,已經過去了27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張金星始終在探尋野人的蹤跡,但最終仍沒能得到一張清晰的野人圖片。

說起這些照片,張金星雙眼炯炯有神,神采風揚地向大家展示介紹。但這些照片和證據終究只是張金星一個人的論證。只有圖片,顯得有些證據不足。

而隨著野人傳說越來越離奇,出入神農架景區的遊客越來越多,但野人依舊沒出現。張金星轉變了自己的態度,不再執著於探尋野人,反而開始參加活動,向人們講述他二十年的研究歷程。

他將自己的合照、簽名、書本、題字等都做了明碼標價,在景區周邊進行售賣。大方的遊客們被好奇心驅使,不少人願意花錢購買這些不夠真實的資料。透過這種方式,張金星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靠著售賣資料掙了錢,張金星還不知足。他曾以研究野人的名義,要求當地政府每年給他提供萬元補助。在張金星的陳述中,這些錢都將用於研究野人。

面對張金星的種種破格舉動,人們開始懷疑他的真實目的和研究的真實性,認為張金星在利用虛假的資料博取關注和錢財。

面對大眾質疑,張金星一口咬定自己手中有重要成果,但只能等到65歲的時候才公開。就這樣,張金星一拖再拖,65歲的生日都過去了,人們也沒能等到公開的資料。

張金星似乎選擇自動忘記自己的承諾,他繼續參加活動,繼續靠過去的舊資料招搖過市。但他卻絲毫不提公開成果的事情,以至於人們都認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

或許,地球上曾經有野人生存的痕跡,但隨著人類的演變和社會的發展,這類未知生物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適宜的生存環境。雖說如今的科學手段還不能完美解釋野人的故事,但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神秘傳說都將被揭開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