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墓再現曹魏飲酒器,盜賊以為髒酒杯,前衛設計成鎮館之寶

中國古代那些巧奪天工的技藝時常讓人們歎為觀止,在科技極度落後的古代僅靠能工巧匠的雙手便能造就出許多精巧無比的奇珍異寶。而近年來隨著考古技術的成熟,不少古墓在進行搶救性發掘時都能讓尚存的文物得以完好如初的儲存,一些殘破的文物也在專業人士的清理修復下重見天日。能在博物館中真實感受數千年前的文物氣息著實讓人激動不已,不得不說考古工作者的功勞是居功至偉的。

一九五六年,洛陽的一家礦業機器廠在工地上勞作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千年古墓。考古學者到來後首先進行了全面的勘察,發現墓穴四周盜洞遍佈,進入墓室後果如所料,除了埋在角落的些許文物外還有幾塊石碑,也只能透過墓碑上的文字推測,這座古墓興建於曹魏正始八年。雖然沒有多少文物,考古人員依舊對墓穴進行了仔細的勘測,在一個泥土滿布的角落中發現一個杯子。經過清理和鑑定後,專家驚訝地發現,這是難得的羊脂白玉杯而且成色極佳,11。5釐米的高度加上5。2釐米的口徑,不難想象當時古人持這種酒杯飲酒時的模樣,玉質手感溫潤,觸之仍舊微涼。

在清理完畢後,透過清晰的外形和材質再結合史料判斷,這樣的飲酒器在曹魏時期應當流行過一段時間。與以往的酒杯不同,它的杯身無任何銘文雕刻裝飾,通體乳白而光滑,乃是一整塊和田玉雕琢而成,非常符合今天人們追求的至簡風格,所謂簡約而不簡單莫過於此。也許正是因為他平淡無奇的外表,才使得他得以逃過盜墓賊的魔爪。這種外形平平的酒杯,其雕琢功夫卻要求極高,從其紋絲不亂的線條便可看出工匠的爐火純青的技藝。相較於其他三國時期的玉質文物而言,這件無疑是難得的精品。除了它的材質珍貴非常外,它的外形在古代也是較為少見的。據說這種風格的流行只維持了二三十年,與魏晉名士好玄而推崇大道至簡的風氣密不可分。

於公元220年即位的曹丕,對東漢以來鋪張浪費的陋習極其反對,反而對儉樸的生活極為推崇,對其父親生前強調的“薄葬”更是認同。無名古墓中的這隻杯子無疑是陪葬品中的珍品之一,與歷年出土的曹魏文物相比,它依然是毫不遜色,毫無裝飾反而成了最大的裝飾,幸而盜墓賊有眼無珠才得以面世。現藏於洛陽博物館供世人瞻仰,而在2012年的一次鎮館之寶的公開評選中,他以其簡約的外形而與夏代乳釘紋銅爵、東漢石辟邪、唐三彩黑釉馬、清代金絲楠木並列為鎮館之寶。這也足以說明古人的這個設計與今人的時尚理念不謀而合。

文物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在這通體光素無紋白玉杯上,無暇的玉色彷彿浮現著建安七子及竹林七賢的曲水流觴,那股魏晉風流的氣度隨著酒香撲面而來,它那沒有任何裝飾的玉身,不正如魏晉士子們一樣,身處黑暗的政治風波里仍舊謙謙君子而卓然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