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物專家在清涼寺遺址,出土了奇形的器皿,它竟是燒窯的一件寶貝

我國文物專家在考察清涼寺遺址時,偶然發現一件形狀怪異的器皿,後經研究發現,原來它在燒窯的過程中居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中國的英語單詞叫作China,但China絕不僅僅代表中國,它還有瓷器的意思。瓷器是我國曆史上不得不提到的一種元素,作為瓷器的故鄉,我國早在唐代末年就已經出現了瓷器,但當時還只是粗瓷,完全沒有呈現出瓷器之美。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瓷器的發展尤為緩慢,但在兩宋和平時期,瓷器的製作工藝開始遍地開花,成為後世制瓷的典範。至明清兩朝,瓷器的發展到達巔峰,各類青瓷、白瓷、彩瓷各有特色,形成了真正富涵特色的瓷器文化。

我國瓷器文化中,燒製瓷器的窯口共有五種,分別是哥窯、鈞窯、定窯、汝窯和官窯,其中以汝窯為首,最令瓷器愛好者們追捧。汝窯成立於北宋徽宗年間,是官方御用的窯口,主要以生產皇家專用瓷器為主。汝窯所產瓷器屬青瓷一屬,其顏色較天青色官窯瓷器更淡,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器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宋徽宗是藝術欣賞大家,向來注重瓷器的品質,故此,汝窯能夠存世的作品尤為珍貴,目前世界傳世不足百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更重要的是,汝窯從成立到消失,只有短短20年的時間,這無疑又為它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後世也留下了家有錢財萬貫,不由汝瓷一片的說法,將汝窯推上了瓷器種類的頂峰。

在我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鎮區西南部二公里處,有一座著名的清涼寺。清涼寺本身只是一個小小的寺廟,因香火不旺終致落敗,但當地卻有關於清涼寺埋有寶貝的傳聞。一位叫王留現的陶瓷研究員,曾對清涼寺傳聞十分感興趣,於是,便經常前往清涼寺附近進行考察。一日,一老鄉稱清涼寺附近紅薯窖塌方,挖出了一件瓷器,王留現當即驅車前往,果然發現出土的瓷器並不簡單。

在反覆商量下,王留現花高價將瓷器買下並送至博物館進行鑑定,發現該瓷器正是鼎鼎大名的汝瓷,由此,清涼寺也正式成為了考古專家們尋找汝瓷的首選地。專家們透過對清涼寺的考察,發現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包括汝官窯窯爐15座、作坊2處、灰坑22個,最後確定清涼寺就是北宋汝瓷生產基地。

不過更有趣的是,在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們還意外的找到了一件特殊的瓷器,從外表上來看,它特別像是一個傷痕累累的龜背,它是幹什麼的?考古專家們對此不敢下定論,直至一位燒窯老窯工的到來,才終於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眾所周知,瓷器的製作過程頗為複雜,需要和泥、塑型、燒製、上釉等等,但其中最核心的步驟,當屬瓷器的燒製。每一種瓷器的燒製方法都不同,需要的溫度及時長等條件也不同,故此需要窯工們掌握好火候。但是窯內的溫度太高,人類靠肉眼觀察和經驗,根本無法完美掌握火候,所以,窯工們便發明出了一種名為火照的方法。

所謂火照,就是火焰溫度參照物,在將瓷器全部送入窯內之後,窯工們會在窯口附近位置放一個巴掌大小的陶泥,上面用碎瓷插上小孔,小孔上面插上塗滿瓷釉的小瓷片,並在燒製過程中,用長長的鐵鉤子,定時取出瓷片,以此觀察窯內瓷器的變化程度。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更能保證正品瓷器不會因為觀察而中途斷火,導致質量下降。

一旦火照上的瓷片上的釉色燒製合格,那就應該立刻給窯爐閉火,並取出裡面的瓷器,這種方法和嘗鼎一臠

有相似之處,因為窯爐裡面的溫度基本相同,有一個瓷片燒製成功,那麼窯爐中的瓷器都應該被燒製成功。

由此我們可以確定,古人的智慧的確不容小覷,即使生產力極不發達,仍能找到最合適的生產方法。現代瓷器生產工藝先進,瓷器爐不僅擁有全套溫度、溼度控制裝置,還能進行全自動智慧控制,比火照先進了更多。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火照的價值,畢竟文物承載的智慧,是無法用實際價值來衡量的。

參考資料:《細說古瓷》張美軍著 江西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