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陸遜為何會失敗,只因他文化淺薄,沒有讀懂《論語》中的一句名言

三國曆史我們都很熟悉,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戲劇都多以三國為歷史背景,讓我們對三國中的人物也都如數家珍,但不過也有一些人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陸遜。雖然陸遜相對來說不算有名,但他的經歷卻讓我們深有啟發,因為沒有理解《論語》中的一句而失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史料中的記載可知,陸遜並非是普通平民出生,其江東陸氏家族在當時可是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朝廷官員,因此這也奠定了陸遜後來能成功的基礎。公元183年,陸遜出生在江東的吳郡吳縣,自幼就天資聰穎,長大後又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也算是當時江東有名的才子之一。建安八年(公元203年),20歲的陸遜成為了孫權的幕僚,也標誌著他正式步入仕途,先後擔任都尉和都督等職位,期間也深得孫權的賞識。

後來,呂蒙病逝之後將陸遜提拔為大都督,也就是最高的軍事統帥,掌控著東吳的三軍將帥。在陸遜擔任大都督期間,他也打過不少經典勝杖,比如在夷陵之戰火殺劉備,又在石亭之戰大破曹休,都極大的提高了東吳軍的氣勢。孫權繼位後,陸遜又被拜為丞相,一方面輔佐孫權,另一方面也擔任太子老師。

毫無疑問,陸遜是成功的,然而他卻還沒意識到,這也是它走向失敗的開始。當時,孫權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就下令讓陸遜教導太子孫登讀書習字,以望將來能成為合格的太子繼承皇位。對陸遜來說,做太子的老師是小菜一碟,畢竟他自己年輕時就是江東才子。不過,孫登並沒成為陸遜期待的太子,因為沒多久他就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身亡了,於是孫權又下令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並且也還讓陸遜繼續擔任新太子的老師。

孫登和孫和的性格不同,孫登性格有些木訥,而孫和卻十分活潑,平時裡也更加喜歡惹事。比如,孫和喜歡鬥雞,於是就經常在街上搶奪百姓的雞,有一次他抓雞還被陸遜撞見了。陸遜內心十分惱火,但是他知道處罰太子孫和是沒用的,反而還會讓他更加胡鬧,於是就將他帶回去仔細的教導說理,告訴他百姓的東西來之不易,搶奪百姓的東西會失去民心,最終失去先輩打下的江山……在陸遜的教誨下,孫和也開始慢慢走上正路。

就在陸遜以為孫和能繼承皇位的時候,他萬萬沒想到還能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孫霸。史料記載,孫霸是孫權的第四子,一直都是魯王,然而晚年的孫權開始變得昏庸,居然讓魯王孫霸享受和太子孫和一樣的待遇,比如配置的儀仗器物和吃穿用度等等,嚴重的違反了禮儀制度的規定。對此,其他大臣雖然也都看在眼裡,但卻都不敢多言,而只有陸遜敢進言反對,多次表示魯王孫霸僭越禮制,但孫權卻也毫不在乎,因此也可以看出孫權有廢長立幼的想法。

陸遜覺察到了,於是又多次勸諫孫權不能廢長立幼,但此時孫權根本一個字都聽不進去,甚至還要罷免陸遜。最後,孫權還多次針對陸遜,認為他覬覦東吳的江山,而這也讓陸遜氣憤卒死……就這樣,一代江東英才從此謝幕,後人在總結他這段經歷時也感慨萬分,可惜他飽讀經典,卻沒有理解《論語》中的一段話,否則也不會落得最後的悲慘下場。在《論語公冶長篇》中有言: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其中的甯武子為衛國的大夫,孔子告誡他在清明盛世要聰明的做事,在朝廷黑暗和君王昏庸的時候要糊塗的做事,最終才能保全自己,很顯然陸遜並沒有能做到這一點。

在孫權晚年的時候,缺失了他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昏庸,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建議,就連他最敬重的陸遜都被冷落。後來,孫權果真廢掉了孫和的太子之位,但是也沒有立孫霸為太子,反而還賜死了孫霸,最終立孫亮為太子。總而言之,孫權晚年的吳國已經不是曾經的吳國,但陸遜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還是按照“邦有道,則知”去做事情,殊不知這樣只會碰壁,而應按照“邦無道,則愚”才對。

陸遜是一代名臣,一生都忠心耿耿,但最後卻鬱鬱而終,令人心生感慨。雖然陸遜不可能從頭再來,但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都要有所啟發,做一個認清形式的人,如何正確走好每一步。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