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溧陽金瓜子的歷史意義重大,為何只能評為三級文物,只因一個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光逛博物館的習慣,不僅能學習到歷史文化知識,還能提升自己的文物鑑賞能力。然而,也有很多人逛了好幾年的博物館,卻不知道文物還有等級之分。比如,江蘇溧陽博物館有件金瓜子,雖然歷史悠久精美絕倫,但卻是一件三級文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金瓜子不是黃金鑄造的瓜子,而是一種碎金,它一開始是熔鍊金塊時產生的廢料,因為體型圓潤小巧形似瓜子,所以才得名金瓜子。後來,金瓜子流通的越來越多,於是官家也開始有意的製作一些金瓜子。金瓜子其實就是黃金,但是價值卻比黃金要高,因為金瓜子一開始是流通貨幣,但後來就成為了御用賞賜之物。

尤其在清朝時期,皇帝最愛用金瓜子作為賞賜之物,比如雍正皇帝給張廷玉賞賜過金瓜子,乾隆皇帝也給和珅和劉統勳等人賞賜給,到晚清時期慈禧太后也喜歡用金瓜子賞賜小皇子。其實,皇帝賞賜金瓜子也有嚴格的標準,什麼等級的大臣,什麼樣的功勞,受到的賞賜數量都不一樣,甚至金瓜子大小和重量也不同。

現如今,明清時期的金瓜子存量較多,但年代最久遠的金瓜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這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在說故事之前,小編先說說最早的金瓜子什麼樣,因為它和故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1975年12月,江蘇溧陽由舊縣組織村民清理溧陽河,期間有村民在鏟淤泥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淤泥灘上有東西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於是村民就滿懷好奇的走過去檢視。村民走到跟前,用腳將泥土輕輕踢開,看到是一個金黃色的東西,便下意識是大喊一聲:是黃金啊!他話音剛落,其他村民紛紛放下手裡的鐵鍬圍了過去,他們將金黃色的東西傳來傳去仔細觀察,有的人還用牙咬,最終也都確定是黃金。

一時間,溧陽河發現黃金的事情不脛而走,第二天就有很多村民來挖淤泥,同時溧陽博物館的專家也聞訊趕來。專家表示,溧陽河發現黃金不是第一次了,因為在《溧陽縣誌》中記載1925年,1929年和1961年都發現過黃金,但這些黃金都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黃金,而正是古代的金瓜子,據考證還是春秋時期的。

專家們將金瓜子帶回博物館,測量其長度約0。9釐米,寬度約0。6釐米,重量僅為1。7克。博物館的專家表示,春秋時期的金瓜子十分難得,並且它還和春秋時期的名人伍子胥有關係。在司馬遷的《史記·伍子胥列傳》中有記載: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意思是伍子胥每到吳國就病了,途中乞討為生。

雖然司馬遷沒說伍子胥是如何乞討的,但是在溧陽地區卻流傳著一段關於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向吳國逃亡,在路過瀨水(即今天的溧陽河)的時候飢餓難耐,於是他在向河邊浣紗女子乞討要點吃的,但是女子也沒有東西可以充飢,於是就將浣紗的漿糊給伍子胥先填肚子。臨走的時候,伍子胥覺得自己乞討很沒面子,也害怕日後被人知道,於是讓女子替他保密,還再三告誡她一定不能將此事告訴其他人。

結果,這位女子為了讓伍子胥安心,便一頭扎入河水自盡。伍子胥十分感動,於是他伐楚成功之後,又到溧陽河祭奠這位女子,並將一筐金瓜子撒在了瀨水中……因此,這一故事就解釋了村民為什麼能在溧陽河挖到黃金。

對村民來說,他們對這一故事深信不疑,但是專家們卻只聽個熱鬧,畢竟故事不是歷史,前者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而後者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至於溧陽河金瓜子和伍子胥有沒有關係,專家表示關係不大,因此金瓜子就只能位列三級文物,而不能成為一級文物。在不久的將來,如果有史料證明了故事的真實性,那溧陽河發現的金瓜子就能榮升一級文物了,所以專家們還仍需繼續努力。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區分開,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就犯了大錯誤,對我們鑑賞文物也沒有好處。因此,當我們逛博物館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看看文物背後是歷史還是故事。

參考資料:

《伍子胥傳奇》作者

王光裕,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