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髮妻是個文盲,朋友勸他再娶個大家閨秀,他那如何向孩子交代

在過去舊社會,人們遵循著一直以來的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觀念,男女在成年後,由父母挑選安排結婚,這被世人稱之為“包辦婚姻”,它最大的弊端在於,兩個未曾某面的男女,卻要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夫妻,彼此不知對方的長相、性格,因此,往往造成一方的不滿意,也葬送了多少家庭和個人的幸福。不過,有一部分的人,當功成名就後,既不會拋棄糟糠之妻,但會再納小妾,算是給自己的一份補償。

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下,人們的觀念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陋俗,導致了大多的女子鮮有讀書,皆為白丁,唯有大戶人家的小姐,自僱私塾先生學習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等,因此,她們成了端莊大氣、秀外慧中的名門千金。所以,有些男子在成功後,一般再娶的都是此類“大家閨秀”,畢竟,帶出去那是倍有面子,走路都帶風的。今日,我們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在年輕時被父母包辦婚姻,功成名就後,朋友紛紛勸他再娶,可是,卻遭到他嚴詞拒絕,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位主人公便是赫赫有名的張治中將軍了,他生於光緒16年(1890年),祖上幾輩人都是農民,靠著勤勞的雙手吃飯。因此,由於家境貧寒,全家人只能勉強維持個溫飽。張治中曾上了10年的私塾。此後多年,他到處漂泊,先後做過學徒、備補兵、備補警察、正式警察等工作,真可謂是“嚐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一轉眼,張治中到了成婚的年紀,在外孑然一身的打拼,身邊沒個人照顧,父母終究放心不下,再說“男大當婚”,自古永恆不變的道理。於是,父母寫了信託人交給張治中,讓他回去娶妻成家。而在張治中的老家,有著一條祖上傳承下來的習俗,那就是洪張兩性的聯姻。因此,不管將來如何,張治中的妻子一定是姓洪,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很快,在媒婆的介紹下,張家雙老便給兒子物色了一個賢惠乖巧的姑娘,名叫洪希厚,家庭方面同樣屬於溫飽線,兩家算是“門當戶對”。不過,一方面是家庭經濟問題,一方面是女兒出身,洪希厚打小便沒念過一天的書,可謂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這在當時舊社會的觀念中,倒也符合常情。

而張治中接到父母的信件後,孝順的他並未反對,選擇了接受這種流傳幾千年的包辦婚姻,畢竟當時的民國時期,雖有西方開放風潮湧入,可在張治中的骨子裡,他仍然是一個秉持傳統的人。1909年,17歲的洪希厚嫁給了19歲的張治中為妻,一對小年輕婚後倒也十分和睦恩愛,相濡以沫,攜手同行。賢惠的洪希厚,更是逐漸的展現出了賢妻良母的一面。

沒多久,張治中外出打拼事業,而洪希厚則留在老家照顧張家雙老。可是,儘管丈夫新婚燕爾的便離家遠行,可洪希厚卻無一絲一毫的埋怨,反而更加用心的將張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侍奉公婆方面,更是無微不至,深得張家雙老的誇讚和疼愛,賢惠之名不脛而走。後來,在張家雙老去世時,正值張治中事業的發展期,他無暇分身回家,後事均為洪希厚一人承擔,辦得是妥妥帖帖,穩住了張治中的大後方。

在公婆去世後,時逢軍閥割據年代,使得張家的家境更加的艱難,不過,儘管如此,洪希厚卻從來未向張治中埋怨和哭訴過一句,自己默默的扛了下來。之後,洪希厚帶著張治中的四弟,年僅7歲的小叔子返回了孃家生活。目不識丁卻賢惠有加,對丈夫無怨無悔,竭盡全力,不求回報的付出,這在古代文人仕子中,其實是最廉價的女人,往往得到的結局,便是被拋棄的命運。

不過,洪希厚是幸運的,她所遇到的並非是一個登徒浪子,更不是一個虛情假意之人,張治中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丈夫,儘管他在外多年,鮮有回家,可是,面對妻子洪希厚的默默付出,無怨無悔,只要心裡有良知的人,都會銘刻在心的,也會有感恩之情的。因此,面對洪希厚這位糟糠之妻,張治中是既敬重她,也感激她,同時也更加的珍惜她。

那時候,張治中的“大後方”在洪希厚的井井有序打理下,使他得已不用顧此失彼,從而展開拳腳大幹一場,他因此從一名小小的警察,一步步的打拼到了受人尊崇的將領之一,此時的他,可以說是“功成名就”,要權有權、要錢有錢、要名有名,只要他願意,多少端莊貌美的女子要嫁給他。因此,總有朋友在吃飯喝酒時,勸張治中趁著現在有錢有勢,可以再娶一個端莊貌美、有才學的名門閨秀,如此,帶出去參加聚會啥的,那不是倍有面子嗎?

可是,面對這些朋友的建議,張治中一點也沒放心上,當場更是嚴詞拒絕掉,他一臉動情的說,這洪希厚乃是自己子女們的母親,更是自己的家人,如果自己真將糟糠之妻給拋棄掉,那還是男人嗎?將來如何跟子女們交代?又有何面目去見洪張兩家的列祖列宗?一席話下來,令在場的人是欽佩不已,個個不禁臉露羞愧之色。

張治中有錢有勢,卻能秉持內心的那份底線,讓糟糠之妻的洪希厚感到欣慰,儘管她目不識丁,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可不管是在待人接物或是孩子教育方面,她的能力毋庸置疑,完全不輸於名門千金。賢惠嫻靜的她,知書達理、勤儉節約、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將這些優良的品行,一點點的影響著下一代,給他們肅立起了好榜樣,應該說,洪希厚是一個合格的妻子和母親。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張治中先生的真性情和負責任的底線,也令人感到欽佩,有種“出淤泥而不染”之風,不受世俗環境的影響,依舊堅持內心的那份真情,對糟糠之妻矢志不渝,不離不棄,成了夫妻恩愛的典範。最終,促使了夫妻二人攜手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不得不令人感到羨慕和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