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粉漢服“同袍”,比嗑古裝劇更上頭

圖源:東方IC

30秒快讀

1、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湘繡非遺傳承人成新湘提議設立國家“漢服日”,並將這一天定在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每逢上巳,人們都要秉持蘭草去河邊洗濯身體、去除災氣,後來還增加了祭祀等活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上巳節興盛於漢代,繁盛於唐朝,風靡千年,如今卻已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若想將傳統文化重新發揚光大,那漢服無疑是最好的載體。

2、所幸在天南地北的網際網路世界裡,越來越多的“同袍”正在利用各種新穎的創作形式,讓全世界都能看到美麗的漢服以及背後經久不衰的文化沉澱。

3、粉漢服“同袍”,比嗑古裝劇更上頭。

01

@洛梅笙:抱緊專業派大腿

發現地:微博

圖源:@洛梅笙微博

打著“微博歷史博主”的Tag,自由學者@洛梅笙主要從事中外服飾研究,以圖文創作的形式輸出漢服科普向內容。

在她的微博裡,時常可以看到她發表的學術文章。如果你是剛剛被漢服圈粉的小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補課,可以抱抱這位專業派的大腿,能從一些意想不到的渠道get到許多“冷知識”。

翻看她近期的微博,會發現許多《長歌行》的身影,這是一部以少年熱血、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漫改熱播劇。

關於劇中那些大唐背景的服飾,洛梅笙不僅花了筆墨進行點評,還替被網友質疑為“傻白甜”的女二號李樂嫣(趙露思飾)洗白了一番。

“有些人說這個劇的女裝太素了,但李樂嫣的造型總體是加分的,從網上的反映以及很多人做仿妝和繪圖就可見一斑,也沒有像其他古裝劇一樣把女角的髮型弄得像盆景。”當然,洛梅笙也指出了一些不足,比如首飾缺乏時代感,若換成插梳、唐風的釵、簪,則效果更佳。

圖源:@洛梅笙微博

除了接地氣的熱播古裝劇,洛梅笙還擅長“考古”,會透過古代的插畫來展示當時的服飾,例如明嘉靖刊本《荔鏡記》裡的版畫插圖就畫出了女人的圓領衣、婢女的圍裙、男人的方巾配貼裡等。

針對繪於明中期的《孔子聖蹟圖》,她指出主人公的服飾屬於“往古”,即古代人心目中的古人模樣,倒是周邊的小孩、伶人、百姓等更偏寫實風,例如偏下層人士頭上戴的蒙古幔笠。

02

@十音Shiyin:替漢服“揚眉吐氣”

發現地:微博、B站、抖音

圖源:@十音ShiyinB站主頁

作為一名生長在海外的華人影片博主,漢服愛好者@十音Shiyin總能以獨特的視角去欣賞漢服之美。

年輕的KOL也許無法像“老袍子”那樣提供專業性點評,但他們早已成為漢服“出圈”的主力軍。

今年3月,十音還接受了知名時尚雜誌《Vogue》的採訪,在全球多個語種報道中同步輸出。憑藉語言上的優勢,成功將漢服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圖源:Vogue官網

去年11月,十音用一支全英文影片替漢服“揚眉吐氣”了一回。彼時,海外社交網站推特上有部分網友認為“漢服源於韓國”。

圖源:@十音Shiyinyoutube

為了矯正外國網友的誤區,十音穿上漢服,以一口流利的英語給鏡頭前的網友們上了一堂精煉的歷史課,廓清了漢服源流。

圖源:@十音Shiyinyoutube

早在南北國時期(和中國唐朝同一時期),朝鮮半島的很多地區就已經採用了來自中國的圓領袍式作為宮廷官員的官袍。

到了明朝,中國與朝鮮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友邦關係,參考影片中引用的古代人物畫像,朝鮮太祖王與中國明太祖所穿的龍袍除了顏色差別,基本並無二致。

漢服對韓服的影響可見一斑,甚至連朝鮮王朝的婦女髮型都能在500年前的唐朝出土人俑裡找到原型。

圖源:@十音Shiyinyoutube

截至目前,該影片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已接近1200萬。

透過對漢服面料的研究,十音還重新整理了當下人們對“奢侈”的定義。在《一米8000塊?中國皇室的御用面料有多美》這支影片中,她指出早在LV、愛馬仕等西方大牌佔據人們的視野,真皮、羊絨、海馬毛等高端面料成為奢侈代言詞之前,雲錦這門中國傳統絲質工藝就已經與“奢侈”掛鉤了。

根據《天工開物》記載,雲錦可追溯到1600年前的東晉年間。為求“眼見為實”,她特地採訪了南京雲錦研究所的新一代雲錦傳人,瞭解背後的工藝之複雜,每一米麵料所要耗費的人工和時間後,就能秒懂何謂“寸錦寸金”了。

如今,這種古代皇室御用面料已經開始走進高定的秀場,還有比這更“時髦”的“文藝復興”嗎?

03

@碰碰彭碰彭:搭配古箏“食用”

發現地:B站、抖音、微博

圖源:@碰碰彭碰彭抖音主頁

在西方國家,街頭藝人一直是道亮麗的風景線。曾經登陸2020央視網路春晚的@碰碰彭碰彭就是一位穿梭於法國大街小巷的中華文化使者,她向西方人民展現的國風不止一套套唯美清新的漢服,還有一首首古箏演繹的名曲。

古箏專業出身的她,2018年來到法國求學,自那時起,她便每月利用週末閒暇在街頭演奏,期待在異國他鄉尋覓寥寥知音。

人山人海的法國街頭,一位長裙纖纖、衣袂翩翩的東方女子坐在一架古箏前,彈指之間撥弄琴絃,溢位一連串纏綿悱惻、百轉千回的音符。

雖然漢服、古箏與法蘭西風情相去甚遠,但是不少路人都忍不住駐足流連。一位踩著滑板車的外國小夥不覺將腦袋擱在車把手上久久凝視,恍如影片中亂入的一段靜止畫面,被彈幕笑稱為“墨鏡痴漢”“望妻石”。

非但現場的外國友人沉浸於中國古風的魅力,螢幕前的網友也身臨其境般地表示眼前有了“化蝶”的錯覺。細心的網友在聽曲之餘,還找到了碰碰所穿漢服的出處:花朝記的山茱萸,晉制女裝襦裙。

優秀的國風美少年當然不會侷限於婉轉悽切這一種路線。當碰碰換上一襲紅衣,配上潔白的面紗,奏響一首充滿江湖氣息的《刀劍如夢》。

圖源:@碰碰彭碰彭youtube

她時而霸氣掃弦,曲調急促,如有氣吞山河之勢,時而從容撫琴,好似一切隨風,真應了歌詞裡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和身上寬袍大袖、仙氣飄飄的魏晉風漢服比起來,這種“指尖的殺氣”所帶來的反差尤其驚豔。

就像碰碰在簡介裡說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的作品中也不乏文化碰撞的氛圍。除了中國古典名曲,她還嘗試過和法國小夥伴合奏,用“古箏+吉他”共同演繹龔琳娜的洗腦神曲《拐彎》,也獨奏過許多中西合璧的曲目,如《克羅埃西亞狂想曲》《Despacito》等。

某一期影片的結尾,鏡頭捕捉到一位外國老奶奶聽完演奏後激動地向碰碰走去。至於她們談了些什麼,在評論區可以窺見一二,“這個奶奶說去年夏天就在這裡見過我,非常好聽,希望我把這份美好繼續傳遞下去”。

作者/IT時報記者李蘊坤

編輯/潘少穎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東方IC、洛梅笙、十音Shiyin、碰碰彭碰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