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上海匡時2021秋拍|書齋名陶專場剎茶利器推介

各有妙用——書齋名陶專場剎茶利器推介

從明代開始,喝茶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

明朝人認為,唐宋飲法反覆將茶葉的汁液榨出,已經背離了草本最原始的味道,而以沸水沖泡茶葉,更能體味茶之真味,這種“瀹飲法”,在茶葉的品飲藝術上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開千古清飲之源。

Lot 1明 陳用卿 紫泥水注

寬:15。5cm

高:12。5cm

容量:500cc

款識:百原道人 陳用卿制

題簽:1。 明萬曆年間,陳用卿茶瓶,玉鳳堂珍玩

2。 黃檗木庵禪師遺物,後落鐵元寺道明和尚手,有幸歸於餘手也

陳師道記載了當時蘇、吳一帶的烹茶法:“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數沸蟹眼為節,如淡金黃色,香味清馥,過此而色赤不佳矣!”。

Lot 8當代 許衛良 供春六瓣壺

寬:15。7cm

高:8。5cm

容量:340cc

備註:附證書

Lot 9當代 葛陶中 菱花八瓣壺

寬:16。7cm

高:10cm

容量:430cc

而當時杭州一帶的烹茶法與蘇吳略有不同,“用細茗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為撮泡。”

Lot 5當代 袁朝舟 德鍾壺

寬:14。2cm

高:7。5cm

容量:260cc

Lot 3當代 高振宇 芳惠壺

寬:13。5cm

高:6。5cm

容量:200cc

Lot 7當代 周洪彬 玉璧壺

高:5。5cm

許次紓認為量小更益品味:“一壺之茶,只堪再巡。……若巨器屢巡,滿中瀉飲,待停少溫,或求濃苦,何異農匠作勞,但需涓滴,何論品賞,何知風味乎?”

Lot 2當代 陸毅 世德堂德鍾壺

寬:10。5cm

高:6。6cm

容量:125cc

至工夫茶興起,潘壺、水平壺等銷往南方工夫茶區的經典壺型,也是經久不衰,代有傳承。

潘壺的形制發展至今,大體可分為三種,稱為矮潘、中潘、高潘。潘壺是清中期很富代表性的一類紫砂壺。雖然器形變化並不複雜,也少裝飾,但卻呈現出大氣、簡練、明快的藝術風格,為藏家所讚賞。潘壺業界多認為是道光年間潘仕成所訂製,近來也有研究認為,“潘”字款茶壺的出現當在雍、乾時期。

Lot 23清 潘款 矮潘壺

寬:10cm

容量:90cc

款識:潘

Lot 24清 潘款 中潘壺

寬:11cm

容量:130cc

Lot 25清 潘款 高潘壺

容量:110cc

Lot 4當代 高旭峰 潘壺

寬:13cm

容量:250cc

銘文:人間有愛(本拍品為孤品,是作者為紀念汶川地震所作,故銘刻“人間有愛”)

Lot 6當代 吳志強 潘壺

紫砂器自明代晚期興起以來,大多於壺底刻寫制器姓名款或年號干支款。進入清代以後,紫砂器年號則不再出現,改以干支紀年。康熙十六年,出於維護帝王權威的考慮,浮樑知縣釋出了年款禁令。自此絕大多數康熙民窯停止了書寫年款而改書其他型別的款識。禁令雖然限制了題寫年號款,卻激發了民窯的款識創新能力,使得康熙款識空前豐富,寄託款、堂名款、吉語款、圖記款、花押款等等百花齊放。清初直至乾隆,民窯器皆有以秋葉為款者,而紫砂香葉款十分罕見,獨具特色。

Lot 21清 香葉款 甕形壺

寬:11。5cm

容量:150cc

款識:香葉 樂山水之主人

民國李景康、張虹在《陽羨砂壺圖考》一書中記載:“孟臣因負盛名,故贗鼎獨夥,凡藏家與市肆無不有孟臣壺,非精於鑑賞者莫辨。”自創燒之日起,便有大量託款制器現世。臺灣學者、詩人連橫有語云:“茶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似乎孟臣壺已成為了茗壺的代名詞。確實,落孟臣款的紫砂茗壺數量眾多,且多為朱泥制器。孟臣似乎從一個製作者的名字,變成了一種落款方式。留存於世的孟臣壺,也從明末清初一直延續至今,代代都有出品。究其原因 , 恐怕是工夫茶盛行地區茶人的偏好所致。

Lot 22清 永林款 梨形壺

高:6cm

底款:香風引得古人來 孟臣制

蓋款:永林

海濤紋寶字款,為乾隆時期經營朱泥小壺的商號或作坊名,清晚期朱泥小壺也見鈐有寶字印款者,應為其後輩。

Lot 26清 海濤紋寶字款 半月壺

寬:10。2cm

高:5cm

容量:80cc

款識:寶

選公,落款多見於清代水平壺之上,配合木印詩句一同出現。選公其人未見史載,或如“逸公”、“孟臣”等是一種落款的形式。此類水平壺流行於晚清民國閩粵及南洋工夫茶區。

Lot 27清 選公款 水平壺

寬:12cm

底款:一枝花入上林春 選公

蓋款:水平

高泉發乃馬來西亞茶行,早期於新加坡有分部,曾在 60 年代定製水平壺,壺身刻高泉發茶行。

Lot 28當代 宜興惠孟臣制 水平壺

容量:140cc

款識:宜興惠孟臣制

銘文:高泉發茶行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初,福建茶葉公司向「宜興紫砂工藝廠」大量訂「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底款的水平壺。此壺屬當時名牌器型,廣受水平藏家喜愛,侍茶性相當優秀,使用後變化度較大,為極具時代特徵的優秀產品。

Lot 29當代 巧英款 水平壺

高:6。2cm

底款: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

蓋款:巧英

銘文:請飲中國烏龍茶

喝茶的習慣幾度變遷,明朝人一改前朝的方式,由繁入簡。當代則又針對新的社交品飲需求,提出了選器的不同觀點。慢慢地,大壺風尚又興盛起來。每個人選擇適合自己使用情景的趁手物件即可。

Lot 37當代 潘持平 譚泉海 升方壺

寬:15。9cm

高:6。8cm

容量:360cc

Lot 38當代 華建 傳爐壺

高:9。5cm

Lot 73當代 顧紹培 玉韻壺

寬:14。6cm

高:10。5cm

容量:400cc

上海匡時2021秋拍|書齋名陶專場剎茶利器推介

Lot 61當代 徐達明 徐維明 靈芝供春壺

寬:18。5cm

高:11cm

上海匡時2021秋拍|書齋名陶專場剎茶利器推介

Lot 6當代 沈建強 合菊套組

尺寸不一

Lot 66當代 謝曼倫 龍頭印包壺

寬:13。3cm

備註:附吳震鑑定證書

愛茶的本質是愛生活。寧王朱權在《茶譜》講過:“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煽,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一件件剎茶利器,正是在喝茶人的欣賞中,泡出了文化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