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凡讀過這首唐詩的人都會覺得它好,但好在哪裡卻難說清楚

無論我們登高望遠,還是隔海眺望,無論我們滿懷事業的雄心壯志,還是感嘆人生的短促無奈,這首《登幽州臺歌》總會被我們慷慨地吟詠,同時,還會有一股不可阻遏的豪氣挾著深沉的人生思索和博大的歷史情懷噴薄而出,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凡讀過這首詩的人可能都會覺得它好,但好在哪裡卻難說清楚。一般用來分析詩詞的招數,如情景交融、比喻擬人之類,對這首詩全用不上。它的語言是那麼枯槁,它的構思是那麼平直,它的表現手法又是那麼簡單。感情噴湧著,使陳子昂顧不上雕琢和修飾,兩句五言,兩句騷體,就那麼直截了當地喊了出來,卻成為千古之絕唱。其中的奧妙究竟何在呢?

這不得不要先說一下陳子昂這個人了。陳子昂出生於四川射洪縣的一個富裕家庭,任俠尚氣,“至年十七八不知書”(盧藏用《陳氏別傳》)。後遊鄉學,幡然悔悟,這才到家鄉附近的金華山發奮苦讀,數年之間,遍覽經書、精究墳典,才學大進。但是走進長安,他才發現繁華的都市內他只是一個落寞的背影。24歲,陳子昂如願考中進士,初為麟臺正字,後官右拾遺。武則天多次親自召見陳子昂,讓他面陳政事。陳子昂直言切諫、為民請命,知無不言,他的陳詞與書奏像一團烈火直燃帝國的腐絮。但是武則天只是壯其言而未深知,對他的進諫姑妄聽之,卻並不付諸實施。陳子昂深感君臣不遇,落落寡歡、仰天長嘆。

二十八歲,陳子昂曾隨左補闕喬知之北征同羅、僕固,到過張掖、同城等地;三十八歲,他第二次從軍,隨從建安王武攸宜徵契丹。但是,滿腔的熱血卻遭遇兜頭的冷水,自己屢獻奇計卻不被採納,陳子昂滿懷失意的苦澀與落寞登上黃金臺。他登臨的這片土地曾是古燕國的都城所在地,這座高臺就是黃金臺,也稱幽州臺、薊北樓。想當年燕昭王為報齊國的侵略之仇,採納郭隗的建議,築宮師事郭隗,並在薊城修築高臺,上置黃金,樂毅、鄒衍、劇辛等英雄豪傑紛至沓來、效力左右。經過二十八年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燕昭王派樂毅為上將軍,連下齊城、報仇雪恨。西南方向,易水滔滔,荊軻與燕太子丹訣別水涘,高漸離築聲悲切,荊軻高歌慷慨。儘管最後刺秦失敗,但也不枉了一顆英雄虎膽、壯士雄心!天地悠悠、人生短暫,他怎能不情鬱於中而發之於外,將一曲《登幽州臺歌》唱得蕩氣迴腸、千迴百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