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白居易以一首《杭州春望》,為杭州之旅畫上句號,詩歌美如畫境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宋仁宗的這聯題詞,說的就是杭州與杭州的山水,杭州是一座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的名城,也是一座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風景的城市。

杭州,一座有著二千多年曆史的城市,悠久的歷史積澱了豐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是詩人們最願意去用詩歌讚美、描摹的城市了。杭州是唐代詩人賈島筆下的“白雲峰下城,日夕白雲生。人老江波釣,田侵海樹耕”;更是宋代詞人柳永《望海潮》中的“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

說到杭州與詩人,在杭州留下華麗詩篇的詩人不勝列舉,而白居易則是其中最為顯著的一位,他以飽滿的熱情為杭州厚重的人文氣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白居易在杭州任職近三年,杭州的人物風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初來杭州時曾說“

唯此錢塘郡,閒忙恰得中

”。在他離開杭州到別的地方工作時,又說“

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櫱。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

在即將離開杭州之際,他懷著不捨的心情,將陪伴自己三年的杭州大地又重新遊覽了一遍,並作了大量的留別詩。

以至於詩人後來回憶起杭州,都充滿眷戀地寫道:“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在杭州的諸多美景中,最令詩人留戀的是西湖。

詩人很不情願地離開杭州到別處去,有一半原因是這風景如畫的西湖。

對於西湖的美景,白居易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他這段時間創作了大量描寫杭州風景的詩歌。如蜚聲詩壇的《錢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春題湖上》等詩歌,都是表達對杭州西湖的讚美之情的。

環繞西湖的伍員廟、蘇小小故居、白沙堤、望海樓等極富人文的景觀,也是吸引白居易到此遊賞的原因。

尤其是《杭州春望》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對西湖的全方位的描寫。原詩如下: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寫完這首詩後,還對詩中的人文景觀作了詳盡的註解。

如詩中的“紅袖織綾誇柿蒂”一句,白居易註解道:“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

對“青旗沽酒趁梨花”一句,詩人註釋道:“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原來這是詩人在杭州期間品嚐到的一種當地美酒,這種酒在春天梨花開放時釀製,所以取名“梨花春”。

從詩人詳盡的註解中,能看出白居易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杭州的特色民俗和文化對他的吸引。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一詩,是對杭州春日景色的全面描寫。前三聯都是一句一景,寫的都是杭州其他地方的景緻,最後一聯寫了一處景點,就是杭州西湖。

詩中描寫的景物加起來一共七處,詩人正是透過視覺體驗將七處景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幅完整的杭州春色的畫卷

首聯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杭州城外看到的景色,雄偉壯麗中不失溫潤舒緩。

白居易在清晨就來到了杭州鳳凰山,他登上望海樓,極目遠眺,可見詩人的心情是很好的。

望海樓舊址位於錢塘江之濱的鳳凰山上,西湖東南隅,始建於唐代。

登臨望海樓可以俯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注:北宋文學家蘇軾《望海樓晚景》中的“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就是對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的描寫。)

詩人白居易登上城外的望海樓,遠眺瑰麗絢爛的朝霞,天邊的朝霞將它的縷縷金光灑在望海樓上。詩人的身上也披上了一層霞光,霞光也對映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面上,這是一幅壯美的、絢麗的望海樓朝霞畫卷。

第二句“護江堤白踏晴沙”,寫的是詩人在護江堤上看到的景色。

從這一句也可以看出,詩人的足跡從望海樓來到了錢塘江的大堤上。護江堤是修建在錢塘江江岸的一道防備江潮的長堤。

詩人極目遠眺之處,映入眼簾的是那初升的一輪紅日,將它的萬道霞光灑向大地;浩浩蕩蕩的錢塘江水,向大海奔湧流淌。

詩人漫步在護江長堤上,這時的錢塘江春水初漲,遠遠望去,幾乎與遠處的大堤齊平,大堤上鋪著細沙,腳踩上去鬆鬆軟軟。

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日子裡,走在這樣舒適的堤岸上,詩人好不愜意。

頷聯寫的是詩人在城內看到的景色,可見詩人的足跡是不斷前行著的,這兩處景點與兩位名人有關:一位是伍子胥,一位是蘇小小。

杭州城內的吳山上有一座“伍員廟”,相傳是為紀念伍子胥而修建的。白居易在離開杭州之際,特意來到“伍員廟”,也有登臨懷古、憑弔古人的意味。

白居易在杭州期間,曾多次探訪寺廟,如西湖中心的孤山寺,武林山的靈隱寺和天竺山的天竺寺都是他經常去的地方。

從“伍員廟”出來後,詩人來到杭州城的大街頭。他走著走著就來到蘇小小的故居旁,蘇小小的故居掩映在春日的柳色下,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著蘇小小的故居。眼前的春色不禁讓詩人看得出神了。

蘇小小是南朝著名的歌女,自幼能書善詩。她雖身為歌女,卻很自愛,不隨波逐流。她的《同心歌》表達的就是面對愛情時要勇敢追求,要敢愛敢恨的熱情。

蘇小小敢於追求愛情的精神被後世詩人稱讚不已,

李賀《七夕》中寫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牛嶠的《楊柳枝》中寫道:“吳王宮裡色偏深,一簇纖條萬縷金。不憤錢塘蘇小小,引郎松下結同心。”

白居易看到蘇小小的故居,或許也想到了這位敢於追求愛情的女子。在詩人眼中,杭州的春光似乎就凝聚在她如花的花樣年華里,似乎就凝聚在她火一般的熱情裡,似乎就凝聚在她的音容笑貌裡。

白居易漫步杭州城,他的美好遐想讓杭州城深沉悠遠的歷史和古老的人文古蹟跨越了時空的侷限,以全新的視角出現在詩人眼前,並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如果說在頷聯的描寫中,詩人的筆觸還停留在對杭州城景點的描寫上的話,那麼在頸聯中,詩人則是將筆觸和視角轉移到了對杭州城風物人情的描寫上了。

頸聯“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大意是說:綢緞鋪前的紅袖少女誇耀著杭綾柿蒂織工好,酒店門前的人們排著長隊買酒,他們都想品嚐這梨花開放時釀製的美酒。

頸聯從前面連輻直下的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記載,這是綾的花紋;又當地產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

詩人在這裡將杭州的絲綢和美酒二者並舉,寫出了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這景象更像是一幅工麗雅緻的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

尾聯兩句,是詩人登高遠眺西湖的場景,詩人以眼前的開闊視野和所見的西湖景色收束全詩,暗與首句照應

“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佈。白居易在詩中註解道:“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大意是說:

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

但詩人偏偏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他在“湖寺西南路”的前面加上“誰開”二字,以提問的形式寫出來,這無形中增添了詩歌的魅力,也讓人們的思緒跟隨著詩人,一同走進詩境中。

是誰開闢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問,因為詩句在無形中將人與自然的關係拉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美好的自然環境,總會吸引人們的目光,人們也願意全身心地與大自然來一場親密接觸

從白居易對西湖不吝其詞的讚美中,可以看出,詩人是真心喜歡西湖的

。其實對於西湖的開發與建設,白居易是居功甚偉的。在任職杭州刺史期間,白居易帶領杭州人民興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築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杭州至海寧這一段的農田灌溉。

白居易還主持修築了錢塘江的堤壩,白居易帶領人們在錢塘門外修堤,建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堤壩修好後,白居易撰寫了《錢塘湖閘記》一文,寫明堤壩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

白居易不僅對西湖的規劃和建設付出了心血,也留下了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這一點一滴的對西湖的規劃與建設中,寄予著白居易對杭州的熱愛

這首詩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全詩以詩人遊覽順序和位置的變化展開,由城外寫到城內,然後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是一首次序井然的詩歌。

讀白居易的《杭州春望》,能給人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詩人以其曼妙的文字為人們帶來了一幅精美絕倫的杭州美景圖卷。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以“望”字貫穿全詩,以詩人對杭州的視覺體驗為依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攝納、擷取,熔鑄於筆端。

詩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杭州的春色,這春色既是詩情也是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