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經典重拍可增可減得當與否決定觀眾認可度

虎年首部進口大片《尼羅河上的慘案》(以下簡稱《尼羅河》),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說第三次被翻拍成影視劇。想在基本忠於原著的基礎上重拍經典,可操作的改動只能是區域性的小加小減。而加減得當與否,決定了重拍能否被觀眾認可。公允地說,新版《尼羅河》並不差,只是在什麼該加、什麼該減上做得不太到位,於是招來諸多詬病。

1978年,小說《尼羅河》首次被搬上大銀幕,演員陣容十分強大。這部譯製片成為幾代中國人心中的經典。2004年,英國獨立電視臺(ITV)拍攝了電視系列劇《大偵探波洛》第九季第三集《尼羅河》。和前兩個版本的《尼羅河》對比,新版延續了九位主要配角和四大主角(大偵探波洛、三角戀兩女一男)的配置,角色數量不變,但內部進行了諸多加減。

先來看九位主要配角。首先,白人作家母女替換為黑人女歌手姑侄女,雖同屬於文藝界人士,但靈魂歌手姑姑沒有了女作家令人討厭的性格和做派,不僅德藝雙馨,甚至和大偵探波洛還有感情戲;可是這個角色得承擔看到兇手然後被殺的功能啊,於是,自然有別人替她遭了殃。其次,必須有的護士角色被安排在一對偽裝成貴婦和女僕的情侶身上。

最後一項加減,是將1978版的偷竊癖貴婦、2004版的戀母癖兒子,組合改編為畫家的兒子這個角色,且角色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他不僅是必須有的那個偷項鍊的人,還取代了前兩部空降的局外人調查助理,身兼調查助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三項功能。這個角色的設定我認為是成功的,不僅在原有劇情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幾乎把波洛逼瘋的懸疑,而且更好地交代了波洛為什麼出現在這趟旅途中——他不是來度假的,而是受畫家母親所託來調查兒子意中人的底細。

配角的加減似乎並不能構成新版被詬病的理由,甚至由於改編了偷項鍊者角色的功能,讓謀殺案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懸疑性相對老版有過之無不及——這不正是觀眾想看的剪不斷理還亂嗎?那麼,繼續看看四大主角身上有無失當的加減項。

先來對比考察一下三個版本《尼羅河》的開頭、結尾,大約能有點眉目。1978版的開頭是富豪女主的車駛過小鎮,引來各路勞動者的駐足觀看,工人間的對白流露出仇富心態,結尾時波洛則引用了一句莫里哀的名言“女人的最大心願是叫人愛她”;相應地,劇情緊扣金錢與情愛而展開。2004版的開頭、結尾,則以小屋中謀殺策劃人女主和花瓶男主的你儂我儂為前後呼應,渲染了情愛在這樁謀殺案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新版的開頭讓人深感意外,描寫了一戰的一場戰役,為的是交代波洛成為偵探的背景,順便也交代了他一直單身的原因,要說前者和劇情還有點關係,那前女友和謀殺案又有什麼關係呢?影片順著這樣的思路進展下去,果然波洛在新版中從一個旁觀解謎者變成了同樣深陷案情中的人,不僅情感豐富,情緒變化也很多樣——精明理性的波洛,被塑造成一個對愛人浪漫痴心、對朋友情深義重的大偵探。影片結尾也不出所料,安排了波洛破碎的心由於女歌手的出現而“復甦”。可是,這和謀殺案又有什麼關係呢?過度強化波洛的主角地位是畫蛇添足。波洛最吸引人的不是他的情史,不是他也有情緒、情感,而是他破案時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智慧,別人有血有肉也許能增添觀眾對他的些許好感,波洛情感一氾濫反而讓他沒那麼有魅力了。如果想看情感氾濫,為何不上泰坦尼克號而要上卡納克號呢?對於推理片而言,偵探這個角色可以深度參與到劇情中,但本質上依然是旁觀者設定,觀眾也是跟隨偵探的視角去進入故事的,想要獲得的是抽絲剝繭找到真相的樂趣。橫生枝節的“波洛小傳”,實在乏善可陳,還削弱了觀眾觀看推理片的樂趣。所以,主創在波洛身上做的加法是一大敗筆。

和波洛身上的“加”形成對比的是被害人富豪女主身上的“減”。《尼羅河》最吸引人的看點有三:埃及風光的獨特神秘、謀殺案情的撲朔迷離、人物設定的精彩深刻。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隨著出境遊的普及以“看圖替代在場”新心理滿足機制的出現,埃及風光已經沒有1978年顯得那麼神秘了;推理類劇情透過電影、話劇、小說甚至劇本殺等載體深入人心,《尼羅河》的謀殺案情也不似當年上海電影譯製廠首次引進阿加莎電影時,會讓人覺得那麼撲朔迷離了;只有人物設定這一項依然有可能保持和原來一樣的精彩深刻,而三角戀主角的人物設定是《尼羅河》最出彩的部分。

想當年,廣大讀者大約沒能料到橫刀奪愛可以發生在女人之間,男人可以是花瓶,女人可以操控全域性。《尼羅河》中的兩位女主角傑奎琳和林內特都是很精彩的人物。三個版本的傑奎琳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她的有謀有勇、敢作敢為以及在愛情面前的歇斯底里,都被三位不同時期的演員詮釋得入木三分。然而,較前兩版,新版林內特則“弱”了很多,精明能幹被弱化了,相對被強化的是美麗、脆弱,甚至包容等所謂女性特質,大女主的氣場不再。林內特並不是一個弱者,而是和傑奎琳不分上下的剛烈女子,這樣的強強交手才是故事的張力所在。減掉的性格特徵,讓林內特這個人物也不那麼有魅力了,和加了內容的波洛如出一轍。

推理片提供一種剛需般的舒爽,這種舒爽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經常做到:把一團亂麻梳理得一清二楚。果然,看完新版《尼羅河》,雖然人物刻畫有些不合我意,舒爽之感還是很強烈的。阿加莎還是阿加莎,永遠不會讓人失望而歸。趙琦

原標題:經典重拍可增可減得當與否決定觀眾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